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官街鼓李贺 叠词作用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哪里有关于生与死的古诗(古人关于生死的诗)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人生自古谁无死,流取丹心照汗青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与鸿毛
名和利啊,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我的笑声中动摇!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拼得十万头颅血,要把乾坤力挽回。
生于忧患,死与安乐。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慷慨过燕市, 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必马革裹尸还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但觉高歌有鬼神, 安知饿死填沟壑?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去黄泉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为赴大义轻生死
人死不过头点地,脑袋掉下来,碗大个疤!
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此二句多见于江湖人士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唐伯虎
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李白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国殇》(节选)屈原
“春去春来春复春,寒暑来频。月生月尽月还新,又被老催人。只见庭前千岁月,长在长存。不见堂上百年人,尽总化微尘。”——《杨柳枝》 敦煌词 无名氏作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陶渊明《咏贫士》
“相看**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燕歌行》
“杀人不回头,轻生如暂别。”——孟郊《游侠行》
李贺(公元790-816年)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又是从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的一个代表者。
李贺虽然只活了27岁,但存诗达200多首,诗中充分显露他的天才。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怀才不遇的苦闷,风格幽冷凄婉。他喜欢用「死」、「血」、「鬼」、「泣」这类字眼,驱遣千奇百怪的形象,表现惊人的想像力,如《马诗》23首,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不遇的愤慨。有些诗则是描写幻想中的神仙世界,表现他的苦闷和追求。如《梦天》写梦游月宫,俯视人间的情景,表现了不满现实而又无力改变它,转而厌弃现实,逃避现实的心情。描写人民疾苦是另一类题材,如《老夫采玉歌》写采玉老人的艰苦劳动,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有些诗篇则是揭露统治者残暴荒*的诗篇,如《猛虎行》影射藩镇割据,《苦昼短》讽刺皇帝迷信求仙。李贺还写了一些恋情、闺思、宫怨之作,这类诗则以形象鲜明、意境美丽、格调清新、感情真挚为特点,如《江楼曲》写**等待夫婿归来,很有生活气息。
李贺的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白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形成独特的冷艳风格。李贺诗歌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像的成分。构思不拘常法,意象之间跳跃很大,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为了求奇,便在事物色彩和情态上著力。
姓名
姓名: 李贺
又名: 字长吉
性别: 男
生卒年: 公元前790—公元前816
所属朝代: 唐代
所属文学时期: 隋唐五代文学
代表作品: 将进酒
同时期作家: 刘长卿
作家生平
文件引入
文件引入
李贺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高轩过》赞韩愈作赋“笔补造化天无功”,也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
①讽刺黑暗**和**社会现象。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早年家居昌谷,其地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达官贵人所往来,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奢恶行,有所见闻了解,给早熟的诗人提供了创作素材。