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黑头蜡嘴怎么看年龄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挑选空调(怎么挑选空调)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选购的基本要点:
1、制冷量:空调的输出功率,一定要根据房间面积大小来选择,才能保证效果,厂家的要求为平均200瓦/平米。比如18平米房间,就需要制冷量3600瓦,可以买市场上标准的3500瓦的机器,简称35机,也就是1.5匹机。空调的型号中有两位数字,例如KFR35GW/***,就是表示该机制冷量3500瓦。匹是输入功率单位,它与输出功率之间的简易换算公式为1匹=2500瓦制冷量。制冷量选择是空调的主要性能选择,制冷量偏大一些效果好,制冷量过小,购机成本低了,但是效果差、耗电多。制冷量2匹以内的基本上是挂机,2匹以上的基本上是柜机。
2、能效比等级:空调的节能性,看机器型号标注最后面的数字。能效比=制冷量/输入功率,同样制冷量的机器,今年6月以前的老标准有1-5级能效比,为3.4 3.2 3.0 2.8 2.6 ,6月以后的新标准有1-3级为3.6 3.4 3.2。例如1.5匹机制冷量为3500瓦,1级能效机子的消耗功率就是3500/3.6=976瓦,3级机子消耗功率就是3500/3.2=1094瓦,可见1级机比5级机的消耗功率小了1094-976=118瓦,也就是说压缩机连续工作一小时的话,1级机比3级机少耗电0.118度。1级能效的机器最节能,但是价格也最贵,从性价比角度考虑,通常买2级的比较适中。以上是定速机的能效比,变频机的能效比是1-5级,分别为5级/3.0,4级/3.4,3级/3.9,2级/4.5,1级/5.2,也是买2级的性价比比较合适。
3、变频机和定速机:变频机的工作原理,压缩机是一直启动不停机的,通过不同转速来输出不同大小的冷/热量,定速机是恒定的输出冷/热量,要依靠压缩机的启动和停机来控制温度。因此变频机最大的特点,一是静音,完全没有压缩机启动和停机的机械噪音,二是温度控制能够精确到0.5度,而定速机的控制幅度是2度,所以变频机特别适合在卧室使用。由于变频机价格贵,其它房间是否选用要根据经济条件决定。关于变频机的节能性,变频机与定速机工作模式不同,不能绝对比较节能性,变频机使用较长时间才能体现节能,因此节能性只是选择变频机的参考因素之一,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能效比等级低的变频机还不如等级高的定速机节能。
4、冷/暖功能:一般的空调都是冷暖两用的,型号标注是KFR、KFRD,如果不需要冬天制暖的,可以买单冷机,型号标注是KF-***,价格便宜不少。
5、电辅加热:现在市场上的家用空调都是热泵型,这种空调在制暖模式下外机是在制冷,当环境温度低于5度,外机热交换器的温度就在零度以下结冰了,需要频繁停机化霜,不能正常制暖。所以空调不适合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取暖使用。为了弥补这种特性上的不足,很多机器带有电辅加热功能。电辅加热实际上就是一套**的电加热装置,当外机停机化霜时自动启动,维持空调的制暖输出,在冬季这种功能很实用。
6、压缩机品牌:现在的空调,压缩机等主要部件都是社会化、规模化制造,各个厂家选用的可能是同一供应商的部件,因此已经不存在过去那种压缩机品牌决定整机品质的情况,一线大品牌产品质量都有保证,压缩机牌子已经无所谓了,不必特别在意。
7、品牌:两大阵营,进口合资品以松下、三菱电机、三星为代表,价格高,工艺好,品牌档次高。国产品专业厂家为格力、海尔,美的近年来销售增长很快,海信主做变频机,奥克斯和志高定位商用经济型,国产品质量性能不差,性价比高。
