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宠物百科

这是一条什么蛇

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繁花林蛇吃什么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这是一条什么蛇(好像一条什么什么的蛇)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这是一条什么蛇

可能是腹蛇吧。腹蛇,属于蛇目,蝮科。为中等大小的毒蛇,全长约500毫米。头为长三角形,与颈部分界明显;眼、鼻之间有颊窝,眼后到颈部有一条棕褐色纵带,其上缘镶有一黄白色细纹;前额鳞大,长宽略相等,额鳞之长和两颅顶鳞间的缝合线的长度相等;体粗,尾短,末端尖细;口内前部有一对着生在上颌骨的圆锥状管型毒牙,后方还有8对预备毒牙。体色不一,可由浅褐色逐渐转成红褐色的变异。一般认为,蝮蛇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血循、神经混合毒。被咬伤的病人除局部出观肿胀、疼痛外;由于神经毒,常发生畏寒、目糊、眼睑下垂、颈项牵引感,当然更重要的是引起呼吸困难如双吸气、屏气、点头状或鱼口样呼吸等。呼吸麻痹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动物试验也证明蝮蛇毒具有明显的神经毒的作用。另一方面,蝮蛇毒具有显著的血循毒,单纯的人工呼吸并不能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临床病人也常出现面色苍白、多汗、心率加速、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严重中毒性休克症状。虽然有人认为江苏蝮蛇毒主要也是神经毒(据他们观察呼吸麻痹是主要症状及致死原因),但一般仍认为血循毒是主要的。它能大量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胶及缓动素等,破坏红细胞,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浆及体液大量丧失,血容量不足。更加严重的是对心脏的直接损害,被咬伤的病人心电异位节律、P波变尖。R波低电压、传导阻滞、S-T段下降、T波扁平或倒置等变化,联系到实验动物中毒死亡后的尸解情况-心肌出血、心肌纤维浊肿断裂,可以认为蝮蛇毒对心脏的毒性是循环衰竭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休克、溶血及对各脏器的直接损害(如肾等),可发生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璃等。严重咬伤病人常出现酱油色尿以及尿中蛋白、管型、隐血均呈阳性等。防治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竹叶青、龟花蛇毒亦为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一般局部症状较重,而全身症状较轻,如能及时正确抢救,死亡率较低。

这是什么蛇?有毒吗?

这是一条什么蛇

玉斑锦蛇
长1 m左右,尾长约为全长的五分之一。背面紫灰或灰褐色,正背有一行18~31+6~11个约等距排列的黑色大菱斑,菱斑中心**;腹面灰白色,散有长短不一,交互排列的黑斑。头背部**,有典型的黑色倒"V"字型套叠斑纹。眶前鳞1,眶后鳞2;颞鳞2(1)+3(2);上唇鳞7,2-2-3式,或8,3-2-3或2-2-4式;下唇鳞9,前4枚切前颔片。背鳞23-23-19行,平滑;腹鳞181~238;*鳞二分;尾下鳞53~75对
玉斑锦蛇隶属游蛇科锦蛇属(Elaphe),1882年首先被Cantor发现并命名为ColuberMandarinus。这种蛇在**还被认为是玉斑锦蛇的一个亚种。而现代分类中并没有把它分成若干亚种,尽管它们体色花纹变异很大。人们曾经争论过横斑锦蛇ElaphePerlacea是否应是玉斑锦蛇的一个亚种,横斑锦蛇最早由Stejneger(1929)记录到,分布在四川省雅安的局部地区,这里也是玉斑锦蛇的分布地区。外观上这两种蛇的头部和尾部斑纹极其相似,身体斑纹也相似,有人(Schulz1989)提出横斑锦蛇是玉斑锦蛇的变异体,或者可能是当初文字记录上的错误。在玉斑锦蛇发现横斑锦蛇以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没有再捕获到,人们甚至认为它已绝种。近年来又有少量发现。这两种蛇都生活在山区,最高可达2000到2500米都有发现,玉斑锦蛇甚至可以分布到3000米的地区(Schulz)。分类学更深入的研究最终会弄清这两种蛇的确切定义。玉斑锦蛇是一类中等长度的蛇,体长90~120厘米。较长的个体,尤其是一些生活在南方省份的个体可以超过150厘米(150cmSchulz1996)。野外的玉斑锦蛇生活力强,头颈区分明显,雌雄外观上几乎没有差异,只在交配期才能看出雄性尾部有些膨大。身体从深灰色到浅灰色,有时每片背鳞中心还有红斑。头部有黑黄相间的条文一直延伸到背部的黑色四方框。四方框中心呈现鲜**斑。

这是什么蛇

你好,这是乌梢蛇的一种。乌梢蛇 ,俗称乌蛇、乌风蛇,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无毒蛇,广泛分布于中国,国外未见有报道。 生活在丘陵地带,狭食性蛇类,以蛙类(主食)、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 由于栖息地破坏及人类大量捕杀,目前野外生存数量大减,应予保护。乌梢蛇可入药。 乌梢蛇皮还是京胡与京二胡的专属用皮。具有黑如缎白如线的美感。现在逐步兴起仿生皮。以减少对蛇的捕杀。

请问这是什么蛇?

