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鹦鹉鱼身上有红点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鹦鹉鱼身上有明显的红点是怎么回事?(鹦鹉鱼身上出现红点)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你描述的情况,因该是因为你的水温没有控制好,鱼身上有了病菌.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控制和治愈:
1)你首先将温度上升到30-31度.
2)停止喂食,鱼在生病期间不要喂食,避免减少水的污染.
3)将缸内加适量的盐,可起到杀菌的作用.
4)到鱼市买白点净(鱼市的药很多,你可以多问几家,描述一下你家鱼身上出现的情况,可以做一下参考,也避免上当,看一下说明书,上面是否有和你鱼相同的症状,其实有很多种药都是治这种病的)上面有说明用量的多少,一般一米长的鱼缸,45宽,60高的用两盖就可以,这个药连续用5天,看你鱼的情况,如果身上的红点还是没有去除,你可以在适当的用两天.
5)等鱼康复后,水温一定要在维持一个星期后,再将水温慢慢降到28-29度.
6)换水时一定要注意,新水要经过晾晒过两天和用加热棒加热后与缸内的水温一至才可以,根据换入水的多少,在新水内加适量的盐.
7)鹦鹉鱼自身就有先天性呼吸不畅,因此制氧机24小时都要开这.
8)为了让鹦鹉鱼的体色更加艳丽和健康,每天都要用5-6个小时的紫外线杀菌灯代替阳光,做光的感应.
9)你每天在喂食前打开照明灯就可以,这样也会给鱼一个反射点,它们到这个时候,会在上面寻找食物.
10)一定要定期清洗过滤棉才可以,减少鱼粪对水的污染.
鹦鹉鱼对于初学者,是最佳的选择.初次养鱼都是有一个过程,慢慢就有经验了,不要灰心,希望你的鱼早日康复.
鹦鹉鱼身上有白斑: 1、白点病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症状和病变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 2、治疗方法: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或者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鱼在盐中浸泡24小时,数日后就能见效。 扩展资料鹦鹉鱼身上有白斑的原因: 1、鹦鹉鱼身上有白斑表示鹦鹉鱼得了白点病,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发生的最适水温是15~25℃,在20~25℃最易感染宿主,但在低水温如1℃也可以感染,在30℃以上虫体不能发育。 2、鹦鹉鱼身上有白斑的症状 鹦鹉鱼感染白点病早期,病鱼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中期,病鱼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晚期,病鱼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最后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鹦鹉鱼 (由南美慈鲷杂交而来的观赏鱼)
你描述的情况,因该是因为你的水温没有控制好,鱼身上有了病菌.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控制和治愈:
1)你首先将温度上升到30-31度.
2)停止喂食,鱼在生病期间不要喂食,避免减少水的污染.
3)将缸内加适量的盐,可起到杀菌的作用.
4)到鱼市买白点净(鱼市的药很多,你可以多问几家,描述一下你家鱼身上出现的情况,可以做一下参考,也避免上当,看一下说明书,上面是否有和你鱼相同的症状,其实有很多种药都是治这种病的)上面有说明用量的多少,一般一米长的鱼缸,45宽,60高的用两盖就可以,这个药连续用5天,看你鱼的情况,如果身上的红点还是没有去除,你可以在适当的用两天.
5)等鱼康复后,水温一定要在维持一个星期后,再将水温慢慢降到28-29度.
6)换水时一定要注意,新水要经过晾晒过两天和用加热棒加热后与缸内的水温一至才可以,根据换入水的多少,在新水内加适量的盐.
7)鹦鹉鱼自身就有先天性呼吸不畅,因此制氧机24小时都要开这.
8)为了让鹦鹉鱼的体色更加艳丽和健康,每天都要用5-6个小时的紫外线杀菌灯代替阳光,做光的感应.
9)你每天在喂食前打开照明灯就可以,这样也会给鱼一个反射点,它们到这个时候,会在上面寻找食物.
10)一定要定期清洗过滤棉才可以,减少鱼粪对水的污染.
鹦鹉鱼对于初学者,是最佳的选择.初次养鱼都是有一个过程,慢慢就有经验了,不要灰心,希望你的鱼早日康复.
