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多久收到出舱信息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方舱医院出来为什么不给做核酸?(为什么方舱医院不会感染)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刚出方舱人员,回家进行7天居家健康隔离,这期间不做核酸,第7天才做核酸。另接到上级新通知,去过方舱人员3个月内不参加社区普筛核酸!在出舱以后也需要做好防护,经常运动饮食,一定要清淡,多喝水,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出门一定要戴口罩。
飞机安全着陆后,不要忙于解开安全带,当飞机还在滑行时,请保持安全带已经系好,更不要站起拿行李,待飞机停稳、安全带指示灯熄灭后,再解开安全带,拿行李。
拿好随身行李后,就要下飞机了,如果是国际到达,则要过海关,这时要准备好护照以及登机牌,过完海关,按照机场大屏提示,找到自己航班号所对的行李提取转盘,拿到托运行李后,就可以出机场了。
13年前,他迈出了中国人在浩渺太空中的第一步。那清逸飘然的一步,至今仍清晰烙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坎里。13年后,航天英雄再出征,他说,一切仍从零开始。
8年前,她在400公里的太空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进行太空授课。那“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的话语,让无数个孩子从此喜欢上了航天。8年后,“太空教师”再出征,她说,愿意再次带着孩子们的眼睛去触碰梦想,去开启新的探索。
5年前,他成为首位在公众视野亮相的中国第二批男航天员。在那黑暗、陌生的意大利撒丁岛洞*里,凭着优秀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征服了绵延数十公里的**世界,赢得了国际同行赞誉。5年后,“入得了地”的他首次出征,他说,心里虽有些许忐忑,但对任务充满信心和期待。
2021年10月14日下午,他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正式亮相。10月16日0时23分,他们将身着*白色航天服出征,向着太空、向着天宫。
他们,就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翟志刚:唯一的使命就是为国出征
岁月,看上去并没有在特级航天员翟志刚身上留下痕迹。笑容依旧,诙谐依旧。
2008年9月27日,他迈出了中国人在茫茫太空中的第一步,成为首位太空行走的中国人。13年后,他再次以指令长的身份率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征战太空。
“飞行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使命。”55岁的翟志刚说,“对于我来说,从来没有停歇的脚步,只有奋进的号角。”
1966年10月,翟志刚出生在黑龙江省龙江县一个小乡村,家里兄弟姊妹多,父亲长年卧病在床,是目不识丁的母亲卖炒瓜子换钱供他完成学业。
之后多年间,无论是参加空军招飞还是航天员初选,无论是空中训练遇到险情还是连续两次错过飞天的机遇……正是少年时代饱尝的艰辛,让翟志刚从不言苦累,更不言放弃。
2008年初,翟志刚如愿入选神舟七号航天员乘组,并于9月25日21时10分开始了飞天之旅。两天后,他穿上“飞天”舱外航天服准备漫步太空时,舱门却怎么也打不开。用力拉了3次,舱门却丝毫没有反应。用辅助工具撬了2次,每次舱门刚打开一点缝隙,残留的气压就会把舱门紧紧压住。最后,他拼尽全身力气,用力打开了连接浩瀚太空的舱门。
在黑色天幕和蓝色地球的映衬下,翟志刚挥动鲜艳的国旗向祖国报告:“神舟七号已出舱,身体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向世界人民问候。”
2008年,他随团访问香港。一名小学生问他:“去太空的时候,怕不怕死?”当时他这样回答:“怕死。但打开舱门的那一刻,我没有考虑过生死,也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生死考验。那一刻,心里只有任务。”
这,也正是每一名中国航天员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最本能的反应。
神七任务结束后,翟志刚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成了一名公众人物。但他深知,是千千万万航天人铺就了飞天之路,“身体会失重,但心灵永不失重”。为此,他归零成绩、归零经历、归零心态,一切从头开始继续准备飞天的工作。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多年来,他仍日复一日地训练,一次次接受挑选。如今年过半百,翟志刚的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
记者问:“用得着这么拼吗?”
