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宠物百科

有哪些体能游戏训练孩子?

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如何教宝宝学翻滚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有哪些体能游戏训练孩子?(小孩体能训练有哪些项目)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有哪些体能游戏训练孩子?

有哪些体能游戏训练孩子?

登高跳 方法 准备一个约10~15厘米高的小凳子或椅子,扶幼儿登上去,然后双手拉着幼儿的手,教幼儿双脚从高处跳下。待幼儿跳得熟练后,可放手让幼儿自己登高跳下,并逐渐增加高度。 目的 训练平衡感和跳跃动作。 玩球 方法 教幼儿两手抱住球,双臂伸直,把球高举过头顶,让球从颈后滚下去。然后,帮幼儿找球或让幼儿自己找球。可反复玩。 目的 训练大肌肉运动和双手控制球的能力。 走斜坡 方法 准备一条宽35~40厘米,长一米左右的厚木板,一端垫高约10厘米做成斜坡,或利用户外的自然斜坡。 开始时你可用一只手扶着幼儿走上斜坡,待幼儿走稳后,可鼓励幼儿勇敢地独自走斜坡。 目的 提高四肢协调和平衡能力。 踢球 方法 用一个较大的皮球,滚到幼儿脚下,让幼儿不扶东西练习踢球动作。 目的 练习抬脚和踢的动作。 走窄道 方法 用粉笔划线或用两条绳做成“羊肠小路”,让幼儿在“路”上**行走。也可领幼儿到室外的小路上独自行走。 目的 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行走能力。 藏猫儿 方法 **先在室内藏好,叫幼儿来找。当幼儿找不到时,家长可呼唤幼儿的名字,也可露出身体的一部分,让幼儿容易找到。可多换几个地方让幼儿去找。 看谁捡得快 方法 把各种彩色纸或小玩具撒在地面,每样东西相距1~2米,让幼儿捡起来,放在小篮里。可让幼儿和其他小朋友比赛,看谁捡得最多。 目的 练习走、蹲、弯腰动作。 滚球、投球 方法 让幼儿滚球玩,或让他把球投进一个较大的箱内。 目的 培养注意力,练习走、投、按的动作。 上楼梯或滑梯 方法 幼儿自己扶好楼梯或滑梯扶手,上楼梯或滑滑梯。 目的 发展攀登动作。 老鹰捉小鸡 方法 你担任老鹰,幼儿当小鸡,相互追逐;或互换角色。 目的 发展走、跑的技能。 汽车比赛 方法 准备两辆玩具小汽车,你和幼儿各拿一个,在平坦的地上或桌面上进行比赛,你发出口令:“预备——开始!”一起将汽车推出去,谁的汽车跑得远谁赢。 目的 学习竞赛活动。 插钉子(42秒内完成) 方法 把插好钉子的木板放在幼儿面前,让他看着你把钉子取下来堆放好。测试者先指钉子,再指洞,对幼儿说:“把这些钉子放进去,放到洞里去。”当他完成这一操作时,给予赞赏,把钉子再取下,让他再来1次,给他3次测试,并记下幼儿的整个操作时间。 插钉子(70秒内完成) 方法 把放好木钉的钉板放在幼儿面前,在他看着钉板的情况下,把木钉取下,堆成一堆放在板子一端(离幼儿近的)靠**的地方,然后先指一下木钉,再指洞,对他说:“把它们都放进洞里去。”当幼儿完成这一操作时,给予表扬,再把木钉取下堆好,又对幼儿说:“现在再把它们放进去。”或“再来一次”。如此测试3次。从幼儿拿起第一颗木钉开始,直到把6颗钉子插好为止,记下每次所用的时间。

应该怎么对8个月的宝宝进行早教?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29qeRGaIzc3aCSoKwgyiPA 提取码: 7q4j 俗语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父母就必须先学习。这里有 0-36月宝宝的早教教案 ,希望对您有帮助.

