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常识

田间道路属于市政工程吗

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生产路作用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田间道路属于市政工程吗(田间道路属于市政工程吗对吗)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田间道路属于市政工程吗

田间道路属于市政工程吗

田间道路不属于市政工程。
一般农村道路分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
田间道路不属于等级公路或市政道路。田间道路主要通行农用汽车、畜力车及拖拉机,车速较低,转弯半径不能按公路或市政道路标准。其主要考虑满足田块形状、农业耕作、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加油、加水、加种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等因素。道路设计以直线为主,路宽宜为3-4 米。

什么叫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是用来表示企业产品在企业的一个加工路线(加工顺序)和在各个工序中的标准工时的定额情况。是一种计划管理文件,不是企业的工艺文件,不能单纯的使用工艺部门的工艺卡来代替。工艺卡主要是用来指定工人在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操作要求和工艺要求,而工艺路线则强调加工的顺序和工时定额情况,主要用来进行工序排产和车间成本统计。

工艺路线的作用:
1、库存装配件累计提前期的基础
  当在库存模块定义ITEM时,可以定义每个ITEM的提前期信息:
  对于采购物料我们可以定义其预处理提前期(提出采购申请到采购订单下达的时间长度)、处理提前期(采购订单下达到供应商送货所需时间),后处理提前期(收到货物到货物可用的时间,如:质检时间),采购件的提前期需要手工输入。
  对于制造物料可以通过工艺路线累计其提前期信息:通过在工艺路线上定义做每道工步所需时间,逐步累计其提前期信息。提前期信息是MRP计划时的基础资料:通过提前期设置,系统倒算出采购开始日期,生产开始日期,也只有设置了物料提前期信息,才可以使系统实现自动按日期发放采购订单的功能(通过设置自动发放的条件(如提前三天发放),系统在正确日期自动发放采购订单)。

2、成本模块卷集装配件成本的依据
  装配件的成本是由材料成本和工时、费用成本所构成。系统内物料清单指出生产某一装配件所需的材料及其数量。对于工时和费用的标准消耗,系统内通过定义工艺路线来指定:可以把任何除原材料的其他投入定义为资源(如:人工、设备、燃料、厂房、金额等),把间接投入定义为费用(管理费用等),通过定义每道工步所使用的资源,费用把工时和费用记录到材料成本中。

农村道路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对于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好农村路”的“四好”是指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和运营好。这“四好”是习**总**亲自总结提出,亲自领导推动实践的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扩展资料 好“四好农村路”的工作,总体看还是三点: 第一,加大投入的力度,加快建设的进度,把短板补齐。 第二,完善规划、完善政策、完善法规、完善标准。 第三,加大落实的力度。农村公路建设和所有各项工作一样,需要认真的抓好落实,各个地区、各个地方,特别是在基层在抓落实的具体的措施和办法,比如说在一些地区已经实行了“路长制”,通过路长调动当地的积极性,促进当地做到“四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四好农村路”对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通州区的西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通州西集在通州城区的东角方,由通州城区开车大约半个小时可以到西集镇中心,西集由许多的村落组成,附近有个开发区,但规模不是很大,其中制衣业比较多,早在前几年,西集发展的还可以,但最近几年一直没有什么发展,有名俗语说得好“西集的肚,郎府的路”,很明显西集的人都很好吃哟!

