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赛鸽毛滴虫吃什么药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鸽子得了毛滴虫应该用什么药?(鸽子毛滴虫吃什么药好)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鸽子一生都会受到毛滴虫侵害,比起治疗早点预防才是最好选择
甲硝唑十土霉素拌料或甲有唑拌料,三字球虫粉兑水自由饮,没有三字球虫粉用施得力水剂也可以
最好不要同时用甲硝唑和庆大霉素同时治疗,因为都是消炎的药,特别是庆大霉素的用量很难控制,所以最好不要一起用,再说甲硝唑是专门治疗毛滴虫病的;因此既然已经得了毛滴虫病你立即:1、用人吃的“甲硝唑片”一天一次喂4分之一片,一般三、四天就好了;2、但这只鸽子好了之后,就要对这只鸽子打回虫了;3、但还要注意保健砂的供给。
首先你确定了鸽子感染了毛滴虫了后,用甲硝唑片是正确的,那么你的用量是多少?还有每天给喂几次药?
鸽子确定是感染了毛滴虫,一般只要是毛滴虫的话很多时候都会伴随有呼吸道方面的致病,那么你就要先治疗治疗呼吸道方面的再来杀这毛滴虫的。
甲硝唑的用量是一次四分之一片就主够,别用多,多了会反造成鸽子药物中毒的。每天是两次,分别是早晚各一次。要连续用药得有4到5天这里。
预防本病主要应在平时定期检查鸽群口腔有无带虫,最好每年定期检查数次,怀疑有病者,取其口腔黏液进行镜检。在饲养管理上,成年鸽与童鸽应分开饲养,有条件的成年鸽单栏饲养,幼鸽小群饲养,并注意饲料及饮水卫生。可见定期检疫净化、消毒和及时预防性投药,是控制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病鸽和带虫鸽应隔离饲养,并用药物治疗。治疗可以采取下述方法:
(1)0.05%结晶紫溶液或0.05%硫酸铜溶液饮水,连用1周,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2)二甲硝咪唑治疗效果最为有效,用法是配成0.05%水溶液代替饮水,连用7天,停服3天,再饮7天,目的是**幼虫、断绝毛滴虫的营养源,效果较好。
(3)饲料中添加0.5%大蒜素,定期使用,预防和治疗效果也比较好。
在治疗的同时,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和抗生素,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
对少数病鸽可采用手术疗法:用消毒棉签蘸取生理盐水,将病鸽口腔中的伪膜软化并轻轻剥离干净,然后涂以5%碘**,每天1次;同时可用甲硝唑或二甲硝咪唑直接投喂,每只半片,每天2次,连续3~5天。
毛滴虫病是由鸽毛滴虫寄生在鸽子的口腔、咽喉、食道、嗉囊和腺胃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健康鸽若吃了受毛滴虫原虫污染的饲料、饮水或通过其他接触就会感染上。此病在鸽群中普遍存在,带菌鸽很多。不过对鸽子的生死威胁不大,只要控制得好,此病是不易发作的。 此病有三种类型:口腔型、脐带型和内脏型,最常见的是口腔型。鸽患了口腔型毛滴虫病,常张口摇头,使劲从口腔中甩出堵塞物——浅红色粘膜块或**粘膜块,像常用的胶水一样,连续不断地甩,直甩得两眼潮湿流泪,样子非常的难受(图25)。这时患鸽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甚至不思饮食,消瘦呆痴。如若倒提病鸽,有浅绿色或淡**粘液从口中流出,影响鸽子的发育成长。 " role="figure 图25 毛滴虫病鸽 防治方法:首先要认真检查饲料管理和清洁卫生情况,改善那些不利的条件,防止病态扩大。而后及时隔离病鸽进行治疗。可用稀释的碘酒擦拭口腔,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少量(1∶1500)的碘酒,或1∶2000的硫酸铜水溶液,让鸽自饮,一天更换一次,连用4~5天。或稍有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让鸽自饮,连用6~7天。也可以在饮水中滴入几滴龙胆紫药水让鸽自饮。或用灭滴灵,0.05%混入水中让鸽自饮,一天更换一次,连用8~9天,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球虫病: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喹恶啉,地克珠利
毛滴虫病:口服甲硝唑
肠道内寄生虫病:口服四氯化碳0.5~1mL/只,也可用用**左旋咪唑片一次性口服25mg/kg体重,同时在驱虫后补充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饲料。
毛滴虫最容易侵害幼鸽,幼鸽感染毛滴虫会出现排泄物变稀而带酸味,生长停滞,不停鸣叫,亲鸽喂食少(幼鸽喉咙部或食道后方出现**斑点或干酪状结,成鸽感染毛滴虫病鸽喉部有**斑点,会使喉部发炎,羽毛倒立,饮水增加,拉水样性黏液,严重时鸽子在呼吸时有咯咯声,不及时治疗当毛滴虫寄生在肝脏里时,会造成肝脏溃疡,破坏了肝组织从而死亡。(就算最轻微的球虫或毛滴虫也不容忽视,由于毛滴虫会让鸽子抗病力下降,而降低优秀种鸽和优秀赛鸽的价值!) 治疗:治毛滴虫用0.06%硝基咪唑泡水供饮,连用三天;毛滴虫、球虫一起治用呋喃唑酮,一天一次/半片,连用四天。 预防:注意鸽舍清洁,不要让鸽子有机会勿食粪便便,种鸽配对前一个月记得清理毛滴虫,幼鸽出棚时清理毛滴虫,赛鸽开始比赛前一个月清理毛滴虫。
农村大叔告诉你: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清洗鸽子的口腔来预防或清理毛滴虫,最鸽子最安全。
本文由宠物迷 宠物百科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鸽子得了毛滴虫应该用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