后来旅游南北,出仕王朝,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其中讽刺唐朝宫廷酣歌宴舞,夜以继日的佚乐生活的,如《秦王饮酒》;隐约反映宫廷事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批判宪宗求仙的,如《仙人》、《昆仑使者》;反对藩镇**所造成的灾祸和歌颂削平藩镇叛乱的,如《猛虎行》、《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反映权门贵族飞扬跋扈、骄奢*佚、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秦宫诗》、《牡丹神曲》、《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意》;讽刺宦官当权、贤才失志的,如《吕将军歌》、《感讽六首》其三、其四、《绿章封事》;反映边塞敌人侵扰、抗敌士兵的艰苦生活的,如《摩多楼子》;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的,如《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其一;同情宫廷失宠妃嫔的悲苦生活的,如《宫娃歌》、《堂堂》;反映少数民族军事反抗活动的,如《黄家洞》;反映险恶的吃人社会、正直之士遭殃的,如《公无出门》、《艾如张》;抨击科举制度不能选拔真才的,如《送沈亚之歌》、《仁和里杂叙皇甫□》等等。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这些诗篇少数用五、七言古诗,而大量运用乐府形式,或借用旧题,或自创新题,大都凝炼而绚丽。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杜牧以为“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李长吉歌诗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王”两派乐府外,李贺诗别开境界,独树一帜。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这是李贺诗最重要的部分。
②个人发愤抒情。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存在“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的消沉情绪,但如《崇义里滞雨》、《赠陈商》、《浩歌》、《致酒行》、《春归昌谷》、《南园》其五等篇中,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对“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的不满,表现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但又不甘**,发出“世上英雄本无主”,“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云”的豪言壮语,满怀着“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这又是李贺诗思想感情基本的一面。而在《日出行》、《苦昼短》、《天上谣》、《梦天》、《相劝酒》、《官街鼓》等篇中,则表现了悲慨时光迅速、人生短促的消极一面。
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无可奈何的心情;“依稀和气排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二月》),则透露了他对未来光明的憧憬。他在两者的矛盾中,探索摆脱死亡的途径,于是产生了对神仙境界的奇妙幻想。王母、嫦娥等神话人物,银浦、月宫等天国风光,出现在《天上谣》、《梦天》等名作中,极奇丽谲幻之观。而在《古悠悠行》、《拂舞歌辞》、《官街鼓》、《神□》等作品中,则写到神仙的虚诞和沧桑的变化。既然死亡无法逃避,于是又出现了对另一种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洒空草”(《感讽五首》其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神□曲》)。幽灵出没,*森可怖。宋人钱易、宋祁等因此称李贺为鬼才。杜牧说:“梗莽邱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序》),是对这类诗篇的总评。
④咏物等其他题材。其中如《李凭箜篌引》、《申胡子□篥歌》、《听颖师弹琴歌》等,通过“石破天惊”的奇特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描绘音乐家的高超技艺和动人的音乐美,并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赞颂了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手工艺。《罗浮山人与葛篇》,描写织布老人织雨剪湘的绝技。还有《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借咏笋以赞美青春的活力;《马诗二十三首》,借咏马以反映现实**,抒发作者的愤激心情。后两组诗并且运用了李贺不常用的绝句形式。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而象《美人梳头歌》一类作品,则暴露了作者对贵族妇女生活的欣赏态度。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惨淡经营,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酒酣喝月使倒行”(《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他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他较多地写古诗与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七律诗一首也不写,表现了他不满于当时诗风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又受齐梁宫体诗的影响,借鉴了它们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因为过于注意雕琢,有的作品也有词意晦涩和堆砌词藻的毛病。但从基本成就方面看,则正如他所赞赏韩愈的作品那样,是“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高轩过》)的。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刘克庄、谢翱,元人萨都□、杨维桢,清人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宋代刻本《李长吉文集》