中国废弃土地基本特征

( 一) 废弃土地总体状况分析 1. 规模与结构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废弃土地总 量为32.72万hm2,包括废弃压占破坏地、塌陷地和自然灾害损毁地,面积分别为16.56万hm2、4.70万hm2和11.46万hm2。其中,废弃压占破坏地比重最大,占废弃土地总面积的50.6%,其次是自然灾害损毁地,占35.0%;塌陷地比重最小,占14.4%,如图2-2所示。 如图2-3所示,山东和甘肃两省的废弃土地规模最大,分别为6.08万hm2和5.86万hm2,占中国废弃土地的36.50%。其次是江苏、青海、***,分别占废弃地总量的9.72%、9.63%和9.48%。安徽、四川、黑龙江、陕西的废弃土地规模也在1万hm2以上,另有江西、云南、辽宁等20个省(区、市)共拥有废弃土地5.96万hm2,占总量的5.96%。 退化废弃地遥感信息提取研究 图 2 -3 中国各省 ( 区、市) 废弃土地面积比较 2.空间布局 从空间布局上看,中国的废弃土地在山东、甘肃、青海和江苏4省分布相对集中,在中国东中部地区均有分布。从干湿气候带来看,废弃土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别占废弃土地总量的31.20%和47.50%,二者共计占78.70%。从地势来看,51.26%的废弃土地分布在海拔小于500m的高程区,23.58%分布在1000~2000m高程区,11.15%分布在500~1000m高程区,14.01%分布在2000m以上的高程区。从地形方面看,69.41%的废弃土地坡度为0°~1°,15.92%坡度为1°~2°,13.10%坡度为2°~6°,6°以上的废弃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57%。从热量条件来看,废弃土地在3000~4000℃积温带(≥0℃)分布相对集中,占中国废弃土地的29.00%,其次是5000~6000℃积温带,占29.26%,14.82%分布在4000~5000℃积温带;21.34%分布在3000℃以下积温带,5.57%在6000℃以上积温带布局。从降水条件分析,主要集中在年平均降雨量400~800mm区域内,占总量的52.17%,其次是100~200mm降雨区,占16.82%,1000~1500mm及以上降雨区占15.08%。 (二)废弃压占破坏地规模与布局 1.废弃压占破坏地规模 废弃压占破坏地主要指露天采矿、打井、挖沙、采石淘金、烧制砖瓦、修建道路、工矿城市建设等工程完毕后留下的废弃地及压占地中可复垦为耕地的部分。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废弃压占破坏地共16.56万hm2,主要分布在山东、青海和江苏三省,面积分别为4.36万hm2、3.15万hm2和2.57万hm2,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6.3%、19.0%和15.5%。废弃压占破坏地面积在5000hm2以上的省份还有陕西、黑龙江、甘肃、辽宁、四川五省。安徽、江西、湖北等21个省(区、市)共有3.17万hm2,占全国总量的19.2%(图2-4)。 图2-4 中国各省(区、市)废弃压占破坏地面积比较 山东省废弃压占破坏地主要分布在宁津县、沾化县、阳信县、邹平县、蒙*县、平*县和平邑县 7 个县,占全省废弃压占破坏地总面积的 48. 5%。青海省废弃压占破坏地主要分布在格尔木市、门源回族自治县、都兰县、互助土族自治县、乐都县和祁连县 6 个县( 市) ,占全省废弃压占破坏地总面积的 97. 1% 。江苏省废弃压占破坏地主要分布在阜宁县、东台市、丰县、如皋市、通州市和建湖县 6 个县 ( 市) ,占全省废弃压占破坏地总面积的 93. 2%。 2. 废弃压占破坏地布局 从分布上来看,中国废弃压占破坏地在山东省西南部、青海省和江苏省分布相对集中,在陕西省、黑龙江省等地区也有较多分布。废弃压占破坏地主要分布在工业发达地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压占破坏地分别占废弃压占破坏地总量的 40. 90% 和 44. 08%,15. 02% 的废弃压占破坏地分布在干旱区和半干旱区。64. 18% 的废弃压占破坏地分布在海拔小于 500m 的高程区,5. 32% 分布在 500 ~1000m 高程区,10. 23% 分布在 1000 ~2000m高程区,20. 26%分布在 2000m 以上的高程区。62. 30% 的废弃压占破坏地坡度为 0° ~1°,21. 52% 的废弃压占破坏地坡度为 1° ~ 2°,15. 36% 的废弃压占破坏地坡度为 2° ~ 6°,坡度6°以上只占总面积的 0. 81% 。从热量条件来看,废弃压占破坏地在 5000 ~ 6000℃ 积温带分布相对集中,占 36. 55%; 其次是在 3000 ~4000℃积温带和 4000 ~5000℃积温带,分别占中国废弃压占破坏地的 14. 75% 和 19. 40%; 18. 93% 分布在小于 2000℃ 积温带上;2000℃ ~ 3000℃ 积温带分布占 3. 79% ; 6000℃ 以上积温带上分布占 6. 59% 。从降水条件分析,中国废弃压占破坏地主要集中在年平均降雨量 400 ~ 800mm 区域内,占总量的50. 73% ; 其次是 1000 ~ 1500mm 降雨区,占 22. 03% ; 13. 62% 分布在 100 ~ 200mm 降雨区; 年平均降雨量 1500mm 以上区域分布了 4. 39%。可见,废弃压占破坏地所处地域的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复垦新增耕地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 ( 三) 塌陷地规模与布局 1. 