幼儿园身体锻炼的主要内容包括

幼儿体能教学活动的目标与内容 一、走步 (一)目标 小班目标: 1. 改进走步动作,做到轻松自然。 2. 能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走 3. 习惯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掉队 4. 学会几种比较简单的模仿走 5. 发展方向直觉和速度直觉;发展注意力,走路时不东张西望;培养观察力和模仿力 中班目标: 1. 改进自然走步动作,做到步幅放开、均匀;不出现脚擦地、八字脚、踮脚等动作;摆臂自然协调,姿态端正。 2. 能听信号有节奏走 3. 掌握多种走步方法、能**想出新的模仿性走步。 4. 能较好的排队走和保持队形,有一定的协调动作节奏的能力 5. 发展方位直觉、速度直觉和节奏感;发展注意力想象力和模仿力,能注意遵守规则和纪律。 大班目标: 1. 改进自然走步动作,做到步幅大而均匀,落地轻,摆臂自然协调`,节奏稳定,躯干正直,姿态端正,有精神。 2. 能听信号变换方向和速度走。 3. 掌握多种走步方法,能**想出新的走步方法。 4. 排队走步时,能较好的保持队形,节奏一致。 5. 进一步法方位知觉、速度知觉和节奏感;发展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培养自觉遵守柜子和纪律的良好习惯。 (二)内容 1. 前脚掌走 2. 脚跟走 3. 高抬腿走 4. 后踢腿走 5. 蹲着走 6. 后退走 7. 持物走 8. 跨过低障碍走 9. 击节奏走 10. 协同走 二、跑步 (一)目标 小班目标: 1. 发展幼儿跑的动作,使幼儿能迈开步子跑,跑得平稳。双臂能前后自然摆臂。 2. 能听信号向指定的方向跑,能沿着指定路线跑。 3. 能在指定范围四散跑,并能主动躲闪别人。 4. 能在**的引导下调节跑速,在别人的鼓励下,能坚持跑到目标。 5. 满足跑步的需要,培养跑的兴趣,使幼儿能体验到跑步的多种乐趣,又提高跑速的原望。 中班目标: 1. 发展跑的动作,能迈开步跑,落地交情,回屈臂前后摆动。没有后甩小腿、八字脚等错误动作。 2. 懂得快跑后不能马上停下来,懂得鼻子吸气,嘴巴呼气的正确呼吸方法,知道步子大才跑得快、前后摆臂才能保持平衡并省力等粗浅知识。 3. 能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和较好的调节跑速。 4. 有较强的提高跑速的愿望,能自觉地坚持跑到目标。 5. 发展跑步活动的兴趣,使幼儿体验到跑步活动中的运动、竞赛和其他交往以及创新、模仿等能力 大班目标: 1. 发展跑步动作,摆臂正确而放松,蹬地有力,落地较轻。 2. 懂得步幅大、步频大才能跑得快,懂得屈臂摆臂既快又省力,能有效提高跑速和调节跑速 3. 能掌握多种跑得方法,并能主动想出新的跑步方法。 4. 有强烈的提高跑速的愿望,爱比赛、胜不骄、败不馁、和对手友好相处。能主动克服困难坚持跑到终点 5. 发展跑步的兴趣,使幼儿体验到跑步活动中的运动、竞赛和其他交往以及创新、模仿等能力 (二)内容 1. 前脚掌跑 2. 高抬腿跑 3. 后踢小腿跑 4. 弯腰半蹲跑 5. 圆圈跑 6. 后退跑 7. 往返跑 8. 绕障碍物跑 9. 接力跑 10. 持物跑 11. 四散追逐跑 12. 短距离快速跑 三、跳跃 (一)目标 小班目标: 1. 初步掌握简单的跳跃动作,如向前跳、向上跳、向下跳等,能双脚同时用力蹬地起跳,两臂自然摆动,双脚同时落地,落地较轻并注意屈膝,保持身体平衡。 2. 初步掌握双脚连续向前跳,动作连贯,有节奏。 3. 初步掌握跨条动作,能双脚跨跳过一定距离。 4. 满足参加跳跃活动的需要,培养跳跃的兴趣,使幼儿体验到跳跃活动的乐趣,喜欢和同伴一起做跳跃游戏。 5. 初步发展深度、方位、力度感知觉,能识别跳的远近。 中班目标: 1. 能较熟练掌握跳跃动作,起跳时双手能有意识的摆动、与腿的配合较协调;落地轻并能主动屈膝缓冲,较好的保持身体平衡。 2. 能较熟练的助跑跨跳的动作,在落地时能不停顿地向前走几步缓冲。 3. 能较熟练的掌握单脚连续跳,动作连贯,节奏清楚。 4. 能较熟练的掌握立定跳远和高跳下 5. 发展跳跃兴趣,使幼儿能体验到跳跃活动中学习动作,发展体能、模仿、创新和交往的乐趣。 6. 发展深度、方位、力度感知觉,能识别自己起跳动作和落地动作,关心跳的远近,又跳得更远的愿望。 大班目标 1. 熟练掌握跳跃动作。