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常识

辽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

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辽宁做法事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辽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辽宁的新年风俗)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辽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以后,由于
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未法
定的少数。直至**,**更削减了宣传除春节以外的传统节日,
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
民间开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
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
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
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
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
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
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
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
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
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
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
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以后,****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
“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
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
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
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
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
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
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
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
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
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
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
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
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
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
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四。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
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
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
酒赋诗。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
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
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
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

五。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
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
故事说:

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
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
国君以后,**行赏时,只有介子推一个人没有得到禄位。子推于
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
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
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
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

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
随笔》专门考证过它。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

不知今天山西农村还保持寒食节的纪念否?

六。清明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
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
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
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断魂”那么悲沧。

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七。四月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
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
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现在,庆祝洋节日圣诞节的绝大多数国内青年**概不知道以前中
国还纪念一个西方神的生日。

八。端午龙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
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
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
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
《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
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
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

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
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早说了。

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
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海外华人只是
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

九。七夕乞巧

在七月七日晚,已有文另载,不赘。


十。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
寺院要设**,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
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
按佛经,这个故事说:

目连在*间看到他的亡母亲在饿鬼群中,立即盛了一钵饭给他妈吃,
饭没有吃进口,就化为火炭,这样目连之母未能得食,目连大声喊
叫,跑回来禀告佛。佛说:“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对付得
了的,需要十方众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应当为正在地
狱受苦的七代父母备办各种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
僧大德。我会告诫众僧都祝愿施主的七代父母进入‘禅定’,然后
去接受食物。”目连照佛爷讲的作了,其母遂解脱了俄鬼的一切痛
苦。目连于是告禀佛说:“以后佛家弟子孝顺父母的,也应当设置
盂兰盆会供养十方高僧大德。”佛说:“说得好!”

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经义结合起来,便于佛
教的普及宣传,故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在《聊斋志异》
里,多处提到盂兰盆会。我小时候,多次听见老人说“七月半,鬼
乱窜”,而不知其究里。现在绝大部分留美学生只知道一个“万圣
节”(Halloween,在阳历十月三十一日),而不知道中国的盂兰
盆会,盂兰盆会比万圣节的嬉皮笑脸庄严认真多了。

盂兰盆会可能在东晋时出现,现在大概只有寺院里才恢复有,太封
建迷信了。

十一。中秋赏月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
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
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
下的词。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
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
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鄙人有帖说明,不赘。

至于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则不见于南宋笔记的记载,传说是元末
农民红巾军起事时,以圆饼为号。

中秋节在两宋时很热闹,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时的中秋夜,都
人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星点
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

十二。重阳登高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
远的好时候。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独在异
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现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
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
所以想到长寿。

重阳节解放后已经不再有庆祝活动。

十三。腊八煮粥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
祝融,祀以为灶神。”,所以对灶神的祭祀起源可能在西周以前。
东汉刘珍等编写的《东观汉纪》说在祭祀灶神时要以黄羊为牲。到
了两宋时期,祭祀灶神的活动中出现了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
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此风俗可能来自佛教对中国民间巫神活动
的渗透改造,这一天,和尚们看见大家都在祭祀传统巫教神祗,恐
于其教义宣传不利,乃趁热闹来个粥会施舍斋饭给贫苦无依的人民
吃,以抵消“**”的影响,但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照例拿来,
反正是变着花样吃就是了,于是就发明了“腊八粥”。

佛教**“**”的动作很成功,把以前跳神之类活动完全消灭了,
东汉张衡的《东京赋》还说:“每到年末要举行盛大傩仪,驱赶各
种恶鬼。方相神拿着兵器,巫觋拿着苕帚,上万个小孩头戴红巾身
穿黑衣,手执桃弓和棘箭,向各处无目的地发射。”在《荆楚岁时
记》里还看见有记载,可是到了《东京梦华录》里,已经看不出有
这样欢乐的庆祝场面了。

