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勾股的功效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是什么(勾股定理的作用是什么和什么)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勾股定理呢
什么是勾股定理呢
斑鸠草就是酢浆草科植物酢浆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感冒发热,肠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神经衰弱;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痈肿疮疖,脚癣,湿疹,烧烫伤。用法用量: 0.5~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斑鸠草又称作酢浆草,酢浆草属植物的特徵是富含草酸,其叶子及花朵有一些酸味,吃点可以提神。但是若大量摄取,则会变得有毒,影响正常的消化。因为草酸会降低矿质元素的生物利用率,在人体中容易与钙离子形成草酸钙导致肾结石、骨质增生等副作用,所以草酸是身体对矿物质元素吸收利用的拮抗剂。
什么是勾股定理呢
勾股定理的应用格致初级中学 金奕【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些典型题目的思考、解答,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勾股定理有关计算,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应用。2、会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逐步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渗透数学思想给解题带来的便利。3、在勾股定理应用的学习中感受人类文明的力量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并了解勾股定理的重要性。4、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增强自主、合作意识,培养热爱祖国,尊重科学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难点】分析思路,渗透数学思想【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我国已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让宇宙飞船带着几个数学图形飞到宇宙空间,其中一个就是边长为3:4:5的直角三角形.二、新课探索:1、斜拉桥上可以看到许多直角三角形如果知道桥面以上的索塔AB的高,怎么计算各条拉索AC、AD、AE……的长?2、如图,现要在此楼梯旁建造无障碍通道,经测量每格楼梯的高为11.25cm,宽20cm,你能求出通道的长度吗? 3、机场入口的铭牌上说明,飞机的行李架是一个56cm×36cm×23cm的长方体空间。一位旅客携带一件长60cm的画卷,这件画卷能放入行李架吗?4、《九章算术》勾股章第6题 引葭(jiā)赴岸 “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5、学生练习:风动红莲平平湖水清可鉴,面上半尺生红莲;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强风吹一边,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6、下图是学校的旗杆,旗杆上的绳子垂到了地面,并多出了一段,现在老师想知道旗杆的高度,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请你与同伴交流并提出一个设计方案.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巩固拓展1、校园里有一块三角形空地,现准备在这块空地上种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经测量出它的三边长分别是13、14、15米,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售价120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支出多少? 2、你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的点吗? , 呢?思考:已知长度为 (n是大于1的整数)的线段,你能在作长度为 的线段吗? 五、作业:练习册17.9(2) 教学反思:在勾股定理的第一课时中,学生主要是对勾股定理的探索与证明,而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对勾股定理的直接应用。在引入本节课内容是教师以一个新颖的视角作为切入点,
“在地球之外的浩瀚的宇宙中,有没有外星人?”,
“如果有的话,我们如何与他们进行联系?”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让宇宙飞船带着几个数学图形飞到宇宙空间,其中一个就是边长为3:4:5的直角三角形.你知道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吗?”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古老的勾股定理,竟然成为了,我们与外星人之间的联络密码!”学生在感叹人类古老文明的同时体会到勾股定理的重要性。教师再通过一系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直角三角形实例,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是一条非常实用的几何定理。在接下去的教学中教师把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放在比较突出的位置,学生通过对一些典型题目的思考、解答,正确、熟练的进行勾股定理有关计算,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应用。教师带领着学生们从横跨浦江两岸的斜拉桥到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到飞机的行李箱,巧妙的从水上到陆地到空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勾股定理和我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有着无穷的生命力。中国古代数学家较早**发现并证明过勾股定理,而对它的应用更有许多独到之处.借着书上例3《九章算术》勾股章第6题:引葭(jiā)赴岸,师生互动,一起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感受题目中折射出的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我国古人简练而准确的数学语言。同时教师顺势而下,介绍了这一问题在世界数学史上很有影响.印度古代数学家婆什迦罗的《丽罗瓦提》一书中有按这一问题改编的"风动红莲";阿拉伯数学家阿尔�6�1卡西的《算术之钥》也有类似的"池中长茅"问题;欧洲《十六世纪的算术》一书中又有"圆池芦苇"问题。所有问题内容大体一致,但比我国此类问题的研究要晚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等等相关的信息,鼓励学生可以自己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丰富知识。勾股定理是几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用途很大,而且在其他自然科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而我国古代的学者们能在2000多年前**发现它,是非常了不起的,还使用了许多巧妙方法证明了它,尤其在勾股定理的应用方面,对其他国家数学的影响很大,这些都是我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勾股定理的学习中能感受“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渗透数学思想给解题带来的便利;感受人类文明的力量,了解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我总结了一下,其重要作用有:
1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用于直角三角形中的相关计算
3有利于你记住余弦定理,它是余弦定理的一种特殊情况
4它为世界的几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5为我们生活建设提供了安全简便实用的作用.如,起楼’体育馆.