8、空调设定温度合理的话,可以节省电能,设定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差值越小,压缩机启动时间就越短,也就越省电。医学上人体最舒适的温度是24度,因此合理的设定温度夏天一般在26度,冬天一般在22度。
先说品种,东北比较常见的就是黑头和黑尾2种,黑尾又分南方当地的留鸟和迁徙到东北繁殖的候鸟,听叫的还是以在东北繁殖的候鸟为上。优点在于叫口相对较多且清脆婉转,南方的蜡嘴叫口略少些且平直。南北鸟区分要看个体的大小,南鸟体形较北鸟大...5153
该雀英文名Cocothraustes migratorlus,又叫黑尾、包头蜡嘴、包头、皂儿、小桑嘴等别名。繁殖于我国东北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分布在我国大部分省区。黑尾蜡嘴雀体长约18厘米,嘴蜡黄,雄鸟头尾黑色,翅黑色但末端有白斑,身上的羽毛呈灰色,肋呈棕色,尾部有分叉。雌鸟翅黑色,其余多为灰色,尾羽末端为黑色。平时栖息在平原至海拔 3000米的山地。生活在有树木的地方,有时也到公园或居民区。大多几十只结成小群,也有3~5只或单独活动的。在树上十分活跃,常在两棵树间跳跃不停,喜食麻籽和葵花籽。5月上旬开始繁殖,营巢于针阔混交林。每天产卵一枚,每窝4~6枚卵。孵化期为14~15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刚捕到的生鸟野性较大,开始入笼时往往见手就啄,但一段时间后就可驯化。该鸟和其它蜡嘴雀一样,非常聪明,可成群大笼饲养,经**后也可以上架表演小杂技。饲料可选择稻谷、葵花子、麻子等,辅以昆虫和水果。另外必须放置水盆,供鸟每日水浴之用。主食以谷类为主,蛋小米、大米、高粱混合饲喂,秋冬适当喂给瓜子、苏子等油料作物。蔬菜、水果做保健食品。也可添加粉料:绿豆粉、蛋黄春夏季用;秋冬和换羽时适量加入花生粉。不定期的喂几条面包虫,切记春节以后一定要少喂油料作物,蜡嘴最容易发火肿眼睛,麻子是罪魁祸首,千万当心,完全可以不给。春夏季要提供水浴。黑尾蜡嘴一般做为鸣鸟饲养,不用上架,生鸟用长方形的面包笼即可,不能太大,大笼的活动空间多,乱撞,不利于服笼。完全开口大叫要等到换第一次毛以后,第2年的春天,如果遇到好鸟此时就可以托笼大叫了。当然,这要看养鸟人的**手法了。我们这里很多人喜欢养刚会飞的雏鸟,基本上第2年春天都能大叫,但是声音不够洪亮,要是没有好的成鸟套口的叫口也少且不够婉转,所以建议选择成鸟饲养。玉嘴黑尾蜡嘴雀玉嘴黑尾蜡嘴雀,为黑尾蜡嘴雀的一个极其珍贵罕见的品种, 又称“玉嘴”。属雀形目,雀科。因嘴部颜色如白玉而得名,玉嘴同黑尾蜡嘴雀一样繁殖在东北及***东北部,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该鸟在野外极其少见不同于变异的蜡嘴雀它是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现已被人工驯化繁殖成功,同为著名鸣禽。 别名黑头,梧桐、大蜡嘴。属雀形目,雀科。在我国的东北北部和中部繁殖,迁徙时经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四川等省,到湖南南部、福建、广东等地过冬。体长21厘米。嘴粗大,呈蜡**。额、头顶、嘴基四周、眼先、眼周和下颏为深黑色。头侧、颈侧及上体、翅上覆羽、肩背部为浅灰色,微沾淡褐色,腹部**灰白色,尾下覆羽白色,尾羽黑色。雌雄鉴别雌雄同色,但头顶黑色的形状不同,从鸟头的后面看,黑色形状像桃子,向下有个尖的是公鸟;下端较钝圆、无尖的是母鸟。另外雌鸟的颜色较浅。 锡嘴雀 ,为腊嘴鹊亲缘(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 ) 又称“厚嘴鸟”。