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常识

康这个姓氏的来源是什么?

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康怎么来的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康这个姓氏的来源是什么?(康这个姓氏的由来)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康"这个姓氏的来源是什么?

康这个姓氏的来源是什么?

[康氏属地]
京兆郡,今陕西西安以东。

[康氏来历]
康姓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姬封,西周初被封于康地而称为康叔。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发生了武庚、“三监”之乱,被周公旦平定下去。之后,周公将商故都周围的地区封给了姬封,建立卫国,定都朝歌(今河南淇县)。而康叔也因治国有效,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后来被周成王任命为司寇,权倾一时。他死后,他的子孙就以其谥号中的“康”为姓,就是康氏。另据史**载,康氏姓源还有一支源于汉代的西域康居国。汉成帝时其王曾遣其太子来汉,后定居于中原,以康为姓。

[康氏名望]
康姓名人,三国时有康泰、康僧会,前者是一名旅行家,相传其游历过的国家达一百多个,后者是一名高僧,通天文、谶纬之学,尤娴经律,是江南佛学的创始人。康与之,南宋学者。康进之,元代戏曲家。康海,明代文学家。康有为,清末改良派领袖人物,人称“南海先生”,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著作,在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 康姓是中国第七十五大姓。

郑姓氏的来源

郑氏的来源

康姓来源及名人

谢谢了啊!!!!!!!!!!!!!!!!!!!!!!!!!!!!!!!!!!!!!!!!!!!!!!!!!

康这个姓氏的起源!

康姓,起源于卫国始祖康叔的谥号。

康氏的始祖,是卫国的康叔。据《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康叔,本名姬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武王得天下后,被封于康地(今河南禹州),故称康叔。周武王死后,发生了叛乱,周公姬旦兴师平定了叛乱,把商故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卫国,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姬封被封于卫国后,称卫康叔。他到卫国后因借鉴殷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爱惜民力,治国得法,因而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后来,他被周成王任命为周朝司寇,掌握生杀大权。此后,卫康叔的子孙,就以他原来的谥号为姓氏,就是康氏。唐人林宝《元和姓纂》就有记载:“康,卫康叔之孙以谥为姓也。”

康氏姓源,除了康叔这一支汉族后裔外,还有一支来自西域。据《汉书》、《旧唐书》等**载,古代西域有个康居国,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由于当时大汉声威远播,汉成帝时康居国王曾遣王子入汉,从此定居下来。古代还有一个康国,故地在原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地区,一度曾属唐管辖。这两国来中国的使者,来中国后定居下来,他们都以国名为氏,也称康氏。又据《宋史》记载,宋朝时的匡姓者为避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名讳,皆改姓康氏,但其中主要的还是康叔后裔和西域康居国这两支。

康叔的后裔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北部发展。卫国曾三次**,卫文公时**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卫成公时又迁至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后被魏所灭;后来又复国迁到野王(今河南沁阳)。几次**,使康氏的后世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繁衍。汉代,康氏有北迁至今河北等省者,也有南迁到江浙一带的。据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汉代由康居国人到中国定居的康氏,初期居住在今河西走廊一带;至晋代,因战乱又迁到蓝田(今陕西蓝田),后逐渐向东南迁徙。源于北方的康氏,于唐初渡江南迁,定居于江苏、浙江一带,并在会稽(今浙江绍兴)繁衍昌盛,成为当地的郡望,故南方各地的康氏多出自会稽。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也是康氏郡望之一;康氏还分布于今山西、山东等地。宋朝时期,又有迁至四川、福建者。明代,康氏分布更为广泛,有迁至江西泰和、湖南邵阳、广东顺德等地者。从清**始,闽、粤的康氏陆续有人迁至**,后又有移居海外者。

康氏较著名的有:三国时期的康泰,是中国早期到海外的旅行家之一,经历和传闻的国家有一百几十个;三国时的高僧康僧会,康居人,他通天文、谶纬之学,尤娴经律,是江南佛学的创始人。康承训,唐朝大将军;康昆仑,唐代琵琶演奏家,西域康国人。南宋有征战的英雄康再遇、康堡裔、康延泽等及学者康与之。元代有书法家康里巙;戏曲作家康进之。明代有文学家康海。近代改良派领袖康有为,世称“南海先生”,1898年进行变法维新运动,受到**后逃往国外。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书,颇受近代学术界的重视。

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康姓位于第75位。

"康"姓的来由,谢谢

http://baike.baidu.com/view/38471.htm

康姓来源多个 主要祖先有二

康姓有好几个来源,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支:一支是周武王之少弟康叔之后,一支则来自汉朝时臣服于中国的西域康居国。换言之,后世的康姓人士之中,有的是姬姓的汉族后裔,有的则混有外来血统。

周武王同母幼弟

汉族的康姓,出现于距今大约3000年以前。他们的始祖康叔,是周武王的同母幼弟,在武王得天下而大行封建之时,最初被封在康国,所以得名为康叔。周武王死后,年轻的成王嗣位,由周公旦辅政,殷纣的后裔武庚认为有机可乘,就起而反叛,想要夺回原来属于他们的江山,幸亏被周公所讨平。周公旦最后的决定,是把这批殷商遗民交给当时素负贤名的康叔去统治,并且改封康叔为卫君,地位比以前更加的崇高。后来,康叔果然不负周公的重望,把过去那些一直蠢蠢欲动的殷民安置得心服口服,做到了“化敌为友”的境界,功在周朝的社稷。因此,康叔的声誉日隆,到周成王长大亲政之时,并且被举用为司寇,权位高于其他诸侯。