为了便于记忆恳请您看一下下面:
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早在三钱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等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是五.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572 BC?—497BC?)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无论是解说外在物质世界,还是描写内在精神世界,都不能没有数学!最早悟出万事万物背后都有数的法则在起作用的,是生活在2500年前的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出生在爱琴海中的萨摩斯岛(今希腊东部小岛),自幼聪明好学,曾在名师门下学习几何学、自然科学和哲学。以后因为向往东方的智慧,经过万水千山来到巴比伦、印度和埃及,吸收了阿拉伯文明和印度文明甚至中国文明的丰富营养,大约在公元前530年又返回萨摩斯岛。后来又迁居意大利南部的克罗通,创建了自己的学派,一边从事教育,一边从事数学研究。
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学派在数学上有很多创造,尤其对整数的变化规律感兴趣。例如,把(除其本身以外)全部因数之和等于本身的数称为完全数(如6,28, 496等),而将本身大于其因数之和的数称为盈数;将小于其因数之和的数称为亏数。他们还发现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西方人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我国称为勾股定理。当今数学上又有“毕达哥拉斯三元数组”的概念,指的是可作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三数组的集合。
在几何学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证明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两个直角”的论断;研究了黄金分割;发现了正五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作法;还证明了正多面体只有五种——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最崇高,最神秘,他们所讲的数是指整数。“数即万物”,也就是说宇宙间各种关系都可以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达。但是,有一个名叫希帕索斯的学生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它的对角线(根2)却不能用整数之比来表达。这就触犯了这个学派的信条,于是规定了一条纪律:谁都不准泄露存在根2 (即无理数)的秘密。天真的希帕索斯无意中向别人谈到了他的发现,结果被杀害。但根2很快就引起了数学思想的大**。科学史上把这件事称为“第一次数学危机”。希帕索期为根2殉难留下的教训是:科学是没有止境的,谁为科学划定禁区,谁就变成科学的敌人,最终被科学所埋葬。
可惜,朝气蓬勃的毕达哥拉斯,到了晚年不仅学术上趋向保守,而且**上反对新生事物,最后死于非命。
勾股定理源于生活,贴近现实.它不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而且可以解决许多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现举例说明.一、测量问题例1老师要求同学们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小明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后还多出1m.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后,发现绳子下端刚好接触地面.你能帮小明求出旗杆的高度吗?分析:根据题意,可以把旗杆与地面看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绳子当做斜边.先设出绳子的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解:如图1,设绳子AB长为x m,则旗杆的高度AC为(x-1)m.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x-1)2+52=x2.解得x=13,则x-1=12.故旗杆的高度为12m.说明:测量某些建筑物的高度时,常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二、建筑问题例2某工程队验收工程时,为了检测某建筑物四边形地基的四个墙角是否是直角,分别测量了地基的两边长和一条对角线的长,得到的数据为16m,9m,19m,如图2.请问:这个建筑物是否合格?(是直角则合格,否则不合格)分析:如果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说明墙角为直角。
勾股定理的证明
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所以它充满魅力,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骛,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贵的政要权贵,甚至有国家总统。也许是因为勾股定理既重要又简单,更容易吸引人,才使它成百次地反复被人炒作,反复被人论证。1940年出版过一本名为《毕达哥拉斯命题》的勾股定理的证明专辑,其中收集了367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实际上还不止于此,有资料表明,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有500余种,仅我国清末数学家华蘅芳就提供了二十多种精彩的证法。这是任何定理无法比拟的。
在这数百种证明方法中,有的十分精彩,有的十分简洁,有的因为证明者身份的特殊而非常著名。
