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宠物百科

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

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鱼身上长白色的小点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啊)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

鱼起了“白点”该怎么处理,七彩介绍之蓝钻

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

鱼身上长了白点是什么原因呢?

鱼身上长了白点应该是得了白点病。 处理方法: 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05—0.1克硝酸亚汞比例进行全池(缸)泼洒或者当水温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亚汞,将病鱼浴洗0.5一l小时左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绿水后静养。 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亚汞毒性大,应慎用。尤其小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 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如果是成色,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泼洒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 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饲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扩展资料:发生环境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时,为小瓜虫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而水温在10℃以下或高于28℃以上时,则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渐死亡。 及早发现是最重要的,较轻的症状,可以把鱼捞起,放入30~32℃温水中,因为白点虫在这个水温中不能生长。另外还可以用10%的食盐水兑1000千克水进行药浴,连续3天,即可治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点病

鱼身上长了白点是什么原因呢?

鱼身上长了白点应该是得了白点病。 处理方法: 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05—0.1克硝酸亚汞比例进行全池(缸)泼洒或者当水温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亚汞,将病鱼浴洗0.5一l小时左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绿水后静养。 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亚汞毒性大,应慎用。尤其小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 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如果是成色,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泼洒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 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饲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扩展资料:发生环境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时,为小瓜虫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而水温在10℃以下或高于28℃以上时,则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渐死亡。 及早发现是最重要的,较轻的症状,可以把鱼捞起,放入30~32℃温水中,因为白点虫在这个水温中不能生长。另外还可以用10%的食盐水兑1000千克水进行药浴,连续3天,即可治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点病

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

观赏鱼的身上长白点是怎么回事

应用硝酸亚汞,每次把病鱼浸泡在有硝酸亚汞的水中两小时左右。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查看词条图册
目录简介症状发生环境治疗方法防治病症状及防治展开简介症状发生环境治疗方法防治病症状及防治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 白点病  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白点病(5张)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  布鱼全身。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白点的形成不是产卵的它有一个生命周期,当人们看到鱼体上的盐粒,是它吸附在鱼的皮肤上吸食的阶段,在这其间,它是抗药的,当它喂饱了,它会从鱼体分离,掉下来到缸底。这种寄生虫产生保护膜,形成一个胞囊,里面有10个小幼虫(40倍的放大镜可以看见),它们**繁殖,一个能变成1000个以上的个体,它们会寻找鱼做寄体,来提供它们的食物,整个过程对温度的依赖很高。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白点病(6张)编辑本段症状   白点病: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编辑本段发生环境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时,为小瓜虫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而水温在10℃以下或高于28℃以上时,则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渐死亡。  及早发现是最重要的,较轻的症状,可以把鱼捞起,放入30~32℃温水中,因为白点虫在这个水温中不能生长。另外还可以用10%的食盐水兑1000千克水进行药浴,连续3天,即可治愈。编辑本段治疗方法   白点病: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4。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奎宁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6。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  注: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  注: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编辑本段防治  白点病  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1)换水时应注意温差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  (2)充分利用小瓜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这一弱点,饲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这是预防小瓜虫病最好的方法之一。  白点病  (3)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05—0.1克硝酸亚汞比例进行全池(缸)泼洒或者当水温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亚汞,将病鱼浴洗0.5一l小时左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绿水后静养。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亚汞毒性大,应慎用。尤其小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  (4)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如果是成色,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泼洒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饲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  (5)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放在太阳下晒,将水温提高至30℃时,在鱼的周身搽擦一次红汞,再经新水过洗后捞人干净等温嫩绿水中饲养、停食、晒阳1周后更换新水即见痊愈。  (6)在水温20—26℃范围内,每立方米水体(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鱼2小时,可以**小瓜虫,对金鱼也比较安全。[1]编辑本段病症状及防治草鱼  (1)、病原: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2)、发病规律及危害:是我国流行较广、危害较大的鱼病之一。小瓜虫的适宜繁殖温度为15~25℃,因此本病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春、秋季,南方初冬是流行季节。本病无宿主特异性,任何淡水鱼都可被侵袭、发病。  (3)、病症:病鱼体表和鳃瓣上布满白色点状的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体表头部、躯干、鳍条处黏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在一起,似有一层薄膜,表皮糜烂。鳃上大量寄生时,黏液增多,鳃丝端部贫血。病鱼在水中反应迟钝,游动缓慢,不时与固体物摩擦,不久即死亡。  (4)、防治措施:A、预防:①合理密养,消毒鱼种; ②鱼池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B、治疗:用福尔马林(15~25毫克/升)全池遍洒,隔天1次,连续2~3次。[2]甲鱼(鳖)  1.流行情况:发病季节为8月-10月,控温养殖全年均可患病;病程为5天-15天。温度不适宜时,可达30天。该病呈暴发流行。通常水质偏酸,溶氧偏低,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大于5O只较易患白点病。发病水温为25℃-3O℃,流行范围为全国性,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到1O0%。稚鳖易患此病,病程一般为7天-15大,个别可达月余。  2.病原:白点病的病原为苏伯利产气单胞菌(传统名称是温和气单胞菌)。  3.症状与病理变化:在小鳖的颈部、背部、腹部、四肢的角质皮下有粟米、绿豆大小的白色或淡**斑点,病灶略向外突出,刮去病灶可见干酪样物。  4.防治方法:  预防: 适宜的放养密度是每平方米内前期稚鳖不应超过6O只,饲养时间不应超过30天。改良水质,pH值保持72以上,溶氧保持每升水3毫克-4毫克。稚鳖水体可用硼砂或用碳酸氢钠来调节,先用百万分之二到百万分之五的浓度全池遍洒,不足时可重复洒。稚鳖可以忍耐百万分之2O到百万分之25的浓度,不宜用生石灰,用呋喃唑酮0.O02%浓度浸洗消毒,小幼鳖用0.0O3%浓度,水温20℃以上时,浸洗30分钟-4O分钟;水温在20℃以下时,浸洗40分钟-5O分钟。用白点灵防治:用百万分之二到百万分之四浓度全池遍洒,连续用药3天,再用此药投喂,每5O千克稚鳖每天用药1克-2克,连续用药5天-7天,治愈率可达95%。  治疗: 用呋喃唑酮百万分之1.2到百万分之2.5浓度遍洒。用红霉素百万分之1.5到百万分之2.5浓度全池遍洒。通常在用药之前先将水调到pH7.5左右,红霉素才能显效。用鱼广灵和治霉灵各百万分之五全池遍洒。此两种药系四川省产品,经李茵明女士试用于白点病防治,效果显著。