倒是“腊八粥”流传下来了,至今许多家庭还有此种风俗,有些现
代巧媳妇还做得很有心得。

十四。除夕守岁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围
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
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只不过春节联欢的精彩节目破坏了温馨的气
氛。

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

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
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些守岁饭,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
到大路边或街道旁;认为有吐故纳新的意思。

看来那时的人团年和现在的人差不多,也要守岁。

而在《东京梦华录》里,我们看到除夕的庆祝活动又有了新的发展,
上面说:

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书色衣,
执金*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伟,贯金副金虾铜甲装将军。用镇
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
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士庶之家,围炉团
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这个傩仪,就是假面表演,只是那时没法现场转播,也拍不成电影,
诚是憾事。
附:七夕话乞巧节
昨天是旧历的七月七日,过去传说,七月七日晚上,天上的牛郎织女要从隔开
的银河上踏过喜鹊组成的桥相会。这当然不是事实,横跨银河系两侧的距离长
度是以千万光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即便乘坐与光线一样快的飞行器,跨过银河
系也绝对不可能在**之间实现。

烧茄子怎么做的,材料,做法说一下!!

辽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

材料:茄子400克,青椒一个,红椒一个,蒜20克,葱50克。
做法:1、茄子去皮切成块,用盐腌一下出出水,并攥干水份。
2、青红辣椒洗净,去蒂,去筋,切块。
3、葱切碎备用,蒜切碎备用。
4、将老抽、生抽、香油、鸡粉、糖、醋、生粉及水调成汁。
5、烧热油锅,倒入腌过的茄子块,不停翻炒至熟透,盛出。
6、少量油,爆香葱碎和一部分蒜碎,倒入炒过的茄子块和青、红椒块,翻炒一分钟。
7、最后倒入之前调好的汁,迅速炒均匀,出锅装盘,撒上留下的蒜碎。

迁坟时得注意什么?

俗语“穷改门,富迁坟”,农村迁坟都有哪些习俗?听大哥告诉你,农村生活,三农,农民,社会

辽宁省特色饮食有哪些辽宁各市特色美食大盘点

楼主你好 看看怎么样 秋白梨、冻秋子梨、野生猕猴桃、孤山杏梅、柞蚕丝绸、天女木兰、榛子、板栗、大扁杏、朝阳山杏仁、朝阳大枣、丹东杜鹃、大连贝雕画、软核杏、文蛤、**、南果梨、苹果梨、香水梨、北镇鸭梨、刺嫩芽、酸枣仁、大连湾魁蚶、香螺、梭子蟹、芦苇、御赐枕、羽毛画、绢花、彩石镶嵌画。辽宁美食辽宁十大美食:老边饺子、满汉全席、扒锅肘子、珊瑚海虎翅、南瓜鱼翅盏、宫廷八珍、太河双鲜、群龙祝鹤、帅府双螺、双颜双味虾。辽宁十大风味:马家烧麦、榴莲酥、牛庄馅饼、烤全羊、三色珍珠圆、锦州小菜、手把肉与全羊汤、滋补鱼头、鲜虾萝卜丝饼、驴肉荞麦冠顶饺。全省各个市特色美食:沈阳:西塔大冷面、那家白肉血肠、杨家吊炉饼鸡蛋糕;大连:王麻子菜馆、天天渔港和付家庄小渔村的海鲜、北乐巴氏奶、金州樱桃鞍山:南果梨锦州:沟帮子熏鸡;北镇猪蹄、沟帮子水馅包子、锦州小菜、北镇面茶;辽阳:塔糖、香水梨干、老世泰糕点、汤河滋补鱼头、老杨头烧鸡、千层饼;抚顺:荷香蒸林蛙、黄金肉、麻辣拌;本溪:长宽猪蹄、蝲蛄、泥鳅汤;丹东:肥蚬子;阜新:蒙族馅饼、清沟鱼宴、全羊宴;葫芦岛:杏仁小米粥;朝阳:切糕,碗跎,豆腐脑,拔面条,榆钱大饼子;盘锦:河蟹,铁岭:杨家老坛肉,丁记包子; @@@