首先介绍勾股定理的两个最为精彩的证明,据说分别来源于中国和希腊。
1.中国方法
画两个边长为(a+b)的正方形,如图,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这两个正方形全等,故面积相等。
左图与右图各有四个与原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左右四个三角形面积之和必相等。从左右两图中都把四个三角形去掉,图形剩下部分的面积必相等。左图剩下两个正方形,分别以a、b为边。右图剩下以c为边的正方形。于是
a2+b2=c2。
这就是我们几何教科书中所介绍的方法。既直观又简单,任何人都看得懂。
2.希腊方法
直接在直角三角形三边上画正方形,如图。
容易看出,
△ABA’ ≌△AA’’ C。
过C向A’’B’’引垂线,交AB于C’,交A’’B’’于C’’。
△ABA’与正方形ACDA’同底等高,前者面积为后者面积的一半,△AA’’C与矩形AA’’C’’C’同底等高,前者的面积也是后者的一半。由△ABA’≌△AA’’C,知正方形ACDA’的面积等于矩形AA’’C’’C’的面积。同理可得正方形BB’EC的面积等于矩形B’’BC’C’’的面积。
于是,
S正方形AA’’B’’B=S正方形ACDA’+S正方形BB’EC,
即 a2+b2=c2。
至于三角形面积是同底等高的矩形面积之半,则可用割补法得到(请读者自己证明)。这里只用到简单的面积关系,不涉及三角形和矩形的面积公式。
这就是希腊古代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其《几何原本》中的证法。
以上两个证明方法之所以精彩,是它们所用到的定理少,都只用到面积的两个基本观念:
⑴ 全等形的面积相等;
⑵ 一个图形分割成几部分,各部分面积之和等于原图形的面积。
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朴素观念,任何人都能理解。
我国历代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论证方法有多种,为勾股定理作的图注也不少,其中较早的是赵爽(即赵君卿)在他附于《周髀算经》之中的论文《勾股圆方图注》中的证明。采用的是割补法:
如图,将图中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涂上朱色,把中间小正方形涂上**,叫做中黄实,以弦为边的正方形称为弦实,然后经过拼补搭配,“令出入相补,各从其类”,他肯定了勾股弦三者的关系是符合勾股定理的。即“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也”。
赵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显示了我国数学家高超的证题思想,较为简明、直观。
西方也有很多学者研究了勾股定理,给出了很多证明方法,其中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证明是毕达哥拉斯给出的。据说当他证明了勾股定理以后,欣喜若狂,杀牛百头,以示庆贺。故西方亦称勾股定理为“百牛定理”。遗憾的是,毕达哥拉斯的证明方法早已失传,我们无从知道他的证法。
下面介绍的是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如图,
S梯形ABCD= (a+b)2
= (a2+2ab+b2), ①
又S梯形ABCD=S△AED+S△EBC+S△CED
= ab+ ba+ c2
= (2ab+c2)。 ②
比较以上二式,便得
a2+b2=c2。
这一证明由于用了梯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从而使证明相当简洁。
1876年4月1日,伽菲尔德在《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发表了他对勾股定理的这一证明。5年后,伽菲尔德就任美国第二十任总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对勾股定理直观、简捷、易懂、明了的证明,就把这一证法称为勾股定理的“总统”证法,这在数学史上被传为佳话。
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把这个直角三角形所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如图,Rt△ABC中,∠ACB=90°。作CD⊥BC,垂足为D。则
△BCD∽△BAC,△CAD∽△BAC。
由△BCD∽△BAC可得BC2=BD �6�1 BA, ①
由△CAD∽△BAC可得AC2=AD �6�1 AB。 ②
我们发现,把①、②两式相加可得
BC2+AC2=AB(AD+BD),
而AD+BD=AB,
因此有 BC2+AC2=AB2,这就是
a2+b2=c2。
这也是一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而且也很简洁。它利用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在对勾股定理为数众多的证明中,人们也会犯一些错误。如有人给出了如下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设△ABC中,∠C=90°,由余弦定理
c2=a2+b2-2abcosC,
因为∠C=90°,所以cosC=0。所以
a2+b2=c2。
这一证法,看来正确,而且简单,实际上却犯了循环证论的错误。原因是余弦定理的证明来自勾股定理。
人们对勾股定理感兴趣的原因还在于它可以作推广。
欧几里得在他的《几何原本》中给出了勾股定理的推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一个直边形,其面积为两直角边上两个与之相似的直边形面积之和”。
从上面这一定理可以推出下面的定理:“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圆,则以斜边为直径所作圆的面积等于以两直角边为直径所作两圆的面积和”。
勾股定理还可以推广到空间: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对应棱作相似多面体,则斜边上的多面体的表面积等于直角边上两个多面体表面积之和。