他答:“*和人民给予我们崇高荣誉,祖国托举我们飞上太空,我们唯一的使命就是为国出征,只要一声令下随时准备再上太空。”
王亚平:带着孩子们的眼睛去触碰梦想
樱桃成熟的季节,山东烟台女孩王亚平走出生活了17年的小山村,从此飞向天空,飞向太空。
高三那年,空军**来学校招女飞行员。王亚平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收到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4年的学校生活,连周末外出的机会也很少,每天饱受风吹日晒,人也变得又黑又瘦。那段时间,她甚至萌生过退学的念头。
当她打电话和家人诉苦时,父亲的一句话惊醒了她:“你吃的所有苦,不都是为了飞行吗?”打那以后,王亚平就抛掉了一切不合时宜的念头,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学习训练中。
第一次上飞机飞行那天,按训练要求,飞机俯冲低飞时,王亚平看到了地面上那些仰头观望的村民的脸,看到了农户家的鸡被惊得飞来跳去,看到了大黄狗冲着天空叫唤。
“神奇而欢乐的飞行让我深深陶醉其中,再也不愿离开飞行。”王亚平说。
2003年,杨利伟乘神舟飞船首飞太空。火箭升空的那一刻,电视机前的王亚平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中国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呢?
那年,23岁的王亚平有了自己的飞天梦。
2010年,她如愿成为航天员大队的一员。这时,她才发现这些光鲜灿烂的时刻,是短暂的,更多的是面对枯燥艰苦的训练和一次次激烈严酷的挑选。
初次接触离心机训练,她感到既陌生又恐惧。游乐场惊险**的过山车,过载只不过是自身体重的两三倍,而航天员的超重训练,承受的压力要达到自身体重的8倍。每次训练,随着过载的增强和过载受力方向的变化,王亚平的脸部肌肉会因为强大的牵引力而严重变形,眼泪控制不住不断地向外流。短短几十秒的训练时间,每次都像几个小时一样令人难熬。但她从不去按下手边那个红色的暂停按键。
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中,她在10米深的水下,克服水的阻力和服装40千帕的压力,不断调整身体姿态,完成攀爬、操作等各种动作,一练就是五六个小时,饿了只能忍着,痒了痛了也没法挠。男航天员在水下坚持多久,王亚平同样在水下坚持多久。
在太空,身着舱外航天服的航天员行动和操作主要靠上肢,对于将要执行出舱任务的王亚平来说,如何增强上肢力量?一个字,“练”。
抓握铅球、俯卧撑、举杠铃……终于,王亚平将胳膊练出了肌肉块。那天,她高兴坏了:“胳膊变粗了,说明我的肌肉力量增强了。”
2013年,王亚平入选神舟十号航天员乘组,6月11日17时38分搭乘神舟十号飞船首次飞向太空。或许正是有了充分训练准备,进入太空的第一个晚上,她一觉居然睡了11个小时。
根据任务安排,她还在飞行中为全国8万余所学校的6000多万名学生进行太空授课。这是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中首次开展教育应用类任务,是一次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的科普直播活动。
6月20日,在远离地球400公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身着蔚蓝色舱内工作服的王亚平向**机镜头缓缓飘来,在大约40分钟内顺利进行了质量测量演示、单摆运动演示、陀螺演示、水球演示、水膜演示等5个基础物理实验,并通过天地连线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活动即将结束时,王亚平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这句话也在众多学生心中播下了追寻梦想、追求科学的种子,激励他们投入到探索太空的宏伟事业中来。
一个名叫王楠的高中生因此坚定了选择航天的信念,现在如愿成为一名航天工作者。她说:“‘太空教师’王亚平一直是我追梦路上的光。”
2021年的金秋,王亚平将作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再飞太空,将成为进入中国空间站的首位女航天员,也将是中国首位实施舱外活动的女航天员。
“如果说第一次飞行更多的是新鲜和好奇,那么第二次飞行,我觉得更多的则是期待和享受。”王亚平对记者说,她期待再次飞上太空去享受失重环境下那种神奇美妙的感觉,期待着能够在我们自己的空间站里迎新年、过除夕,期待着到舱外去看看我们美丽的太空,也期待着能够再一次带着孩子们的眼睛去触碰梦想、开启新的探索。
叶光富:“上得了天”也“入得了地”
10月14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公开亮相。浓眉大眼、英俊帅气的叶光富,让很多网友直呼:哇,航天员的颜值这么高!
