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鱼缸鱼身上长白毛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鱼塘里面的鱼身体上长了白色絮状物怎么治疗(鱼塘里面的鱼身体上长了白色絮状物怎么治疗呢)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鱼身体上长了白色絮状物是得了水霉病,治疗方法: 1、当鱼发病时(也就是身体上长满了白色絮状物的时候)使用亚甲基蓝(杀菌消毒的作用),一次的用量为2-3g每立方米的池水,尽量遍布全池,两天一次,一共两次。或者1%食盐与0.04%苏打混合液,浸浴,20分钟,每天1次,在其期间外加服用抗菌药物,以防止再次感染。 2、在鱼刚刚发病的时候可以在鱼缸中泼洒一些小苏打与二溴海因合剂来为鱼儿治疗,或者放入3%-5%的食盐水中浸洗鱼体5分钟,来治疗鱼儿的水霉病。 3、用水霉速清60ml/亩·米水体或硫醚沙星250ml/亩·米水体,遍布全池,每天一次,连用2天,之后隔一天再用碘力克200ml/亩·米水体全池泼洒。 扩展资料: 水霉病的发生原因 首先是因为鱼身体表面受伤,在伤口愈合之前被水霉病菌感染,病菌在受伤处借助坏死的肌肉组织开始形成菌丝,菌丝向外生长,外形就跟棉絮一样的絮状物。 预防 1、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池子淤泥过多,过多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另外用适量的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减少细菌感染。 2、在捞鱼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把鱼的身体弄伤了,用20mg/L的碘力克浸泡十几分钟即可。 3、如果无可避免的还是让鱼受伤了,应该及时给鱼进行身体消毒,可以用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碘酒涂抹鱼的表体,严重时可按照五到十万单位/公斤鱼进行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霉病
水霉病又叫白毛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早春和晚秋是流行季节,多由于金鱼受伤,水霉菌侵入所引起。初期,受伤部位粘液分泌增多并有红肿现象,后期伤口处伸出许多棉絮状灰白色菌丝并出现充血、坏死、溃烂。病鱼表现出烦躁不安,活动异常,食欲减退,最后衰竭而死亡。
治疗方法:
1.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2.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3.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4.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5.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
方法:选用1.5%——2.5%的食盐水洗净;除去毛状物,然后涂上2%的红药水;再将病鱼体用土霉素药浴;用0.1%——1%浓度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涂抹伤口和水霉附着处;用1:15000尝试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泡鱼体3——5分钟;用10mg/kg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鱼体半小时。 预防:保养好饲养锦鲤的水质,还有定期杀菌消毒。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 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世界上现存已发现的鱼类约三万二千种,鱼生活在水里,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中国计有二千五百种。
鱼身上长白毛是患了水霉病,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染,鱼只因拥挤、移动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 菌丝除寄生于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 预防管理: 春季阶段的水温较为适合病原菌繁殖生长,因此,尤其要做好预防工作。冬季清塘时可以除去池底过多的淤泥,用200mg/L的生石灰或20mg/L的漂**消毒;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抗病力,尽量避免高密度条件暂养时造成鱼类挤压碰撞掉鳞,或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 水温低于 15℃时,尽量减少人为操作,防止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擦伤或冻伤。四是经长途运输的鱼种放养前和放养后,及时2%~3%食盐水或消毒剂进行消毒。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水霉病
视病症复原程度一般3-7天并适当加盐。
金鱼白点病加温法:
先必须隔离停食治疗
第一天隔离,升温至22-24℃。看你那现在水温是多少了 自行调整
第二天,升温至26-28℃,放入盐和黄粉(避免小瓜虫病的继发的局部感染)。
第三天,升温至30℃,清洗过滤的滤棉。
一般在第四天就能发现鱼身上的白点明显减少,但可能会充血。别着急,很正常,属于小瓜虫病的继发症状,所以我们要用盐和黄粉来作为抗菌消炎药物。注意每两天我们要清洗滤棉一次,补加黄粉一次!
一周后,鱼身上的白点基本消失。不过为了能彻底消除,我们还要观察几天。状态恢复的话少量进食。
观察3-5天,3-5天后鱼的状态也会恢复,进食正常,此时方可转入大缸。
应该是白点病,是小瓜虫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布鱼全身。
病鱼隔离,用药,最好用千种药,后两种是剧毒,对人体有害:
1。也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
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
3。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奎宁药液浸泡3~5天;
4。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
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
同时,其他的鱼最好也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消毒,5分钟左右,过程中爆氧,注意鱼的状态。如果病鱼多,建议鱼池/缸最好也同样处理。
方法:选用1.5%——2.5%的食盐水洗净;除去毛状物,然后涂上2%的红药水;再将病鱼体用土霉素药浴;用0.1%——1%浓度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涂抹伤口和水霉附着处;用1:15000尝试的孔雀石绿水溶液浸泡鱼体3——5分钟;用10mg/kg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鱼体半小时。 预防:保养好饲养锦鲤的水质,还有定期杀菌消毒。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 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 世界上现存已发现的鱼类约三万二千种,鱼生活在水里,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中国计有二千五百种。
鱼身上长白毛是患了水霉病,也叫白毛病。原因是真菌感染造成的。最简单的治疗办法就是给水加温的同时下杀真菌的药。 大部分的鱼药是杀细菌的,但是,专治水霉的药里面一定要杀真菌的成分,比方说:水杨酸。特别简单,直接某宝(市场)买专治“水霉病”的成品药,按剂量来。同时保持水温>25℃以上。 一般在三天左右,会有明显改善。 扩展资料: 鱼长白毛的原因: 1、水温都不会太高,一定不会超过20℃,初秋降温的时候是高发期,毕竟这个时候秋高气爽。 2、鱼身上肯定有伤口。霉菌孢子会寄生于体表的伤口,这就是水霉孢子找到了靠山,体现它的腐生性。如果没有伤口,就算哪哪都是孢子,鱼也不会得水霉病。 水霉病适合的水温是10-15℃,而且是通过孢子无性繁殖。水温超过25℃,繁殖力明显减弱。
本文由宠物迷 宠物百科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鱼塘里面的鱼身体上长了白色絮状物怎么治疗”
上一篇
小孩子营养面的品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