属雀形目,雀科。因嘴部颜色银白如金属锡而得名,锡嘴雀繁殖在东北及***东北部,迁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越冬。该鸟分布广,为著名鸣禽。生态环境锡嘴雀为群居性鸟类,活动于平原地区的中龄乔木间,常与其他近缘种如黑尾蜡嘴雀混群活动,也经常下地觅食,他们在地面活动时以双足倾向前方跳跃,而非在其他鸟类中常见的向正前方跳跃如麻雀,或脉动双腿在地面走动如喜鹊,锡嘴雀有集群飞行的习性。觅食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为食,也吃昆虫。所吃昆虫主要有象鼻虫、梨虎、金花虫、步行虫、叶蜂、山楂粉蝶和其他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植物性食物主要是草籽、小米、葵花子、角瓜子、橡子、元胡种子、棒子、红松子、忍冬果、山丁子樱桃等种子和果实,偶尔也吃玉米、高粱、小豆等农作物种子。特征多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有时集成多达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常频繁地在树枝间跳跃或在树丛间飞来飞去,有时也到地上活动。性大胆,不甚怕人,特别是冬季到农户偷食向日葵籽或晾晒的松子时,轰赶也不远飞,有时飞走后很快又复回。但繁殖期间则甚隐蔽和机警,常躲藏在茂密的枝叶丛间,活动时常发出一种单调而低的‘嘶-嘶嘶…’声,有时边飞边叫。
黑头幼鸟蜡嘴鸟的介绍。习性。及饲养 别名梧桐、大蜡嘴。属雀形目,雀科。在我国的东北北部和中部繁殖,迁徙时经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四川等省,到湖南南部、福建、广东等地过冬。[形态特征]体长21厘米。嘴粗大,呈蜡**。额、头顶、嘴基四周、眼先、眼周和下颏为深黑色。头侧、颈侧及上体、翅上覆羽、肩背部为浅灰色,微沾淡褐色,腹部**灰白色,尾下覆羽白色,尾羽黑色。[雌雄鉴别]雌雄同色,但头顶黑色的形状不同,从鸟头的后面看,黑色形状像桃子,向下有个尖的是公鸟;下端较钝圆、无尖的是母鸟。另外雌鸟的颜色较浅。[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及平原各种林型中,有时到果园及居民点附近活动,主要在高大的乔木林中成3-5只小群活动,繁殖期成对活动。以各种植物种子、浆果、树芽为食,也兼食少量昆虫。喜食麻籽和葵花籽。5月上旬开始繁殖,营巢于针阔混交林。每天产卵一枚,每窝4-6枚卵。孵化期为14-15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蜡嘴雀的挑选]每年秋季大量的黑头蜡嘴雀从北方向南方迁徒,很多地方的鸟市上都会出现,要从中选出几只好的蜡嘴雀并不难,无论雌雄及幼鸟均可**。幼鸟的上嘴有黑色,并且黑色面积越大、颜色越深的年龄越小。就我自己这几年的训鸟经验而谈,挑选梧桐有以下几个标准:1、体型:梧桐的体型有比较细长的,也有比较短圆一些的。身材细长的飞行能力强,飞起来的快,训练成绩会比较好,只是野性较大,不太容易训;而身材短圆的性格比较温顺, 容易训熟,适合初学者。。
2、嘴:粗大而呈弯曲状的,这样的嘴形接弹准确。
3、眼睛:眼睛应清澈、明亮而有神,眼球突出。
4、翅膀:肩胛部位应紧贴身体,翅展要大,飞羽及履羽不能有残缺,双翅在尾部并拢交叉。
5、尾巴:我认为应该是比较长些的好,末端呈钝圆形的比有尾叉的飞行能力要强。
6、腿、脚:无残缺,趾爪完好。7、*门:*门周围的毛干净,无粪便,不要买到拉稀的鸟儿。