若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分别作球,则斜边上的球的表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上所作二球表面积之和。
如此等等。
【附录】
一、【《周髀算经》简介】
《周髀算经》算经十书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二世纪,原名《周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唐初规定它为国子监明算科的教材之一,故改名《周髀算经》。《周髀算经》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原书没有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其证明是三国时东吴人赵爽在《周髀注》一书的《勾股圆方图注》中给出的。
《周髀算经》使用了相当繁复的分数算法和开平方法。
二、【伽菲尔德证明勾股定理的故事】
1876年一个周末的傍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郊外,有一位中年人正在散步,欣赏黄昏的美景,他就是当时美国俄亥俄州共和*议员伽菲尔德。他走着走着,突然发现附近的一个小石凳上,有两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谈论着什么,时而大声争论,时而小声探讨。由于好奇心驱使,伽菲尔德循声向两个小孩走去,想搞清楚两个小孩到底在干什么。只见一个小男孩正俯着身子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一个直角三角形。于是伽菲尔德便问他们在干什么?那个小男孩头也不抬地说:“请问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斜边长为多少呢?”伽菲尔德答道:“是5呀。”小男孩又问道:“如果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7,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又是多少?”伽菲尔德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斜边的平方一定等于5的平方加上7的平方。”小男孩又说:“先生,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伽菲尔德一时语塞,无法解释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于是,伽菲尔德不再散步,立即回家,潜心探讨小男孩给他出的难题。他经过反复思考与演算,终于弄清了其中的道理,并给出了简洁的证明方法。
下面介绍的是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如图,
S梯形ABCD= (a+b)2
= (a2+2ab+b2), ①
又S梯形ABCD=S△AED+S△EBC+S△CED
= ab+ ba+ c2
= (2ab+c2)。 ②
比较以上二式,便得
a2+b2=c2。
这一证明由于用了梯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从而使证明相当简洁。
1876年4月1日,伽菲尔德在《新英格兰教育日志》上发表了他对勾股定理的这一证明。5年后,伽菲尔德就任美国第二十任总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对勾股定理直观、简捷、易懂、明了的证明,就把这一证法称为勾股定理的“总统”证法,这在数学史上被传为佳话。
在学习了相似三角形以后,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把这个直角三角形所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如图,Rt△ABC中,∠ACB=90°。作CD⊥BC,垂足为D。则
△BCD∽△BAC,△CAD∽△BAC。
由△BCD∽△BAC可得BC2=BD �6�1 BA, ①
由△CAD∽△BAC可得AC2=AD �6�1 AB。 ②
我们发现,把①、②两式相加可得
BC2+AC2=AB(AD+BD),
而AD+BD=AB,
因此有 BC2+AC2=AB2,这就是
a2+b2=c2。
这也是一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而且也很简洁。它利用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
在对勾股定理为数众多的证明中,人们也会犯一些错误。如有人给出了如下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设△ABC中,∠C=90°,由余弦定理
c2=a2+b2-2abcosC,
因为∠C=90°,所以cosC=0。所以
a2+b2=c2。
这一证法,看来正确,而且简单,实际上却犯了循环证论的错误。原因是余弦定理的证明来自勾股定理。
人们对勾股定理感兴趣的原因还在于它可以作推广。
欧几里得在他的《几何原本》中给出了勾股定理的推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一个直边形,其面积为两直角边上两个与之相似的直边形面积之和”。
从上面这一定理可以推出下面的定理:“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作圆,则以斜边为直径所作圆的面积等于以两直角边为直径所作两圆的面积和”。
勾股定理还可以推广到空间: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对应棱作相似多面体,则斜边上的多面体的表面积等于直角边上两个多面体表面积之和。
若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分别作球,则斜边上的球的表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上所作二球表面积之和。
如此等等。
已知三角形三边长,求∠A的度数,巧用勾股定理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勾股定理的作用是什么”
上一篇
不养罗威纳犬的五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