诗论家对李贺诗的评价,有褒有贬。杜牧赞之为“*之苗裔”(《李长吉歌诗序》),高□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王夫之说他“真与供奉(李白)为敌”(《唐诗评选》),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贬李者则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之妖”(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李贺诗集,自编为四编本授予沈子明,收诗223首。北宋以来流传的《李贺集》4卷本,都是219首,卷数与自编的相同,而篇数不同,编次也很零乱,并非准确编年。又有5卷本的集子,是4卷外加上《外集》1卷,诗23首,与4卷合计,共242首,篇数也和李贺自编的不同。5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流传,集名为《李贺歌诗编》。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集名为《李长吉文集》,无外集。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后两种原书今藏北京图书馆。
注本最早的是南宋吴正子注,有日本印本和通行本流传。后有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选录了吴正子、刘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姚文燮各家的评或注。还有陈本礼《协律钩玄》、黎简评本和吴汝纶评注本。1977年出版的《李贺诗歌集注》,是将王琦《汇解》、姚文燮注及方世举批注三种评注本汇编、加以校点而成。另外,钱仲联有《读昌谷诗札记》和《李长吉诗永贞诗史发微》,考订诗的本事有新见。1984年出版的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是兼年谱与诗注性质的新著,解诗与旧注多有不同。
李贺生平,有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还有朱自清的《李贺年谱》和钱仲联的《李长吉年谱会笺》、《李贺年谱会笺》可资参考。
隋唐 - 李郢
尝闻画鼓动欢情,及送离人恨鼓声。
两杖一挥行缆解,暮天空使别魂惊。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诗人。 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贺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为官3年间,在这一时期,李贺亲身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李贺个人生活虽不如意,但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丰收颇丰。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李贺的诗,据杜牧序,是自己编后交由集贤学士沈子明保存的,凡233首。宋以后,始则传诗四卷220首今学者均少作一首误计219首)。稍后,南宋吴正子作注,又据鲍钦止本增外集一卷,唐宋志皆称贺诗5卷。诗词《雁门太守行》列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诵读与欣赏,7年级下语文版25课古诗5首之一。《李凭箜篌引》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摘要:唐代诗坛名家辈出,千古不朽的诗篇浩如烟海。在这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圃中,有一枝绚丽夺目的奇花异卉,这就是李贺的诗歌。千百年来,李贺的诗歌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为什么它们会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试图从内容主题、艺术特色两方面进行论述李贺诗歌生生不息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是本文写作的目的和宗旨。
关键词:李贺;诗歌;内容主题;艺术特色
李贺,字长吉,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死时年仅27岁。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混暗,国势衰微,加之自己仕途不顺,遭遇坎坷,因而奋强激越,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的反响,为后世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影响巨大。李贺,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他成功地推动了唐代诗歌发展的另一**。
内容主题是诗歌的灵魂和血肉。具备深刻的思想内容是一切优秀诗歌的必备条件。毋庸置疑,李贺的诗歌是优秀的:用生命创造诗歌,用诗歌挖掘生命,忧郁、深沉,充满着个性使然,那是一种真正属于“长吉体”的生命之歌。