起跳有力,动作协调,落地轻稳,姿态优美。 2. 能熟练掌握助跑跨跳、向侧跳、双**替跳、向不同方向变换跳等多种形式的跳跃。 3. 能从相当的高度跳下,动作轻松自然。 4. 能熟练掌握双脚连续跳绳。 5. 培养参加跳跃运动和模仿、创新、审美、交往、竞赛的兴趣,培养友好合作并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内容 1. 原地纵跳 2. 立定跳远 3. 双脚连续向前跳 4. 双脚连续向侧跳 5. 高跳下 6. 助跑跨跳 7. 助跑跳远 8. 单脚连续向前跳 9. 双**替跳 10. 跳绳 11. 夹包跳 12. 协同跳 四、投掷 (一)目标 小班目标: 1. 能自然向前上方或远处挥臂投掷各种物体(如:小沙包、小球、小纸镖) 2. 有较准确的方向和一定的距离。 3. 使幼儿体验到投掷活动的乐趣,有将物体投远的愿望。 4. 初步建立全身用力的意识,懂得物体轻重与投掷远近的关系。 中班目标: 1. 掌握单手肩上投远的动作,能注意上下肢协调用力,挥臂速度较快,出手角度向前上方。 2. 能用正确的投掷方法,击中较大的目标。 3. 喜欢投掷,爱比赛,有增加远渡和准确度的愿望。发展活动中模仿、创新、交往等能力。 大班目标: 1. 改进已掌握的投掷动作。投掷时能注意全身协调用力,挥臂较快,能注意控制向前上方投,并能控制投掷方向。 2. 喜欢投掷,爱比赛,向投得更远更准。 3. 活动中有较强的模仿、创新、交往与合作等能力。 (二)内容 1. 双手胸前投掷 2. 双手头上投掷 3. 双手往后抛掷 4. 单手肩上投掷 5. 单手低手投掷 6. 打雪仗 五、钻 (一)目标 小班目标 1. 学习正面钻,能做到低头、弯腰、紧缩身体。 2. 发展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发展空间知觉和**知觉,身体不触及障碍物。 3. 增强参加钻的活动的兴趣以及模仿、创新意识。 中班目标 1. 熟练掌握正面钻,学习侧面的钻动作。 2. 发展力量、灵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提高空间知觉和**知觉。 3. 激发活动兴趣,提高创新意识,能主动探索钻过不同障碍的方法。 大班的目标 1. 提高钻的能力,速度快而灵活。 2. 发展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空间知觉和**知觉。 3. 发展活动兴趣,培养创新、探索、竞争与合作精神。 (二)内容 1. 正面钻 2. 侧面钻 3. 钻过长长的山洞 六、爬 (一)目标 小班目标 1. 能熟练掌握手膝和手脚着地爬等基本爬行动作,有一定的速度,能较好的控制方向。 2. 锻炼四肢力量,发展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空间知觉。 3. 培养对爬行运动的兴趣,发展模仿、创新等能力。 中班目标 1. 完善手脚、手膝爬行动作,学习一些难度较大的爬行方法,并能灵活地调节速度和方向。 2. 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 增强爬行兴趣和创新兴趣,培养合作、交往等能力。 大班目标 1. 能继续改进已掌握的爬行动作,提高爬行能力。 2. 发展力量、耐力、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和平衡能力。 3. 发展爬行兴趣 ,培养创新、竞争、合作、交往等能力。 (二)内容 1. 手膝着地爬 2. 手脚着地爬 3. 匍匐爬 4. 坐爬 5. 曲身爬 6. 肘膝着地爬 七、平衡 (一)目标 小班目标 1. 能平稳的走过较高的平衡木,能尝试做单脚站立和原地旋转等动作。 2. 培养平衡兴趣,喜爱走窄道、旋转和滚动活动,培养勇敢、自信的良好品质。 中班目标 1. 较熟练地掌握走平衡木、单脚站立、原地旋转、闭目站立、滚翻等动作,能较好的走过较窄的平衡木。 2. 发展平衡兴趣,培养勇敢、自信、合作等品质。 大班目标 1. 熟练地掌握走平衡木、单脚站立、原地旋转、闭目行走和滚翻等动作,能平稳的走过较窄、较高、较长的平衡木。 2. 培养平衡兴趣,敢于并喜爱走窄道,培养勇敢、自信、沉着、合作、交往等品质。 (二)内容 1走平衡木 2踩高跷 3旋转 4直体滚动 5前后滚动 6前翻滚 7闭目行走 8单脚站立 9燕式平衡