至于鸟的年龄要看个人的喜好和训鸟水平了,有人喜欢玩墨嘴的,有人喜欢玩老黄嘴,如果是初学者还是训当年的幼鸟好。[饲养管理]黑头蜡嘴雀的叫声宏亮、动听,可用画眉笼或八哥笼。但很多养鸟爱好者喜欢用架饲养,经**后能学会其他小型鸟学不会的技艺。黑头蜡嘴雀喜食麻籽、葵花籽和苏子等油料作物的种子,但在人工饲养下不能多喂。平时以谷子和稻谷或者蛋米为主,并每天喂少量青菜和苹果。每周清洗一次笼子及食水罐,保持食水清洁。对于受训的蜡嘴雀就只喂麻子了,每天在**后给喂饱,并给其饮水,喂饱后将鸟置于安静的地方,其余时间就不要喂它了。黒尾蜡嘴幼鸟 名称:黑尾蜡嘴雀
学名:Eophona migratoria
又名:蜡嘴、小桑嘴、皂儿(雄性)、灰儿(雌性)。
英文名:Yellow-billed Grosbeak
分类:雀形目、燕雀科、蜡嘴属
生态环境:黑尾蜡嘴雀性喜结群活动,他们常与同属近似种黑头蜡嘴雀混群活动于平原或浅山缓坡的高大乔木间。他常结成数十乃至上百只的大群在树枝间移动,在城市公园的高大乔木间和行道树上常可以看到本物种活动。
分布地域:黑尾蜡嘴雀分布于亚洲东部地区,见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黑龙江流域、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北部也有本物种分布;在中国,本物种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北、华北各省均可见,长江流域中下游各省区东南沿海各省直到华南沿海均有本物种,其分布西限可达中国西南部的云贵川等省区,另外,黑尾蜡嘴雀在**岛内可见为冬候鸟,而在海南岛则无本物种分布。
特征:黑尾蜡嘴雀体形中等大小,体长约在19厘米左右。本物种雄雌异形异色,雄性头部、颊部、颌部、头顶为饱满的黑色;自枕部开始,体羽颜色变为褐灰色;自枕部开始向上背和肩部方向羽色逐渐加深,在背部,羽色过渡为比较深的褐色;从腰部开始,羽色又转趋灰色,尾上覆羽的颜色则为灰色;尾羽为纯正的黑色,两枚**尾羽和最外侧的两枚尾羽在黑色中带有闪亮的光泽;双翅的小覆羽为与上背相同的灰褐色;中覆羽、大覆羽和飞羽则为紫黑色并具有宽阔的白色端斑;**自喉部以后均为浅浅的灰褐色,两胁沾栗褐色;下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为褐色;喙为粗壮的圆锥形呈蜡**,有些个体端部黑色;足粉褐色。雌性头部没有雄性那样的黑色头罩,整个头部和上体颜色均一变化平缓,头顶、眼先、颊部均为灰褐色;颈侧、喉部、耳羽则为灰色;肩部背部沾黄褐色;腰部和尾上覆羽近灰色;**四枚尾羽灰褐色;外侧尾羽黑褐色;飞羽和翅上覆羽均为黑褐色,端部白色;**为淡淡的灰褐色,胁部羽毛与雄性相同亦沾栗褐色,但不如雄鸟那般鲜艳;尾下覆羽污白色;喙与雄鸟相同,为粗壮的圆锥形,蜡**。
食物:黑尾蜡嘴雀粗壮的喙具有典型的雀科鸟类特征,非常适合咬碎果壳取食种子,因而本物种系典型的植食性鸟类,他们主要取食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包括蔷薇科植物的种子、豆芽、槐树种子、高粱、葵花籽等,与其他鸟类一样,在繁殖季节他们也会取食一些昆虫来补充营养,包括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昆虫。
繁殖与保护:黑尾蜡嘴雀繁殖于每年的5-6月间,营巢于接近人类活动的中等高度的树枝上,巢为深杯形,巢壁为平滑的圆形,巢的外层以毛发、嫩枝、软根等柔软材料纠结而成,内层则用蛛网、软泥、软草等材料精心密结而成;每巢产卵3-4枚,卵蓝色被斑点。
叫声:鸣声为一连串的哨音和颤音,似赤胸朱顶雀。叫声为响亮而沙哑的tek-tek。