中秋节各地有哪些习俗呢?例如辽宁盘锦的习俗。

  我国民族较多,所以很多习俗也不相同的,小编就给大家说下中秋节各地习俗和食俗的不同!
  ●山西
  潞安县中秋节宴请女婿;永宁县中秋夕恭祀太*星主;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石楼县中秋祀城隍。
  ●河北
  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称中秋雨为苦雨,中秋节若下雨,当年的青菜味道必定不佳。
  ●安徽
  中秋节,婺源儿童以砖瓦堆一个中空的宝塔,塔上挂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再将一张桌子放在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皆点上灯烛,光辉可爱。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中秋*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头上打击,使其发出巨响。此外,还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草扎成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贵州
  贵州省不少地方,流行“偷瓜送子”的习俗。要是谁家不生小孩,村里好心的小伙子们便在中秋这天趁着明亮的月光,来到地里,偷摘一个大冬瓜,刻画出小孩的模样,再把准备好的小孩衣服套在冬瓜上,用竹篮装好后敲锣打鼓抬到这户人家。受瓜人在招待客人后,将瓜放在床上与妻伴睡**,第二天将冬瓜煮熟进食,要是以后怀孕了,受瓜人便要好好感谢这群小伙子。
  ●山东
  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还要上坟祭祖。封建社会时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会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地区中秋节吃一种叫“麦箭”的应节食品。
  ●陕西
  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当日不论贫富,必食西瓜,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中秋有吹鼓手沿门鼓吹,以讨赏钱,例同端午、除夕。洛川县中秋节家长带子女携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在校内聚餐。
  ●福建 
  福建省某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是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福建人在中秋节有吃鸭子的习俗,因此时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福建人用福建盛产的槟榔芋和鸭子一起烧,叫槟榔芋烧鸭,味道非常好。
  ●杭州
  浙江省山区流行“抢瓜”习俗。青年和孩子们分别在白天或晚上举行抢瓜比赛,看谁最先抢到瓜。胜者,意味幸福吉祥,还可得到奖励。
  杭州的莼菜鲈鱼烩之所以成为中秋家宴上的菜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时节的莼菜、鲈鱼好吃,更是因为晋代张翰借思乡的“莼菜、鲈鱼”,弃官返回故里的故事,使莼菜成为思乡的象征。 莼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时令菜羹。莼菜又称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叶草植物。莼菜的根、茎、叶不仅碧绿清香、鲜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莼菜在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莼为多为好。
  ●**
  **农民在中秋节有祭拜土地公的习俗,感谢土地公保佑其丰富的秋收。除了祭祀土地公,农民还得在田间插设“土地公拐杖”。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夹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间。另外在**南部,也有在中秋节祭拜树王公的习俗。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少女在中秋夜晚睡,则可使她的母亲长寿。 此外,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人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公;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项习俗。 高雄县饲养水鸭的风气很盛。中秋节前后正是水鸭公初长最嫩的时候,美浓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节宰食水鸭公加菜,成为当地中秋的特色。宜兰地区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吃一种叫“菜饼”的食物,菜饼是以面粉为材料,中间抹上黑糖烘焙而成。台南地区则有在中秋节吃麻薯的习俗。
  ●南京
  南京人中秋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则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又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将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北京
  老北京的“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前10年,北京中秋还有兔儿爷卖,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似乎只在春节的庙会上才能看见。中秋节祭的就是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儿爷是由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谑亦谐。 老北京的传统月饼有自来红、自来白和提浆月饼。提浆月饼是指月饼皮面的一种制作方法,说通俗点,“提浆”就是熬糖浆,另外在皮面中还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松的作用。有**购买时,就把大油换成黄油。这种月饼的特点是皮酥、馅香,老北京人特别爱吃。 此外,8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尝螃蟹的时节,北京人尤其讲究品尝醉蟹。
  ●四川
  除了吃月饼外,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打粑、杀鸭子、吃麻饼、吃蜜饼等。有的地方还点橘灯。具体做法是将橘子挖空,点上蜡烛,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在川西地区,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因这时当年生鸭已长大,肥瘦适宜。师傅选当年生的仔鸭,宰杀后褪尽羽毛,开膛取出内脏,洗净后,去翅尖、鸭脚,加盐码味腌渍**后,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捞出抹干水分,置熏炉中,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食时改刀装盘,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郁的烟熏鸭即成。制作烟熏鸭时,卤水的调制极为重要。卤水要用老卤,每次卤时加入适时的香料、食盐、糖色,卤制时要用重物将鸭子充分压入卤水中,卤制时间一般以2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鸭肉质老,影响质量和口感。
  ●江西
  在中秋节的傍晚,吉安县每个村子的村民都会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将醋放进去,使醋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自农历八月十一日夜起悬挂通草灯,以鼓乐迎之后置于市街,直至农历八月十七日止。
  ●湖南 
  在湖南的衡阳有“中秋晚,有送瓜”的习俗。凡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此外,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圆,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其儿女便要拜送子的人为“干爹”、“干妈”。