家庭感统训练的几个方法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pWOId255XVLWW7fWSxXSg 提取码: 37us 这里有免费的名师感统训练课程 希望能帮助到您 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 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宝宝学走路的五个阶段,分别是哪五个阶段?

在宝宝一周岁的时候,孩子的骨骼发育基本完整,各方面的发育都比较健全,身体也结实,是学习走路最好的时候。但由于宝宝的体质不同,有的孩子比较缺钙,建议孩子可以在一岁以后学习走路。如果父母可以希望孩子早点学会走路的话,可以让一岁以下的孩子最好让他多练习爬行,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宝宝学走路是脱离父母的帮助**迈开的第一步,是一个从扶立到**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分为5个阶段。 安全的环境第1个阶段:10月-11月,当宝宝可以**扶站,父母一定要给宝宝创造一个安全的走路环境,这个时候就是开始练习走路了。第2阶段:12个月左右父母应该要不断的关注宝宝的走路发展过程,可以通过玩游戏来练习宝宝站蹲的来回训练。因为蹲和站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可以增添宝宝腿部的肌力和力量,也可以训练四肢的协调度。 做好护理在宝宝一个岁以后父母可以带宝宝去外面去适应不同环境时,父母需要小心做好护理,以免不小心的摔跤。可能过程中,宝宝一会坚持时间不长,都是正常的。摔倒的次数多了,宝宝继续往前走的勇气就会减少,父母就要多鼓励宝宝的、,关注宝宝的情绪。 第3个阶段:12个月以上,父母应该对宝宝可以放开手,让宝宝有**行走的意识,可以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踉跄不稳地走几步。第4个阶段:13个月左右,当宝宝对地面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感知后,要不断加强眼睛和身体之间相互协调。第5个阶段:13-15个月,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可以自行行走了,对**行走后发现周围的新鲜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父母这个时候就要做一个引导着,去陪着孩子探索新事物。

不一样月龄的宝宝,要如何进行体育训练?

对于0-1岁多的宝宝来说,父母可以实施许多锻炼计划促进宝宝的身体发展。要知道,肌肉技能发展和保持身体健康对阅读、写作和数学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0-3岁宝宝早教的知识有哪些?

0-6岁宝宝早教课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_jsSf7_sc8wXEqX8W-uew 提取码:dxzy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家长要给孩子最适合的,而不是听别人介绍来选择,可以带孩子去现场感受下再做打算,别人的体会并不能带给你切身的感受。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六个月的宝宝早教班会学习到哪些内容?

不可能学习到什么,因为宝宝听不懂大人说话的意思,也不会说。

宝宝学爬期很重要,怎么才能引导他自己爬呢?