现状:本物种数量巨大,因而未被列入保护动物目录,但受到非法鸟类贸易和捕猎的威胁,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黑尾蜡嘴雀的肉有补气、健胃的功能,鼓励了对本物种的捕猎。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黑头幼鸟蜡嘴鸟的介绍。习性。及饲养 别名梧桐、大蜡嘴。属雀形目,雀科。在我国的东北北部和中部繁殖,迁徙时经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四川等省,到湖南南部、福建、广东等地过冬。[形态特征]体长21厘米。嘴粗大,呈蜡**。额、头顶、嘴基四周、眼先、眼周和下颏为深黑色。头侧、颈侧及上体、翅上覆羽、肩背部为浅灰色,微沾淡褐色,腹部**灰白色,尾下覆羽白色,尾羽黑色。[雌雄鉴别]雌雄同色,但头顶黑色的形状不同,从鸟头的后面看,黑色形状像桃子,向下有个尖的是公鸟;下端较钝圆、无尖的是母鸟。另外雌鸟的颜色较浅。[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及平原各种林型中,有时到果园及居民点附近活动,主要在高大的乔木林中成3-5只小群活动,繁殖期成对活动。以各种植物种子、浆果、树芽为食,也兼食少量昆虫。喜食麻籽和葵花籽。5月上旬开始繁殖,营巢于针阔混交林。每天产卵一枚,每窝4-6枚卵。孵化期为14-15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蜡嘴雀的挑选]每年秋季大量的黑头蜡嘴雀从北方向南方迁徒,很多地方的鸟市上都会出现,要从中选出几只好的蜡嘴雀并不难,无论雌雄及幼鸟均可**。幼鸟的上嘴有黑色,并且黑色面积越大、颜色越深的年龄越小。就我自己这几年的训鸟经验而谈,挑选梧桐有以下几个标准:1、体型:梧桐的体型有比较细长的,也有比较短圆一些的。身材细长的飞行能力强,飞起来的快,训练成绩会比较好,只是野性较大,不太容易训;而身材短圆的性格比较温顺, 容易训熟,适合初学者。。
2、嘴:粗大而呈弯曲状的,这样的嘴形接弹准确。
3、眼睛:眼睛应清澈、明亮而有神,眼球突出。
4、翅膀:肩胛部位应紧贴身体,翅展要大,飞羽及履羽不能有残缺,双翅在尾部并拢交叉。
5、尾巴:我认为应该是比较长些的好,末端呈钝圆形的比有尾叉的飞行能力要强。
6、腿、脚:无残缺,趾爪完好。7、*门:*门周围的毛干净,无粪便,不要买到拉稀的鸟儿。
至于鸟的年龄要看个人的喜好和训鸟水平了,有人喜欢玩墨嘴的,有人喜欢玩老黄嘴,如果是初学者还是训当年的幼鸟好。[饲养管理]黑头蜡嘴雀的叫声宏亮、动听,可用画眉笼或八哥笼。但很多养鸟爱好者喜欢用架饲养,经**后能学会其他小型鸟学不会的技艺。黑头蜡嘴雀喜食麻籽、葵花籽和苏子等油料作物的种子,但在人工饲养下不能多喂。平时以谷子和稻谷或者蛋米为主,并每天喂少量青菜和苹果。每周清洗一次笼子及食水罐,保持食水清洁。对于受训的蜡嘴雀就只喂麻子了,每天在**后给喂饱,并给其饮水,喂饱后将鸟置于安静的地方,其余时间就不要喂它了。黒尾蜡嘴幼鸟 名称:黑尾蜡嘴雀
学名:Eophona migratoria
又名:蜡嘴、小桑嘴、皂儿(雄性)、灰儿(雌性)。
英文名:Yellow-billed Grosbeak
分类:雀形目、燕雀科、蜡嘴属
生态环境:黑尾蜡嘴雀性喜结群活动,他们常与同属近似种黑头蜡嘴雀混群活动于平原或浅山缓坡的高大乔木间。他常结成数十乃至上百只的大群在树枝间移动,在城市公园的高大乔木间和行道树上常可以看到本物种活动。
分布地域:黑尾蜡嘴雀分布于亚洲东部地区,见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黑龙江流域、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北部也有本物种分布;在中国,本物种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北、华北各省均可见,长江流域中下游各省区东南沿海各省直到华南沿海均有本物种,其分布西限可达中国西南部的云贵川等省区,另外,黑尾蜡嘴雀在**岛内可见为冬候鸟,而在海南岛则无本物种分布。