塌陷地规模 塌陷地指开采**矿产资源和**工程建设挖空后,由于地表下沉造成破坏的土地中可复垦为耕地的部分。塌陷地分布与矿产资源产业分布在空间上具有高度相关性。调查显示,中国共有可复垦塌陷地46990.4hm2,山东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的规模较大,面积分别为16018.8hm2、12263.1hm2和5916.7hm2,分别占全国塌陷地总面积的34.1%、26.1%和12.6%。塌陷地面积大于1000hm2的省(区)还有黑龙江(2487.5hm2)、山西(2237.1hm2)、甘肃(2087.5hm2)、***(1510.2hm2)和陕西(1352.8hm2),分别占全国塌陷地规模总量的5.3%、4.8%、4.4%、3.2%和2.9%。上述8省(区)塌陷地共占我国可复垦塌陷地面积的93.4%(图2-5)。 山东省塌陷地面积最大,胶州市、沂水县、莱州市、莱芜市、济南市市辖区和威海市6个县(市)塌陷地面积占全省塌陷地总面积的87.6%。安徽省的塌陷地主要分布在淮南市辖区、濉溪县、淮北市、宿州市和凤台县5个县、市,占全省塌陷地总面积的93.6%。江苏省塌陷地主要分布在江宁县和苏州市辖区,占全省塌陷地总面积的89.8%。 2.塌陷地空间布局 中国塌陷地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安徽省和江苏省等资源富集区,其空间分布受人文作用影响较大。了解其空间分布与自然因素的关系,有助于制定合理化的土地综合整治战略。 图2-5 中国各省(区、市)塌陷地面积比较 从干湿气候带来看,塌陷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分别占塌陷地总量的84.12%和9.47%,二者共计93.59%。从地势来看,82.18%的塌陷地分布在海拔小于500m的高程区,11.70%分布在1000~2000m高程区,4.09%分布在500~1000m高程区,2.04%分布在2000m以上的高程区。从地形方面看,82.81%的塌陷地坡度为0°~1°,13.96%的塌陷地坡度为1°~2°,2.36%的塌陷地坡度为2°~6°,坡度6°以上的塌陷地只占总面积的0.86%。从热量条件来看,塌陷地在5000~6000℃积温带(≥0℃)分布相对集中,占中国塌陷地的55.49%,其次是4000~5000℃积温带,占21.03%;17.77%的塌陷地分布在3000~4000℃积温带,5.13%分布在3000℃以下积温带,0.56%分布在6000℃以上积温带。从降水条件分析,中国塌陷地主要集中在年平均降雨量400~800mm区域内,占总量的63.41%;其次是800~1000mm降雨区,占25.18%;1500mm以上区域占3.12%。可见,塌陷地自然基础较好,具有较大的复垦价值。 (四)自然灾害损毁地规模与布局 1.自然灾害损毁地规模 自然灾害损毁地指因地震、暴雨、山洪、泥石流、塌方、风暴、干旱等自然灾害而被损毁的土地中可复垦为耕地的部分。全国共有自然灾害损毁地114635.8hm2,在甘肃(50404.1hm2)和***(28106.0hm2)两省(区)分布最多,分别占全国的44.0%和24.5%。另外,自然灾害损毁地面积大于2000hm2的省(区、市)还有四川省(7375.7hm2)、云南省(6133.8hm2)、江西省(3580.8hm2)、重庆市(2751.9hm2)和黑龙江省(2664.7hm2),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4%、5.4%、3.1%、2.4%和2.4%。上述7省份自然灾害损毁地面积占全国总量的88.1%(图2-6)。 甘肃省的自然灾害损毁地主要分布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环县、临泽县和民乐县4县,占全省总量的98.7%。***自治区的自然灾害损毁地主要分布在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赉特旗和科尔沁右翼中旗3个旗县,占全区总量的99.4%。 图2-6 中国各省(区、市)自然灾害损毁地面积比较 2.自然灾害损毁地空间布局 中国自然灾害损毁地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自治区、四川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空间分布与自然灾害密切相关。自然灾害损毁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地区,占自然灾害损毁地总量的37.53%,湿润地区占26.11%,干旱地区占29.38%,半干旱地区占6.98%。从地势来看,47.56%的自然灾害损毁地分布在1000~2000m高程区,22.39%分布在500~1000m高程区,20.15%分布在500m以下高程区,9.90%分布在2000m以上高程区。74.15%的自然灾害损毁地坡度为0°~1°,8.68%坡度为1°~2°,14.21%坡度为2°~6°,坡度6°以上的只占总面积的2.96%。自然灾害损毁地在3000~4000℃积温带(≥0℃)分布相对集中,占中国自然灾害损毁地的54.01%;其次是2500~3000℃积温带,占23.00%;2.96%分布在2500℃以下积温带,20.03%分布在4000℃以上积温带。从降水条件分析,中国自然灾害损毁地主要集中在年平均降雨量400~800mm区域内,占总量的49.68%;其次是100~200mm降雨区,占总量的28.25%;1000~1500mm分布了10.20%;1500mm以上区域分布了3.77%。受自然条件的约束,自然灾害损毁地复垦效益相对较小。