  图片不清晰,无法确定辨认。根据花纹斑点呈三角状排列这点来看,初步判断像是轻微毒性的绞花林蛇。   但,还有另一种可能,是外观极为相似的剧毒的尖鳞原矛头蝮蛇(旧称烙铁头蛇,俗称老鼠蛇、龟壳花蛇、恶乌子蛇等,属蝰蛇科蝮亚科原矛头蝮属)。如果是尖鳞原矛头蝮,这是种危险性高的剧毒蛇,不但毒性剧烈,而且性情普遍凶猛,有很强的遇人主动扑咬习性。尖鳞原矛头蝮的毒牙大,注毒量大,毒性以血液循环毒素为主,对人肌体的破坏力强。我曾目睹过被尖鳞原矛头蝮咬伤中毒严重的患者整条腿肉烂得骨头都露出来了,**截肢的画面,可见这蛇的毒性一斑。被这蛇咬伤,据统计综合死亡率有 8% 。   不过还有繁花林蛇和绞花林蛇这两种蛇,和尖鳞原矛头蝮有一定的相似度,这两种是轻微毒性的毒蛇,对人类没什么威胁。如果条件允许,还请楼主能多上传一张清晰的图片。   尖鳞原矛头蝮虽然剧毒并且凶猛,对人的危险性较高,但它算得上是一种益蛇,因为它最爱吃老鼠,钻进人家也多半是追寻老鼠的踪迹而来的,所以这蛇有「老鼠蛇」的俗名。在没有威胁到人类安全的情况下,还是找个人烟罕至的地方放生了这蛇吧。要防止这种毒蛇再度闯入家中的话,灭鼠措施一定要做到位。尖鳞原矛头蝮据说很喜欢闯入瓦房住宅,因为瓦房藏老鼠的概率也大。 尖鳞原矛头蝮的图片。楼主可自行比对下,看是不是这个? 这是被尖鳞原矛头蝮咬伤并重度中毒的画面(图片转载,为防重口请勿边吃东西边观看),这基本是要截肢的情形,就比咬死好那么一点儿(可以说还不如咬死),由此可见这蛇的毒性不容小觑。   为帮楼主鉴定,兼保护不必要**的蛇类,多补充一段内容吧。刚才说了,照片除了像尖鳞原矛头蝮,还像绞花林蛇(属游蛇科林蛇属)。绞花林蛇的外观和尖鳞原矛头蝮很相似,一般不熟的人根本区分不出,但两者的毒性和危险性都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绞花林蛇的毒性轻微,对人远没有致死、重伤或残疾的危险,完全没有必要杀害。以下内容为转载,作者: 木有木有09 。 作者:寻找过去的记忆   最根本的区别方法:所有蝰蛇科的剧毒蛇都具有颊窝,隶属此列的尖鳞原矛头蝮自然也有。而游蛇科的蛇类没有颊窝,隶属此列的绞花林蛇自然也没有。颊窝的位置如下图所示画红圈处: 这是绞花林蛇,可以看出没有颊窝。

这是什么蛇?

虎斑游蛇(拉丁学名:Rhabdophis tigrinus)又名虎斑颈槽蛇,是中国数量较多、分布最广的蛇类之一,除新疆、青海、**、广东、海南外,全国均有分布,生活于山地、丘陵、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稻田附近。虎斑游蛇是一种微毒后毒牙的达氏腺毒蛇,由于该蛇色彩鲜艳,受惊扰或被激怒时能昂首举颈,项部膨扁;身体呈“S”形弯曲,形状与动作像眼镜蛇,故常被误认为是剧毒蛇。过去认为该蛇为无毒蛇,自从日本发现该蛇咬伤引起脑出血并致死的病例后引起重视,在日本已生产出抗虎斑游蛇毒血清。 虎斑游蛇体形中等,全长800毫米左右。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躯干前两侧有粗大的黑色斑块。颈部及其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为鲜红色;腹面淡黄绿色。颈背正中有一明显浅槽,沿顶鳞后脊两侧有12对颈腺。 另: 虎斑游蛇(虎斑颈槽蛇)Rhobdophis tigrina lateralis,游蛇科,竿蛇属。俗称野鸡脖子、竹竿青等。体全长近1000mm,体重一般为200~400克。体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体前段两侧有粗大的黑色与桔红色斑块相间排列,枕部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八”形斑。 虎斑游蛇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剧毒蛇后毒牙的达氏腺毒蛇,该蛇色彩鲜艳,受惊扰或被激怒时能昂首举颈,颈部膨扁;身体呈“S”形弯曲,形状与动作像眼镜蛇。 该蛇虽然在国内没有致死病例,但在日本有报道称有虎斑颈槽蛇咬人致死的案例。 这蛇的脖子背后有一条突起的颈腺,毒液就保存在那里,不会喷毒。虎斑颈槽蛇自己能分泌毒素,之所以没有致命的伤害,没有**记录是因为这种蛇由于后沟牙十分短小,在口的后面,一般咬人不会很深,后沟牙也就咬不到人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虎斑是后沟牙微毒,不过敏的话一般没事。平时一般不攻击人类,(前提是不去惹它)所以也少造成致命伤害。 虎斑游蛇主要吃蛙、蝌蚪、蟾蜍,有时也捕食鼠类,偶而也吃鱼、鸟、昆虫等。6~8月产卵,一次产10枚左右,多者达30余枚,卵径为21~36×11~15mm,孵化期40~50天。

