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鹦鹉鱼鳃发白是什么病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鹦鹉鱼拉白便是怎么回事?(鹦鹉鱼拉白便是怎么回事呀)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鹦鹉鱼拉白便是急性肠炎,水质不好造成菌群失调所致,马上调水质会有好转。 1、不用全换水,到鱼市赶快购买:鹦鹉鱼专用肠炎灵(**液体):如果1米缸:可投放一小瓶。 2、建议两天后换水(一定是捆好的水)。 3、两周内不要喂任何食物,而且要清缸底;捞出混养的底层鱼类(如:清道夫之类)。 鹦鹉鱼,因为颜色跟鹦鹉一样绚丽闻名,体色不一。同种中雌雄差异很大,成鱼和幼体鱼之间差别也很大。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主要鹦嘴鱼有带纹鹦嘴鱼(Callyodonfasciatus),长46公分(18吋)。雄鱼为绿橙或绿红两色,雌鱼为蓝色和**相间。大西洋的种类有王后鹦嘴鱼(Scarusvetula),体长约50公分(50吋),雄性体色蓝,带有绿、红与橙色,而雌鱼呈淡红或紫色,有一白色条纹。 该鱼体呈长圆形,甚侧扁。头短而高,背缘呈锐嵴状,口中大,前位,能伸出,出颌齿1行,锥状,内侧常具1行至数行小齿,前端各上大犬齿1对,口角无犬齿。前鳃盖骨光滑,体被中大圆鳞,颊部一般无鳞或仅在眼后下方有鳞,侧线中断,侧线鳞18~22+4~6。背鳍Ⅱ,Ⅶ~12~13,第1和第2鳍棘延长呈丝状,与后方各鳍棘相距颇远,有很低的鳍膜相连,臀鳍Ⅲ~11~13,尾鳍圆形。体侧具4条横带,背鳍第6~7鳍棘下方1黑斑。
1、色素作怪:鹦鹉鱼在鱼贩那里的时候被注射了色素,回来后色素逐渐消失,所以鱼儿渐渐变白。或者买来的鹦鹉鱼从小就是靠吃加了增红素的饲料才能变红的,买回来不使用有增红效果的饲料喂养,鹦鹉鱼的颜色也会慢慢变白。 2、水质不适:饲养鹦鹉鱼需要弱性且硬度较低的水质,因为血鹦鹉先天有嘴部无法愈合的情况,鳃部呼吸能力会少一半。因此,鳃部的呼吸作用成了明显的“致命伤”!一旦鳃部受伤或是吸取氧气的过程不顺逐,会直接影响血鹦鹉的生理健康,体色会暂时性褪色。 因此,饲养血鹦鹉时需要较其他的鱼类多了维持更优良的水质和提供充足的氧气。 3、水质恶化:水质恶化也会导致鹦鹉鱼变白,所以养鹦鹉鱼尤其是要降低水中的溶解的养分,保持水质清洁,避免细菌大量滋生和引起鳃部疾病。 4、温差剧烈:血鹦鹉对温度相当“敏感”的鱼种,重点并不是在于鱼体对温度的适应性相当差,而是因为在低水温和水温变动剧烈的情况下,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使用加温器提升水温在25~28℃的范围内,便可使鱼只呈现亮丽的体色和充满活力。而在低水温中生活久的鱼只不但健康状况差得可怜,且容易生病、死亡。
你的温度在30以上吗?
鹦鹉鱼的温度要求比较高!
在30以上才可以的!
你先加温试试!
一般就好了!
我家的就这么养,颜色很鲜艳的!
1、鹦鹉身上发白怕是白点病,热带鱼的白点病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是由孢子虫或微孢子虫引起的;由真菌引起的一般较容易治愈,但由孢子虫或微孢子虫引起的病症却难以治愈。
2、病鱼体上有白色的斑点,传染的速度很快,如果置之不理,鱼体就像洒满了**似的一直到死去。这是因为病原菌孳生在鱼的皮肤下,吸取鱼体的营养,成熟后就离开鱼体而**,每个原生动物可**为500个以上,这些原生动物在水中浮游,再度孳生在鱼体上,当它们寄生在鱼体身上时,就像什么东西叮上去一样,不注意以为是鱼的斑纹,对其体表涂药也无济于事,只有等它们离开鱼体再施药才有效力。
3、防治方法:必须尽快使其离开鱼体,常用方法是加热法,提高水温,病原虫就会快速成熟而离开鱼体。
4、白点病的特效药是奎宁。缸中水每10千克使用奎宁0.1克,奎宁不易在冷水中溶解,必须先用热水溶解。将缸中的水温提高至28-30℃时,大约4天左右就能完全治愈,当治疗未能奏效时,可再加入同量的奎宁。必要时将鱼放在1%的食盐水内,也可消除白点病。
呵呵,这应该是水霉菌,俗称白毛病。一般情况下,是因为你的水温度不稳定造成的。你可以购买加温棒使温度恒定。尽量要用药--最好使用庆大霉素,或黄粉,下大盐也可以的。它们都可以消炎,治好你的鱼的疾病的。而且最好是2,3天后换掉4分之1左右的水。
而鱼本身颜色问题是:水的温差大----比如一阵热一阵冷或者一直很冷,就会变白,例如经常吃水蚯蚓或者水跳蚤都会变白。如果有条件的话喂一些虾,蚊幼虫等就可以。
呵呵,对自己的小鱼都这么关心~~~
祝你开心,幸福,一切顺利!!!
本文由宠物迷 宠物百科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鹦鹉鱼拉白便是怎么回事?”
上一篇
妇婴店排行榜
下一篇
请问一下 谁有能快速补英语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