公众面前,41岁的叶光富显得自信而从容。他对记者说:“加入航天员队伍11年,我为梦想也奋斗了11年。现在,我对任务充满信心和期待。”
虽然是首次执行飞天任务,但这并不是叶光富的首次亮相。
2016年7月7日,在意大利撒丁岛,6名满身泥土的航天员从探险6天6夜的洞*中走出。其中,叶光富那张帅气的东方面孔格外引人注目。
由此,他成为中国首位公开亮相的第二批男航天员。
古老的撒丁岛,经过数百万年的海水和雨水冲洗,在**世界形成了层次丰富的洞*系统。那里光照极少,没有声音,连食物的选择也十分有限。这种与太空类似的极端环境,是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理想场所。
叶光富作为中国航天员代表,与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日本的5名航天员共同参加了欧洲空间局组织的为期15天的洞*训练。
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叶光富在训练中脱颖而出,成为担当洞*勘测与定向导航任务的重要角色。那些日子,他穿着探洞服,头戴携有探照灯的安全头盔,背负装有各种任务所需设备的背包,或在悬崖峭壁中攀爬,或在垂直的深洞中升降,或游过暗藏危机的河流,步步惊心。
有一次,团队发现一个有2个**场大的洞厅,尽头的石墙高达100米。叶光富要完成对这个洞厅的勘测,辅助勘测定位的另一名航天员爬到一个边缘位置。叶光富敏锐地观察到有**往下滚落,顿觉不妙,赶紧招呼那名航天员撤回。就在刚回撤到安全区域后,**开始滑落,并迅速发展成一大片岩体滑坡。
最终,叶光富和整个团队一起战胜了种种困难,并从庞大的**迷宫中安全回归。在任务后期,他将所有勘测的数据进行下载、整理、分析,生成了一个3D洞*地图,为以后训练留下宝贵资料。
叶光富上高三时,空军招飞的消息传到他所在的学校。从小就梦想飞行的他报名参选,成功进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在担任飞行员期间,叶光富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精湛的飞行技能。一次,他驾驶战斗机返回时遭遇浓雾,加上当时是逆光方向着陆,几乎看不见跑道。紧急情况下,他不慌不忙,沉着应对,严格按照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在与指挥员的密切配合下,调转机头,逆向着陆,飞机划出完美的曲线,不偏不倚地落在跑道上。
2010年,叶光富加入航天员队伍。虽说飞行员是最接近航天员的职业,天空和太空仅一字之差,但是要完成从飞行员到航天员的转变,却是像登天梯一般步步艰辛。
除了要完成基础理论学习、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等8大类上百门挑战身心极限的科目训练,以及严格而常态化的考试,更要面对心理的煎熬和挑战。
叶光富一直用最好的状态时刻准备着,苦练技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训练,这个过程对我们也是一种历练。我认为人生的精彩就体现在漫长而艰辛的奋斗过程中。”叶光富说。
心在太空,路在脚下。
对叶光富来说,最有挑战性的要数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他穿上水下训练服后,人服加起来近500斤重,需要在水下持续作业五六个小时。每次训练后,他戴的两层手套和**都被汗湿透。
针对航天员应急返回进行的恶劣条件下的48小时野外生存和应急救生训练,也让他印象深刻——
辽宁某地森林,叶光富和王亚平、陈冬组成的三人小组,用救生包、降落伞等现有资源,就地搭建掩体,采野果、野菜充饥,饮溪水解渴。
巴丹吉林沙漠,叶光富和王亚平、陈冬找到一处小灌木丛,利用降落伞搭建掩体,当时叶光富用温度计测了测,温度直接“爆表”。
首次入选航天员飞行乘组,叶光富便面临6个月的飞行周期。“心里难免有一些忐忑,但回顾前期的准备,心里也很踏实,因为我们做好了准备。”他对记者说,他期待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进行在轨生活和工作,闲暇之余透过舷窗好好看看地球这颗蓝色星球。
展开全部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 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 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新技术应用: 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神舟六号飞船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神舟六号的改进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围绕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改进。首先,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食品柜置于轨道舱中,以前处于空置状态。按照每人每天一个半暖壶的用水量,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其次,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舱内的氧气、温度和湿度都可自动感应并调节。