特征:黑尾蜡嘴雀体形中等大小,体长约在19厘米左右。本物种雄雌异形异色,雄性头部、颊部、颌部、头顶为饱满的黑色;自枕部开始,体羽颜色变为褐灰色;自枕部开始向上背和肩部方向羽色逐渐加深,在背部,羽色过渡为比较深的褐色;从腰部开始,羽色又转趋灰色,尾上覆羽的颜色则为灰色;尾羽为纯正的黑色,两枚**尾羽和最外侧的两枚尾羽在黑色中带有闪亮的光泽;双翅的小覆羽为与上背相同的灰褐色;中覆羽、大覆羽和飞羽则为紫黑色并具有宽阔的白色端斑;**自喉部以后均为浅浅的灰褐色,两胁沾栗褐色;下腹部和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为褐色;喙为粗壮的圆锥形呈蜡**,有些个体端部黑色;足粉褐色。雌性头部没有雄性那样的黑色头罩,整个头部和上体颜色均一变化平缓,头顶、眼先、颊部均为灰褐色;颈侧、喉部、耳羽则为灰色;肩部背部沾黄褐色;腰部和尾上覆羽近灰色;**四枚尾羽灰褐色;外侧尾羽黑褐色;飞羽和翅上覆羽均为黑褐色,端部白色;**为淡淡的灰褐色,胁部羽毛与雄性相同亦沾栗褐色,但不如雄鸟那般鲜艳;尾下覆羽污白色;喙与雄鸟相同,为粗壮的圆锥形,蜡**。
食物:黑尾蜡嘴雀粗壮的喙具有典型的雀科鸟类特征,非常适合咬碎果壳取食种子,因而本物种系典型的植食性鸟类,他们主要取食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包括蔷薇科植物的种子、豆芽、槐树种子、高粱、葵花籽等,与其他鸟类一样,在繁殖季节他们也会取食一些昆虫来补充营养,包括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昆虫。
繁殖与保护:黑尾蜡嘴雀繁殖于每年的5-6月间,营巢于接近人类活动的中等高度的树枝上,巢为深杯形,巢壁为平滑的圆形,巢的外层以毛发、嫩枝、软根等柔软材料纠结而成,内层则用蛛网、软泥、软草等材料精心密结而成;每巢产卵3-4枚,卵蓝色被斑点。
叫声:鸣声为一连串的哨音和颤音,似赤胸朱顶雀。叫声为响亮而沙哑的tek-tek。
现状:本物种数量巨大,因而未被列入保护动物目录,但受到非法鸟类贸易和捕猎的威胁,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黑尾蜡嘴雀的肉有补气、健胃的功能,鼓励了对本物种的捕猎。
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成年的黑头蜡嘴雀嘴巴是全黄的。但幼鸟的上嘴有黑色,并且黑色面积越大、颜色越深的年龄越小。
还有一种黑尾蜡嘴雀,嘴巴尖是黑色的。
第一,站杠:我一般都是早上拴鸟,拴上喷水,等毛凉干 鸟基本就站稳杠了。 第二,开食:一般早上拴鸟,上午开始开食,用拇指和食指捏这麻子喂~如果不吃的话,那么就饿半天 上午这半天就可以把翻杠训好。如果鸟掉下杠来,用爪子抓住绳子 就可以不管他。可以适当等一小会 大概10几20秒 看他挣扎 如果上不去 就用手托上去。如果掉下来绳子就刮到了翅膀 那则马上拿上去 否则把翅膀弄坏了。。。饿一上午,下午开食,再不吃,在饿 呵呵 ,第二天。肯定是开了。用手捏着麻子 再不吃。出绝招了 呵呵。 手捏着麻子 在鸟眼前小转一圈 往嘴里一噻 这时候鸟会害怕的往后一小仰身子 嘴会稍微张开小缝 这个时候把麻子噻进去 一次 两次 三次 他就应该敢吃你手里捏的麻子了 就不用噻了。就是开食了。 第三,接飞食:能吃手里捏的食了 那么接食也是很简单的问题。用手捏着麻子 从他的眼前慢慢的抬高 勾着他的眼神~他能跟着你的手走的时候 那你仍给他 不要太高,应该能接的住 很简单的。