鱼缸里的鱼身上有小白点怎么办啊

金鱼身上很多白点说明金鱼得了白点病。 1. 要预防和治理白点病首先要知道白点病怎么产生的。白点病也是一种细 菌 感 染 产生的病,一般先发生在头部,鱼鳍或鱼尾,一旦染上白点,会传得很快。几天就会让整个鱼缸内所有鱼身上长满白点。如果不治理,鱼就会死亡。 2. 金鱼长白点一般是因为鱼缸的环境突然发生较大变化,使金鱼不适应环境而生病,使金鱼的抵抗力降低而染上白点。或者是新加进去的鱼本身带有白点传给其它金鱼。 3. 首先将鱼缸水温升高至25~28度,当然不能很快的升温,升温太快金鱼就会不适应,我们可以用功率较低的加热棒缓慢加热,一般是每小时2~3度的升温速度。 4. 可以换掉鱼缸中1/3的水。换水要慢,先慢慢抽掉鱼缸中1/3的水。然后再慢慢注入经过凉晒的新水。注入新水的速度一定要慢,不能让鱼缸中水温变化超过1度。 5. 如果金鱼不太严重的话,经过前面两步骤处理后,一般一星期白点就会消失。如果白点比较严重的话就要用药了,治理白点的药水簇馆都有卖,买回来按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即可以。当金鱼白点消失后,需要坚持每星期换一次水以便慢慢去除鱼缸中的药。换水方法参照步骤2 部分换水,绝对不能一下子把鱼缸的水换完。 拓展资料: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 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时,为小瓜虫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 而水温在10℃以下或高于28℃以上时,则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渐死亡。及早发现是最重要的,较轻的症状,可以把鱼捞起,放入30~32℃温水中,因为白点虫在这个水温中不能生长。另外还可以用10%的食盐水兑1000千克水进行药浴,连续3天,即可治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白点病

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

发现身上有白斑咋办?

身上有白斑,可能是白癜风发病初期,也可能与其他白斑病混淆,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当遇到不典型的白癜风皮损,在与其他皮肤病鉴别时无法确定诊断时,就需要借助一些便捷的辅助诊断技术来帮助辅助诊断。皮肤CT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皮肤辅助诊断技术。 皮肤CT无需活检、切片等较繁琐的处理,检查快速,能够无痛无创对皮肤成像扫描,并可实现实时动态检测,直观比较皮损和正常皮肤色素之间的差别,观察黑色素细胞的脱失程度及其周围的组织特点,对白癜风治疗过程中色素生成情况进行检测,为治疗方案提供更为详尽的数据支持。 扩展资料: 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病情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患者身上的白斑甚至可以消退。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配合非常重要。白癜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免疫、内分泌因素会直接影响病情变化。 一般来说,精神愉悦、充满信心等会对机体产生正向调节作用,使疾病朝好的方向发展;情绪低落、丧失信心等会对机体产生负向调节作用,使疾病加重。因此,患者要相信医生,积极接受治疗。同时,因为白癜风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所以患者还要充满耐心,坚持接受治疗。 参考资料:人民网-宝宝皮肤长白斑 并非都是白癜风 参考资料:人民网-白癜风并非“不治之症” 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很重要

鱼缸里的鱼身上长白斑,怎么办?

白点细 菌怕高温首先将鱼缸水温升高至25~28度,当然不能很快的升温,升温太快金鱼就会不适应,我们可以用功率较低的加热棒缓慢加热,一般是每小时2~3度的升温速度。 部分换水可以换掉鱼缸中1/3的水。换水要慢,先慢慢抽掉鱼缸中1/3的水。然后再慢慢注入经过凉晒的新水。注入新水的速度一定要慢,不能让鱼缸中水温变化超过1度。 使用白点专用药如果金鱼不太严重的话,经过前面两步骤处理后,一般一星期白点就会消失。如果白点比较严重的话就要用药了,治理白点的药水簇馆都有卖,买回来按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即可以。当金鱼白点消失后,需要坚持每星期换一次水以便慢慢去除鱼缸中的药。换水方法参照步骤2 部分换水,绝对不能一下子把鱼缸的水换完。 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 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金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金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金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白点病的症状: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15—23℃的水温最适于小瓜虫繁殖。 白点病的治疗方法: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用3%盐水浸泡数天;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4。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奎宁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6。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死亡 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 注: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 注: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

本文由宠物迷 宠物百科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