锅包肉的传统做法是什么?

辽宁10岁老狗竟被人装塑料袋扔进垃圾桶,主人为何会将其遗弃?

5月16日,辽宁大连一只老狗被人装入塑料袋并扔入垃圾桶的话题冲上热搜。据了解,老狗被扔后又被附近居民田先生所救,目前正在一家宠物医院接受治疗。宠物医院兽医段先生表示,老狗经治疗后会被送往宠物救助协会养老。 10岁老狗被人装塑料袋扔进垃圾桶5月15日下午,家住辽宁大连的田先生在小区内散步时,发现一名白衣女子手提透明塑料袋,而塑料袋内装着的是一只白狗,“我看到后非常不解,为什么她要把狗放在塑料袋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便远远观察着女子的举动。”田先生回忆,他只见女子径直走向垃圾桶,将塑料袋扔了进去。 “我看到这一幕后当场懵了,赶忙上前查看情况,与此同时,那名女子临走时发现**近垃圾桶,还与我对视了一眼。”田先生称,他向垃圾桶内俯看,看到白狗躺在塑料袋里,未曾挣扎,但在呼吸。“我觉得白狗很可怜,便将它抱了出来。” 田先生将白狗放置在地上,白狗却站不起来,只能趴着,随后田先生与当地爱护动物协会取得了联系,向他们寻求帮助。爱护动物协会工作人员茜茜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他们得知消息后,找到田先生附近的宠物医院进行救助。而白狗的治疗费用则由协会承担。 由于年龄太大,白狗患有多种老年病宠物医院兽医段先生介绍,经检查,白狗是一只年龄超过10岁的老母狗,由于年龄太大,白狗患有多种老年病,“白狗被送来的时候呕吐腹泻,经检查,它四肢无力,后肢骨关节增生,肝脏指标有损伤。随后,我们对它进行了保肝、口服心脏病药、输液、消炎、止泻等治疗。”段先生称,白狗在经过一天的治疗后,恢复了进食睡眠,目前白狗仍在接受治疗。 段先生介绍,他们经常遇到有人将宠物放在宠物医院门口自行离去的情况,他们也会对宠物进行救治,然而宠物被扔在垃圾桶里的情况却十分少见,“如果不想饲养宠物了,那么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让宠物安乐死,但有些人将宠物扔在垃圾桶或下水沟里,这是一种非常残忍的行为。” 结束语“白狗如果能被治愈,鉴于它的年龄较大,它将会被送往爱护动物协会养老。而如果扔狗人到店内想要回狗,我们也不会答应,因为她已经对狗进行过抛弃,我们会与她签订弃养协议,拒绝狗再回到她身边。”段先生说。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辽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