压抑苦闷、悲天悯人的内容主题
唐中朝是一个崇尚门第出身的年代。李贺的家族是一支疏淡的皇族血脉,诗人他很看重自己的贵族身份,常以“唐诸王孙”“皇孙”“宗孙”自称。无奈两百多年前的祖上繁华早已不复存在。现实的*霾,家道的中落,仕途的泥泞沉重地打击着落寞“贵公子”李贺他那薄弱的意志和体质。作为诗歌天才和病态畸零儿的结合者,李贺性格乖异,感情胜于理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无力超脱。现实无望,他唯有寄寓诗歌。诗歌是李贺的生命之所系,他苦苦经营着幻想中天堂,他用脆弱的身心支撑起了庞大的诗歌体系。
述说怀才不遇、悲天悯人是李贺诗歌的核心内容。“我当二十不得志,一心愁谢如枯兰”,“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我有**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闲凄迷”……。心谢如枯兰、无处逐英雄、**招不得、唤天云不开……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李贺抑郁不得志的呐喊和哭泣。将自己的情感真实地镌刻在了诗歌中,猛力去挖掘灵魂的深处,触及旁人所不敢坦言的痛楚,充分暴露藏匿在潜意识中的**,这就是李贺。
因为对现实的失望乃至绝望,李贺转而面向另一个虚构的世界。在他的笔下,仙姝、鬼魅比比皆是:“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这是美好的一面。用幻想的快乐来冲淡现实的痛苦,这是李贺所擅长应用的。然而幻想的终究只是幻想的,一旦幻想破灭,一旦从梦幻中清醒,诗人李贺承受的唯有更深的痛楚。秋风吹落一片桐叶,他就会骤然觉得惊心动魄,头上掉下几根发丝,也能给他带来难以抑制的仇恨。“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这更是李贺恐慌内心的真实记录。虚构、真实,欢乐、痛苦,两种极端的思想形成的张力时刻在撕扯着诗人他那未老先衰的神经。为此,再美好或是再鬼魅的情景出现在李贺的诗歌中,也就不足为奇了。不得不注意的是,李贺热衷于仙姝、鬼魅、坟场的描写恰恰是因为他无法忍受现实另而转向的另一种形式的抒发、解脱。归根到底,神仙鬼怪的幻觉也正是作者压抑苦闷、悲天悯人的真实写照。
直视民间疾苦,痛斥统治者苛政,这类内容主题在李贺的诗歌中亦有表现。典型代表如《老夫采玉歌》《雁门太守行》《猛虎行》等。“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层念骄婴,古台石磴悬肠草。”通过深刻描写采玉工人的苦难生活和痛苦心情,一方面是作者同情百姓,反映黑暗,而另一方面,隐隐约约地,读者也不难看出在作品中,作者所要表达的自己其实也是一个悲苦的“采玉者”。
他是精神世界中的采玉者。
此外,李贺的诗歌表现的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如酒席歌宴之作。(暂不探讨)
奇崛冷艳、幽暗瑰丽的艺术特色
“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这是杜牧给予李贺诗歌之艺术特色的概括评价。
艺术,它是诗歌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在李贺的诗歌中,笔者认为艺术特色比内容主题有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奇崛冷艳、幽暗瑰丽的艺术特色是李贺诗歌的创作,其更是李贺诗歌得以广泛留传的关键原因之一。
奇崛。深受屈原、李白以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李贺搜奇**,以丰富的想象构筑了一个个奇崛的诗歌世界。在李贺的笔下,太阳会发出玻璃般的声音,银河上漂浮着闪耀的星星,流云学会人间流水的声音,月亮的幽光可以是蟾、兔的泪水,天空的云层可以是琼楼玉宇。“忆君清泪如铅水” “天若有情天亦老” 匠心独运,美妙绝俗,令人叹为观止。
冷艳、幽暗。李贺的诗歌是苦闷的象征,在艳丽色彩的风格上,作者注入的更多的是冷、暗色调。“死”、“病”、“老”、“鬼”、“蛇”的频繁应用,营造的是一种触目惊心、畸形诡异的氛围,幽冷豁刻,*森爽肃:“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百年老鸮成木魅 笑声碧火巢中起”、“嗷嗷鬼母愁郊哭”。即使在描写自然美的时候,李贺他也是喜欢刻画凋零的草木、枯萎的花朵的:“珠黄池冷芙蓉死”“啼蛄吊月勾阑下”,诗人赋予了万千景象一种衰败凄冷的特征。
瑰丽。诗歌的瑰丽主要体现在语言的描写上。在语言运用上,李贺力避平淡,在设色浓丽中又追求奇警峭拔。炼字造句传神又极富特色。他善用通感的方法,把事物系上感情、感觉等,如红日“笑红”、“冷红’、“老红”、“堕红”,露是“泣露”,风是“桐风”、“酸风”,雨是“香雨”,骨是“恨骨”,血是“神血”,这样的造语尖新,尤其烙有李贺的印记。此外,李贺也非常注意语言的创造性,遣词造句,力避陈言,另创新词。例如酒是“琥珀”,剑是“玉龙”,天河叫“云浦”、“银浦”、“别浦”、“天江”,**曰“金钗客”,甲曰“金鳞”,磷火为“翠烛”,嫦娥是“仙妄”……所有这些生新的语言,都使他的诗歌呈现出瑰丽、奇峭的面貌。
奇崛冷艳、幽暗瑰丽,这就是诗人李贺苦心营造的艺术境界。
“天上玉楼终恍惚。人间遗事已成尘”,李贺所处的时代早已成了历史上的一点,然而不管往事如何成为回忆,人们总是忘不了李贺,更忘不了他的诗歌。或许,独特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这就是李贺诗歌能够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吧。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哪里有关于生与死的古诗”
上一篇
狗狗不能吃西红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