不适应
鱼有病真的很难治好,因为病鱼的体质都是很虚弱,如果用药不当的话鱼病会更严重。鱼病主要是水质长期不好引起的,就好像人一样如果长期生活在空气不好的环境里也是很容易有病。水清晰并不等于水里无氨毒,要养好鱼关键的是过滤,过滤就是过滤鱼便,水里的毒素都是鱼便产生的,也只有把鱼便的氨除掉才能保持水体的稳定和清晰,鱼也才能健康而少病。有些危害不是一下就显示出来,而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原来活跃的鱼变得无精打采、厌食的话,通常也就说明了鱼缸的水有问题了,这一般是从体质较弱的鱼开始。百度永清过滤了解一下,这过滤系统有自动清理鱼便的功能,会有帮助的。
有可能的,
鱼擦身有几种可能,第一,有体表寄生虫,小虫会咬伤鱼的皮肤,鱼疼痛难忍就擦身欲摆脱小虫,第二,鱼有皮肤真菌或细菌感染,如水霉菌等等,不管怎么说,鱼擦身不是好现象.可以用百分之二的食盐水进行药浴,每天两次,一次20分钟一个星期就好.不过还要具体到你的鱼的身体素质,刚开始浓度低些时间短些,但一定要坚持,我相信会好的.
一、观赏鱼病种类概述
通常将鱼病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由**、真菌、细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微生物鱼病。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寄生虫鱼病,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另一类主要是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体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此类鱼病的种类很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只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此类鱼病可避免发生。
二、**引起的疾病
1.出血病
[病原体]
为疱疹**。
[症状]
病鱼的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鳃盖、头部、腹壁也有充血现象;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严重的病鱼,因其他**组织大量充血,使鳃失血而呈苍白,表现出“白鳃”。此外,眼球突出,肠道和各内脏**表现充血。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慢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发病季节多在6~9月,水温在25~30℃最为流行,死亡率颇高。
[治疗方法]
(1)充分照射阳光,并降低水温至25℃以下,持续10天左右可见疗效。
(2)用1%食盐水洗浴,持续1周。
(3)用大黄和枫香树叶0.25~0.5千克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热开水浸泡后,配以饵料制成药物饵料喂饲病鱼,连续5天,同时在水族箱中连续2天旅用敌菌灵百万分之零点六(0.6ppm)。
(4)用敌菌灵百万分之三至五(3~5ppm),或醋酸铜、氯化铜、硫酸铜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七(0.7ppm),或大黄浸取液进行水浴治疗,有较好效果。
避免鱼儿受到惊吓, 当鹦鹉鱼受到过度惊吓时候,鱼体上就会很快长出黑斑,但是当鱼儿平静下来之后,黑斑就会逐渐的消褪。 刚开始饲养鹦鹉鱼的时候,最好先不要混合其他品种的鱼,放在一起养殖,因为鹦鹉鱼天性比较胆小,容易受到惊吓,但是后期经过人工训练的鹦鹉鱼可以改变胆小的习性 。 饲养鹦鹉鱼一定要保持2-3天换一次水,一次换1/3,这是保证鹦鹉鱼不褪色的好方法。水温保持在28度左右,在低水温当中,鹦鹉鱼会也会出现褪色掉色的现象,而且非常容易生病。所以,保持水温可以使鱼儿呈现亮丽的体色,并时时保持活力。 扩展资料:养殖技术: 血鹦鹉喜欢弱酸性且硬度较低的软水。由于血鹦鹉先天性嘴唇不能闭合,吞吐水流的控制能力较差,经过鳃部的水流较小,靠水流与鳃部交换氧气的能力较其父本与母本及其它鱼类就差得多了。因此,饲养血鹦鹉的水体必须要有充足的氧气。 血鹦鹉对温度适应性较 强,在20℃~30℃的水温中能自由生活。但是血鹦鹉又对温度相当敏感,它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较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而导致体色暗淡失去艳丽的光泽,甚至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者斑纹。饲养过程中最好使水温保持在25℃~28℃范围内,每次换水前后水温温差不宜超过0.5℃。
鱼会得白点病,1要水温平均不要差太大的也不要太低的,最好不要经常换水的,若是要换水,水温要保持与鱼缸温度接近的才不会得点病,若是得病要用,青霉素治疗,到兽药店可买到的
本文由宠物迷 宠物百科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鹦鹉鱼身上有明显的红点是怎么回事?”
上一篇
工装裤什么品牌好?
下一篇
社区卫生服务站申办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