但是不要接一个就满足 最少每次要给仍两个麻子。让他有两个眼神接东西。方便以后接两个弹子。 第四,上手:继续上午的课程,开食了,可是昨天也饿了一天了 肚子应该是饿的,上午开食以后 不要多给 让鸟有这个意识能吃手捏的食了 就行了 就不用给了。饿着 下午就可以训练上手课程,上手,把手放在鸟的眼前。鸟有吃的意思 那肯定能上。不急 慢慢逗 左手手心放几个麻子。让鸟看 鸟会有够的意思,然后用右手一点一点的往左手上面撒食,这样鸟会更着急 慢慢来,不上来就总这样的磨 我训的鸟 一般都能这样的上手了。 第五,空手到:空手到要看鸟上手的程度,一般上午都是训练鸟上手 有食上手,很熟悉以后 下午空手到 把手里放一个麻子 鸟会上来 拉远一点距离 还放一个麻子 还是上来,那么把手稍微抬高,放在鸟刚好能看到麻子的高度 再高一点他就看不到了的高度 鸟还是会飞上来吃,下一步,把手抬高,不放麻子 让鸟看不到你手心里有没有麻子,这样,鸟一样会飞上来,上来一看 没有吃的 马上给他放上一个麻子。翻覆~他就知道了 原来没有东西的手上来也能给吃的,那么这就叫空手到了。以后上手就能有吃的,这个时候 剩下的时间训练前两天的课程。加以熟悉。接食 空手到 就反复这两个 在手上接食~把这两个课程给扎实一下
鸟种挑选
每年秋季大量的黑头蜡嘴雀从北方向南方迁徙,很多地方的鸟市上都会出现,要从中选出几只好的蜡嘴雀并不难,无论雌雄及幼鸟均可**。幼鸟的上嘴有黑色,并且黑色面积越大、颜色越深的年龄越小。挑选梧桐有以下几个标准: 1、体型梧桐的体型有比较细长的,也有比较短圆一些的。身材细长的飞行能力强,飞起来的快,训练成绩会比较好,只是野性较大,不太容易驯服;而身材短圆的性格比较温顺,容易训练,适合初学者。
2、嘴:粗大而呈弯曲状的,这样的嘴形接弹准确。
3、眼睛:眼睛应清澈、明亮而有神,眼球突出。
4、翅膀:肩胛部位应紧贴身体,翅展要大,飞羽及履羽不能有残缺,双翅在尾部并拢交叉。
5、尾巴:比较长些的好,末端呈钝圆形的比有尾叉的飞行能力要强。
6、腿、脚,无残缺,趾爪完好。
7、*门:*门周围的毛干净,无粪便,不要买到拉稀的鸟儿。
至于鸟的年龄要看个人的喜好和驯鸟水平了,有人喜欢玩墨嘴的,有人喜欢玩老黄嘴,如果是初学者还是选当年的幼鸟好。
主要看嘴的颜色,古**的是老鸟。 蜡嘴雀又叫梧桐、大蜡嘴、铜嘴。属雀形目,雀科。属候鸟,繁殖在我国东北地区,迁徙到南方过冬。这种鸟叫声好听、宏亮。经过训练后可以学会叼吻、打弹等技艺。 蜡嘴雀喜欢吃麻籽、葵花籽、苏子等油料作物的种子。这些食物在训练时可作为奖励用,平时不可喂多,以鸡蛋米和蔬菜、水果为主。
蜡嘴雀可分为黑头蜡嘴雀和黑尾蜡嘴雀两种,黑头蜡嘴雀比黑尾蜡嘴雀体型大些,黑尾蜡嘴雀体侧肋部有棕红色羽毛,黑头蜡嘴雀没有,这是最明显的区别。这两种蜡嘴雀都可以训练学会技艺的,关键是人有经验和**得法。1.这种鸟不需要从小养,但最好以一年年龄的鸟训练最佳,透露一个经验秘密,蜡嘴雀年龄越小脚趾部的鱼鳞皮质越会显得肉红色,多年的老鸟脚趾部的鱼鳞皮质越会显苍白。2.可以一天喂两次,如果纯属观赏可以把饲料每天充足放进食罐内就行。3.不需要天天有人陪着,但是刚扑捉的野生鸟为了不怕人可每天多接触人,慢慢就不怕人了!4.一次喂食以当天是食量略多点最佳,也就是早上喂食到晚上吃的只剩下一点最好,这也是避免浪费饲料。喂养的问题1.这种鸟也属于杂食性鸟类,但植物种子为主,平时喂给谷子、黍子、碎玉米、高粱这几种为主食,加喂一些各种青菜和水果。2.为了它的健康,可多喂些麻子、葵花籽等和面包虫,这些都是它喜欢吃的,但为了避免过肥胖,只有训练**时再多喂一些。3.平时喝的水是自来水就行,但是最好是晾凉的白开水。 在鹦鹉和各种鸟类的方面也是我所长的,还是相关贴吧的吧主,这些都是经验。满意可采纳!
下一篇
帝妃思养生衣减肥瘦身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