我们经常说孩子的发展规律是三翻六坐八爬,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爬的比较早而有的孩子却爬的比较晚,甚至有些孩子都不爬就直接开始走了,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自己走了,不喜欢爬,那是孩子的事情,我们大人没有办法。原因真的是这样的吗?在《儿童心理学》中,心理学家鲁道夫·谢弗说过,成长是一个过程。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系列在不同年龄,按特定顺序出现的发展任务,这些任务的出现取决于遗传的影响,但是出现的先后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受看护者的影响。也就是说遗传是第一发展力,但是看护的环境同样重要。所以我们就能知道为什么有的孩子爬的比较早,有的孩子爬的比较晚。为什么有的孩子爬行的早有的爬行的晚?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爬行的是早还是晚主要有两个原因,分别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原因一,遗传因素孩子大运动发展的顺序是已经写在基因里的密码,而且每个孩子的发育速度是不同的,这主要和遗传有关,如果父母两人中有一个人本身大运动发展较快,那么孩子的大运动可能也会发育的比较快。相反,如果父母两人中有**运动发育较迟,孩子的大运动发育同样会受到遗传的因素。 原因二,环境因素错过了孩子爬行的信号婴儿的大运动发展是呈线性的,每一个大运动都是前后衔接的,所以在孩子学爬行之前是会进入爬行敏感期,孩子会释放出想要进行爬行的信号。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信号的出现代表着孩子的身体已经开始为爬行做准备。 信号一,孩子开始出现匍匐爬行。很多宝宝过了半岁或者进入7个月,他们爬着可以撑起自己的整个上半身,这个时候有一部分宝宝会开始进行匍匐爬行,这个爬行的过程中,孩子不是手膝用力,而是肚子着地用力,爬起来像青蛙一样,这代表着孩子已经有了爬行的意识。 信号二,婴儿开始倒着爬。本来宝宝的爬行应该是膝盖用力向前走,但是有一部分宝宝刚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他不会往前走,却往后退。这是孩子练习爬行的一个过程,学会前进之前,先学着往后退,这个过程孩子会学会手膝并用但是向后退会更省力。 信号三,开始做出爬行的动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婴儿学会独坐之后,在爬行之前,他会在无意之间从坐姿到手膝着地,有时候是为了够到玩具,但是孩子没有爬行的意识,这代表宝宝的身体做好了准备。 忽视了孩子的爬行环境当我们发现了孩子的爬行信号之后,就要开始有意识的去锻炼孩子爬行了,但是很多父母会忽视宝宝的爬行环境,孩子不爬就是孩子不爱爬,所以很多父母会有这样错误的行为。 从来不锻炼孩子爬行;把孩子抱得过多,让孩子没有爬行的意识;不锻炼孩子的腿部力量,让孩子不喜欢爬;干预了孩子的大运动发展顺序还有一种父母,总是喜欢抱着孩子站在自己的腿上,喜欢孩子在大人腿上跳跃。或者过早的对宝宝进行扶站,架着胳膊让孩子学习站立,导致孩子没有爬的过程,也没有爬的意识,过早的学习站立之后不喜欢爬行,所以很多孩子都会直接开始走,而不喜欢爬。如何来锻炼宝宝的爬行? 锻炼孩子的手部力量爬行的过程首先需要宝宝的双手撑住身体,这需要宝宝的双手具有很大的力量,所以在爬行开始之前,首先需要练习孩子的双手的力量,可以抱起宝宝,让宝宝双手撑地,父母逐渐的放手,让孩子撑住地面。每天不断的练习,来加强手部的力量。找一块颜色鲜艳的布,和孩子玩拉布游戏,你来我往,锻炼婴儿的手部力量。 锻炼婴儿的腿部力量爬行是手膝并用,需要孩子的腿部更有力量,在婴儿开始爬行之前,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去锻炼孩子的下肢力量。