这是什么蛇?

放大看了好几次,八成是【虎斑颈槽蛇】 虎斑游蛇,Rhabdophis tigrinus,游蛇科,颈槽蛇属。俗称为野鸡脖子等。由于虎斑颈槽蛇的特殊习性,常出没于农村粪圏厕所,也被人们认为是蛇类中比较不卫生的一种。 体长约0.8米左右。体重一般为200~400克。颈背有一明显颈槽,枕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斑块。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有方形黑斑,颈部及其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为鲜红色;腹面为淡黄绿色。下唇和颈侧为白色。体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体前段两侧有粗大的黑色与桔红色斑块相间排列,枕部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八”形斑。虎斑颈槽蛇是我国学术界广泛争议的一种蛇类,由于性格温顺,很多学者都认为它是无毒性的蛇类。其实它是毒蛇(过敏体质有中毒死亡先例,在日本被归为毒蛇)但性格温顺。 生活于山地、丘陵、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 、水渠、稻田附近。以蛙、蟾蜍、蝌蚪和小鱼为食,也吃昆虫、鸟类、鼠类。广泛分布全国各地,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均有分布。北京各区县均有分布。 虎斑颈槽蛇具有毒腺,而且在齿槽后方具有较大的牙齿,形态上非常接近后沟毒牙的毒蛇。然而虎斑颈槽蛇并不是毒蛇,因为其毒腺与毒牙没有导管联通。其毒液不通过毒牙导管,而通过其他物理方式进入被咬者的伤口。虎斑颈槽蛇的毒性较为强烈,是游蛇中比较著名的足以对人类造成危险的蛇。作为一种并非毒蛇的蛇类,虎斑颈槽蛇却具有对人类有致命可能性的毒液。在日本确曾报导过遭虎斑颈槽蛇咬伤致死的案例。在中国也有过多起因本种蛇咬伤致危的案例。

这是什么蛇?????

  繁花林蛇,后尖牙微毒蛇类,为游蛇科林蛇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繁花蛇、金钱豹。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常生活于山麓平原或丘陵富于林木的地区。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65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有攀爬习性,捕食鸟、树栖蜥蜴。饲养观察其捕食壁虎、蜥蜴;根据广州龙洞附近采集的标本,解剖发现胃里有未消化完的暗绿绣眼鸟。   分布于浙江 福建 江西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贵州 云南 香港 **

这是什么蛇?

虎斑游蛇(拉丁学名:Rhabdophis tigrinus)又名虎斑颈槽蛇,是中国数量较多、分布最广的蛇类之一,除新疆、青海、**、广东、海南外,全国均有分布,生活于山地、丘陵、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稻田附近。虎斑游蛇是一种微毒后毒牙的达氏腺毒蛇,由于该蛇色彩鲜艳,受惊扰或被激怒时能昂首举颈,项部膨扁;身体呈“S”形弯曲,形状与动作像眼镜蛇,故常被误认为是剧毒蛇。过去认为该蛇为无毒蛇,自从日本发现该蛇咬伤引起脑出血并致死的病例后引起重视,在日本已生产出抗虎斑游蛇毒血清。 虎斑游蛇体形中等,全长800毫米左右。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躯干前两侧有粗大的黑色斑块。颈部及其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为鲜红色;腹面淡黄绿色。颈背正中有一明显浅槽,沿顶鳞后脊两侧有12对颈腺。 另: 虎斑游蛇(虎斑颈槽蛇)Rhobdophis tigrina lateralis,游蛇科,竿蛇属。俗称野鸡脖子、竹竿青等。体全长近1000mm,体重一般为200~400克。体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体前段两侧有粗大的黑色与桔红色斑块相间排列,枕部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八”形斑。 虎斑游蛇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剧毒蛇后毒牙的达氏腺毒蛇,该蛇色彩鲜艳,受惊扰或被激怒时能昂首举颈,颈部膨扁;身体呈“S”形弯曲,形状与动作像眼镜蛇。 该蛇虽然在国内没有致死病例,但在日本有报道称有虎斑颈槽蛇咬人致死的案例。 这蛇的脖子背后有一条突起的颈腺,毒液就保存在那里,不会喷毒。虎斑颈槽蛇自己能分泌毒素,之所以没有致命的伤害,没有**记录是因为这种蛇由于后沟牙十分短小,在口的后面,一般咬人不会很深,后沟牙也就咬不到人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虎斑是后沟牙微毒,不过敏的话一般没事。平时一般不攻击人类,(前提是不去惹它)所以也少造成致命伤害。 虎斑游蛇主要吃蛙、蝌蚪、蟾蜍,有时也捕食鼠类,偶而也吃鱼、鸟、昆虫等。6~8月产卵,一次产10枚左右,多者达30余枚,卵径为21~36×11~15mm,孵化期40~50天。