后世康氏的源出于康叔,在历来研究姓氏学的学者心目中,是被认为“不容置疑”的,因此所有古籍对于汉族康氏的姓源,也都只有这样一种记述,譬如,《姓纂》和《姓苑》等书就异口同声地指出:“卫康叔之后以谥为氏”,可见得康氏的源自周初名人康叔,的的确确是毫无疑问的。

康叔在接受殷商的遗民之后,被封于卫国,当时的卫国,是在今河南省的东部和河北省的西南部一带,幅员相当广大。而康叔得国之后,最初定都于朝歌,亦即在今河南省淇县东北,所以,后世的康姓最早应该是成长在这里的。后来,传到卫文公之时,曾**楚丘(今河南省滑县东);卫成公又徙于帝丘,则已渡过黄河到达了河北省濮阳县西南的颛顼城,从上述屡次的**,亦不难看出康氏早期的播迁经过。

在漫长的春秋战国时代,卫国虽然未曾称雄称霸,与其他诸侯一较长短,但是,它的寿祚却特别长,一直到秦二世之时才被灭亡。这期间,康叔的后代繁衍成了好几个姓氏,除了以谥为氏的康姓之外,还有以国为氏的卫姓,乃至“本自卫之公族,以非正嫡,号庶氏”的庶姓等等,因此,康氏的兄弟之姓,是相当不少的。

第二支康氏的出现,则是根据《梁书康绚传》的记载,该书指出:“汉臣西域,康居遣嗣子待诏河西,因留,其后氏焉,望出京兆、东平、会稽。”换言之,这一支来自西域的康氏,是出现于距今大约2100年以前的大汉声威远播之时。当时,西域康居国派遣他们的王子来到中国,表示对汉朝皇帝臣服的诚心,那位王子到达之后就在河西落脚待诏,后来就此定居河西,并且子孙世代繁衍,日久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份子,跟汉族没有丝毫分别。康居王子所定居的河西,指的是黄河以西的陕西、甘肃等地,换言之,这一支外来的康氏,主要是繁衍于中国的西北一带。

关于康居国

关于这个康居国,根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是“去长安万二千里”。他们跟当时的大月氏属于同种,在汉朝初年国势颇盛,拥有现在新疆北境以及苏俄的中亚之地。到了晋朝之时,他们对于中国仍然十分归顺,曾经遣使入朝。唐代,这个国家仍然继续存在,被称为康国。因此,源自康居国的康氏,虽然不是汉族人,但仍然源远流长,值得自傲。

康氏的分布

康叔的后裔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北部发展。卫国曾三次**,卫文公时**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卫成公时又迁至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后被魏所灭;后来又复国迁到野王(今河南沁阳)。几次**,使康氏的后世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繁衍。汉代,康氏有北迁至今河北等省者,也有南迁到江浙一带的。据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汉代由康居国人到中国定居的康氏,初期居住在今河西走廊一带;至晋代,因战乱又迁到蓝田(今陕西蓝田),后逐渐向东南迁徙。源于北方的康氏,于唐初渡江南迁,定居于江苏、浙江一带,并在会稽(今浙江绍兴)繁衍昌盛,成为当地的郡望,故南方各地的康氏多出自会稽。唐代,京兆(今陕西西安)也是康氏郡望之一;康氏还分布于今山西、山东等地。宋朝时期,又有迁至四川、福建者。明代,康氏分布更为广泛,有迁至江西泰和、湖南邵阳、广东顺德等地者。从清**始,闽、粤的康氏陆续有人迁至**,后又有移居海外者。

康氏较著名的有:三国时期的康泰,是中国早期到海外的旅行家之一,经历和传闻的国家有一百几十个;三国时的高僧康僧会,康居人,他通天文、谶纬之学,尤娴经律,是江南佛学的创始人。康承训,唐朝大将军;康昆仑,唐代琵琶演奏家,西域康国人。南宋有征战的英雄康再遇、康堡裔、康延泽等及学者康与之。元代有书法家康里巙;戏曲作家康进之。明代有文学家康海。近代改良派领袖康有为,世称“南海先生”,1898年进行变法维新运动,受到**后逃往国外。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书,颇受近代学术界的重视。

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康姓位于第75位。

康姓的历史来源和人口数量

本人也姓康!康家算我一个!

小康这个词的来历是什么?

小康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据考证,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其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后来儒家把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之为小康。按《礼记》的描述,所谓大同社会就是“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而所谓小康社会则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人们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准的社会。对历朝历代广大贫苦农民来说,“大同”只是美好而无法实现的梦想,过上小康日子,才是他们现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小康"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啊?

小康的来由:“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这是“小康”一词在中国文化中第一次出现。《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2、“小康”的引人:是***首先用“小康”来诠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实际勾画了中国1980年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道路,不仅预言了中国发展所能实现的目标,还确定了分步实施步骤,***报告对于今后20年的描绘,正是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把他的规划的第三步加以具体化。 3、小康的标准和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这十六个指标把小康的基本标准设定为:(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测算,根据其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世界宣布:一个12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纪我们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小康水平与小康社会的区别有两点: 第一、首先是范围不一样。上个世纪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建设小康重点在解决温饱,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提出的小康社会决不是单纯的物质文明,还应包括精神文明和**文明。 第二、标准不一样。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那么按此目标,人均GDP就要超过3000美元,符合世界银行各国收入水平四类划分标准中的中上等国家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在对全面建设进程进行检测和量化时,不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临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文明的发展进程。 5、全面小康******报告从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特别将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体就是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了这样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入学率20%。 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康这个姓氏的来源是什么?

标签:宠物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