国有出让农用地,怎么进行评估

找评估师事务所,或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估人员。会**管局的国有土地资源管理部的工作人员一起评估。

土地复垦新增土地国家如何补贴

土地复垦新增土地国家补偿按照《土地复垦条例》指导进行。 《土地复垦条例》是为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土地复垦活动,加强土地复垦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制定。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11年3月5日发布并实施。其中第五章是专门说明土地复垦奖励措施的。 《土地复垦条例》第五章土地复垦激励措施 第三十二条 土地复垦义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将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农用地复垦恢复原状的,依照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退还已经缴纳的耕地占用税。 第三十三条 社会投资复垦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或者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属于无使用权人的国有土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投资单位或者个人长期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或者渔业生产。 社会投资复垦的历史遗留损毁土地或者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或者有使用权人的国有土地的,有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投资单位或者个人与土地权利人签订土地复垦协议,明确复垦的目标任务以及复垦后的土地使用和收益分配。 第三十四条 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国有土地的使用权人,以及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自行将损毁土地复垦为耕地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给予补贴。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将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进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时的补充耕地指标。 扩展资料: 1、土地复垦,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的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2、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称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无法确定土地复垦义务人的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以下称历史遗留损毁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负负责组织复垦。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负责组织复。 3、土地复垦一般有三类不同的复垦标准。 (1)复垦到接近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 (2)通过复垦改造为具有新适宜性的另一种土地资源。 (3)恢复植被,保持其环境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地复垦条例

抛开环境污染的危害,燃烧秸秆对农田有什么样的作用?

“刀耕火种”是一个成语,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雍熙请锡老疏》中写到:“水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种,从今别是生涯”,可见“刀耕火种”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是最主要的农耕方式。这里的“刀耕火种”较之秸秆焚烧更为“**”,是指将伐倒的树木草灌放火焚烧,利用焚烧的灰烬做肥料,直接下种种植,获取收成的一种较为原始的农耕方式。 回到主题,那么在不考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农民在田间焚烧秸秆会对种田起到什么样的影响呢?辩证地来说,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 秸秆焚烧的优点秸秆焚烧的优点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点。 1)改良土壤:秸秆焚烧改良土壤的方式有两个方面。一是焚烧的瞬间持续高温可以疏松板结的土壤,改变土壤理化性状,使得土壤更容易耕作;二是焚烧产生的草木灰属于碱性物质,可以中和南方土壤的酸性,调节土壤酸碱性,更利于农作物生长。 2)快速增加土壤肥力:秸秆不焚烧最终也会腐烂,分解成有机物质,同样具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但是,秸秆焚烧能够直接析出秸秆中的氮磷钾,快速提高土壤肥力,而且更容易被农作物吸收,使农作物更容易丰产丰收。 3)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耕种的土地中存在病菌和越冬的害虫及虫卵,同时秸秆中也存在越冬的害虫和虫卵,通过焚烧,能够灭杀绝大多数的病菌、越冬害虫及虫卵,对下一茬农作物的生产极其有利,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确保丰产丰产。 4)省工省力减少耕种成本:秸秆的存在影响下一茬农作物播种,在不能实现机械化粉碎,又不能焚烧的前提下,农民只能人工清除处理,费力费工,增加耕种成本,而一把火焚烧非常方便,不仅快速干净地清理掉秸秆,还烧除了草籽,下一茬的杂草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秸秆焚烧的缺点凡事有利有弊,秸秆焚烧也不例外。秸秆焚烧除了产生烟雾短暂污染环境以外,还有以下3个缺点。 1)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秸秆焚烧以后,肥沃的土壤会直接暴露出来,若遇到强降雨,缺失了秸秆的遮掩,富含氮磷钾的草木灰及土壤肥沃松软的表土在强降雨的冲刷下形成地表径流而大量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2)破坏生物多样性:秸秆焚烧在灭杀病虫害的同时,也会灭杀一些有益生物,导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尴尬局面,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耕地相对稳定的生态圈,对农作物耕种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存在安全隐患:秸秆焚烧因为要使用明火,且火线长,林田相连,极易诱发火灾及林火,给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潜在危害。 个人比较倾向于科学有序焚烧秸秆以上列举了秸秆焚烧的利弊,理性的比较以后我们不难发现,碍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农村耕种方式相对较为落后,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土地零散,高低起伏较大,难以实行机械化作业,秸秆处理比较困难,对于这些地方而言,秸秆实行科学有序的焚烧,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当然。这也仅为个人观点而已。 要想彻底解决农村秸秆禁烧难题,首先要解决的是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将现有农村零散耕地科学规划整合,适应机械化作业,便捷的解决秸秆处置难题,哪有农民愿意冒着风险去焚烧秸秆?其次,也要同步研究创新更科学高效的秸秆处置办法,研发一些配套粉碎(碳化)机械,方便农民耕种,有比焚烧秸秆更安全更高效更快捷的方法,谁愿意去焚烧?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田间道路属于市政工程吗

标签:宠物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