这是什么蛇呀

这是王锦蛇

主要特征是头部有“王”字样的黑斑纹,故有“王蛇”之称。其头部、体背
鳞缘为黑色,**呈**,似油菜花样,体前段具有30余条**的横斜斑纹,到体后段逐渐消失。腹面为**,并伴有黑色斑纹。尾细长,全长可达2.5米以上。成蛇与幼蛇的色斑差别很大,头上没有“王”字形斑纹,往往被误认为是其他蛇种。
王锦蛇身体呈圆筒形,体大者可达5~10千克以上。主要生活在丘陵和山地,在平原的河边、库区及田野均有栖息。它动作敏捷,性情较凶狠,爬行速度快,会攀岩上树。主要以鼠类、蛙类、鸟类及鸟蛋为主食,在食物短缺时甚至残食同类。该蛇身上有一种奇臭味,手握蛇体后要用香味很浓的香皂多洗几次,方能将此臭味去掉。该蛇系产卵繁殖,每年的6~7月产卵,每次产8~15枚不等,孵化期为40~45天左右

这是什么蛇?

虎斑游蛇(拉丁学名:Rhabdophis tigrinus)又名虎斑颈槽蛇,是中国数量较多、分布最广的蛇类之一,除新疆、青海、**、广东、海南外,全国均有分布,生活于山地、丘陵、平原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水渠、稻田附近。虎斑游蛇是一种微毒后毒牙的达氏腺毒蛇,由于该蛇色彩鲜艳,受惊扰或被激怒时能昂首举颈,项部膨扁;身体呈“S”形弯曲,形状与动作像眼镜蛇,故常被误认为是剧毒蛇。过去认为该蛇为无毒蛇,自从日本发现该蛇咬伤引起脑出血并致死的病例后引起重视,在日本已生产出抗虎斑游蛇毒血清。 虎斑游蛇体形中等,全长800毫米左右。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躯干前两侧有粗大的黑色斑块。颈部及其后一段距离的黑斑之间为鲜红色;腹面淡黄绿色。颈背正中有一明显浅槽,沿顶鳞后脊两侧有12对颈腺。 另: 虎斑游蛇(虎斑颈槽蛇)Rhobdophis tigrina lateralis,游蛇科,竿蛇属。俗称野鸡脖子、竹竿青等。体全长近1000mm,体重一般为200~400克。体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体前段两侧有粗大的黑色与桔红色斑块相间排列,枕部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八”形斑。 虎斑游蛇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剧毒蛇后毒牙的达氏腺毒蛇,该蛇色彩鲜艳,受惊扰或被激怒时能昂首举颈,颈部膨扁;身体呈“S”形弯曲,形状与动作像眼镜蛇。 该蛇虽然在国内没有致死病例,但在日本有报道称有虎斑颈槽蛇咬人致死的案例。 这蛇的脖子背后有一条突起的颈腺,毒液就保存在那里,不会喷毒。虎斑颈槽蛇自己能分泌毒素,之所以没有致命的伤害,没有**记录是因为这种蛇由于后沟牙十分短小,在口的后面,一般咬人不会很深,后沟牙也就咬不到人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虎斑是后沟牙微毒,不过敏的话一般没事。平时一般不攻击人类,(前提是不去惹它)所以也少造成致命伤害。 虎斑游蛇主要吃蛙、蝌蚪、蟾蜍,有时也捕食鼠类,偶而也吃鱼、鸟、昆虫等。6~8月产卵,一次产10枚左右,多者达30余枚,卵径为21~36×11~15mm,孵化期40~50天。

繁花林蛇吃什么

本文由宠物迷 宠物百科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这是一条什么蛇

标签:宠物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