和宝宝一起玩蹬腿游戏。让孩子躺在床上,大人的手掌分别对着孩子的两只脚掌,两只手交叉用力来推动孩子的双脚,让孩子用力去蹬腿。 让孩子趴在地上,一只腿膝盖向前做匍匐状,大人手掌顶住宝宝的另一只脚,使劲向前推,帮助宝宝腿部向前用力。两只腿可以交替练习。 帮助宝宝从匍匐练习到手膝并用如果孩子只会匍匐前进,可以用围巾吊起宝宝的肚皮,让孩子从匍匐爬行变成手膝并用。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孩子肯定是不会,大人可以教孩子把一只手向前挪,同时把另一条腿向前挪,让孩子学会爬行的姿势。用逗引法帮助孩子从倒着爬变向前爬如果宝宝已经开始倒着爬了,可以用吃的,或者比较有吸引力的玩具在宝宝前面逗引宝宝,并且站在孩子的**后面来推着孩子,让孩子努力的向前去爬。 爬的过少孩子会有这几个缺点很多妈妈问,孩子不爬直接走行不行,从理论上肯定是可以的,但是从孩子发育的角度来看,不爬的孩子往往在这几方面发展劣势更多。大脑双侧分化**,大脑功能区专责化不清晰人类左脑负责右侧身体,右脑负责左侧身体,人类行动的过程就是左右脑交替工作的过程,爬行会促进大脑中心沟的形成,从而促进左右脑个功能区的专责化。 如此大脑从各个感官获取的视、听、嗅、味、触等信息,相应的大脑功能区才能更加精准的接收属于各自的信息,进而才能做出更加合适、恰当的适应性反应,精准的指挥我们的肢体和调控我们的行为。如果宝宝出现大脑双侧分化**的结果,就会出现工作的时候乱用身体,比如写字的时候不但手上用力,身体、胳膊、甚至头都在用力。 前庭觉**不足,容易前庭觉失调前庭觉是人体三大感官之一,前庭的功能主要接收视觉和听觉的信息,婴儿爬行的过程中头部会不断的向前或者向左、向右,通过这些动作来此前庭觉,如果前庭觉**的不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专注力。平衡系统差,孩子更喜欢动婴儿刚开始练习爬行的过程并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孩子的平衡感是在一点一点练习之后获得的,这就是孩子的身体和“地心引力”的关系 当孩子能够自如的爬行是,证明身体和地心引力已经达到了一种默契,如果孩子爬行不够,这种默契没有形成,在孩子静下来的时候,他会感觉到浑身难受,更容易出现好动。影响孩子的空间感发育爬行的过程中,孩子能够到达的地方更多,他们眼睛能够探寻到的物品也在增加,不断的探索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空间的概念,比如床上到地面的距离,孩子需要用眼睛来判断,他的眼睛需要给大脑提供准确的距离,来保证宝宝探索的安全性。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眼睛会学着聚焦,能够帮助孩子锻炼空间、逻辑思维、以及抽象的能力。空间感发育不好,孩子容易出现看反字,书写容易出格等症状。孩子错过了爬行期怎么办?如果孩子错过了爬行期怎么办?错过了爬行期也有补救的措施,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过了年龄就跟不上了。 首先,爬行有开始没有结束就是说爬行有开始的时间,但是没有结束的时间,孩子一旦错过爬行期,并不代表着孩子没有机会。 相反,孩子学会走路后也可以进行爬行练习,比如感统失调在12岁前都可以矫正,那么孩子在学会走路之后,同样可以多多练习爬行。 其次,爬行和走路的顺序也可以颠倒很多胖宝宝都不喜欢爬行,有些孩子会直接选择走路,孩子会走路后同样可以选择进行爬行,等于父母可以帮助宝宝调整大运动顺序,目的当然是让孩子多爬,这个过程需要父母的引导。因为现在的胖宝宝越来越多,加上后天的养育环境不够,很多宝宝会不爬直接走,妈妈也别灰心,继续加强孩子的爬行练习,一样是有用的。

如何教宝宝学翻滚

本文由宠物迷 宠物百科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有哪些体能游戏训练孩子?

标签: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