二、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失重状态下人其实可以浮在空中睡觉,但考虑到人在地面养成的习惯,所以通过睡袋人为地制造一种“床”的感觉,否则航天员睡觉时可能会产生坠入万丈深渊的错觉。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湿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坐椅设计了着陆缓冲功能,这是为了在反推火箭发生故障时依然能够保证航天员安全。神舟五号飞船里只有杨利伟乘坐的那个坐椅有着陆缓冲功能,并且有个小的**,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难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神舟六号对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与整船结合进行了反复试验,从高塔、飞机上抛下的3次试验每次均获得了成功。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如果在返回时关闭不严,将威胁航天员安全。俄罗斯曾经有3名航天员因此而丧生。神舟六号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四、持续性改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过去了13年,飞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经不再生产,个别技术已经稍显落伍。神舟六号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续性改进。比如神舟一号到五号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制的,存储容量只有10兆字节。现在的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神舟六号飞船构成
轨道舱:“多功能厅”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逃逸塔:保飞船万全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留轨舱:航天员的“家”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返回舱:航天员的“驾驶室”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缘何选择秋季发射?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今年神六的发射,又逢金秋时节,难道是巧合吗?不是。这是因为秋季的气象条件,最适合我国发射载人飞船。
飞船发射季节的选择,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影响到发射的因素,其中气象条件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决定因素。
飞船上天后,要由航天测控网对飞船实施测控管理。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放飞太空的“风筝”,那么,航天测控网就是那根重要的“风筝线”。我国的航天测控网由多个地面测控站和4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组成。这4艘测量船分别是太平洋上的“远望”一号和“远望”二号测量船,印度洋上的“远望”四号测量船,大西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其中,3艘测量船都在纬度相对较高的南半球。
南半球的季节正好与我国相反。我国的春夏季节在南半球是秋冬季节,海况很恶劣,即使正常航行都难保安全,更不用说在海上执行测控任务了,因此不宜发射飞船。我国的秋冬季节在南半球是春夏季节,海况较好,便于航行和执行测量任务。因此,我国神舟一号至五号飞船的发射时机都选在与南半球相反的秋冬季节。
另外,秋季和冬季相比,尽管2002年12月30日发射的神舟四号曾突破我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但在载人航天飞行中,以人为本、充分保障航天员的安全,成为发射的最大特点,因而发射段的气象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显然,秋季比冬季更适宜。因此,两年前的神五和今年的神六载人飞船都选择了在秋季发射。
据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研究员龚建村介绍,“今年正是接近周期谷底的位置,预计神舟六号飞行期间太阳活动稳定,适合人类开展空间活动。”
龚建村说,人们已经掌握了太阳的活动周期是11年,2000年是这个周期的最高峰,2006年达到谷底。因此今年太阳异常活动频次较低,大趋势有利于人类开展空间活动。神六将在“晴好天气”中飞行。
关于专用牛奶
从神州五号拔地而起、实现中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到神州六号的两人多天外太空飞行,中国航天员专用奶蒙**奶,陪伴着航天员们从撒满汗水的训练场走向了浩瀚的太空,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艰苦与辉煌。航天员食品的选择有着怎样的特殊要求、蒙**奶又是如何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的?伴随着神州六号的成功归来,笼罩在航天员食谱上的神秘面纱也被营养专家轻轻地揭开。
在中国,一名空军飞行员要从1000名军人中选出,而100名空军飞行员中,只有一个人有机会成为战斗机飞行员,航天员则是从这些战斗机飞行员中千里挑一,经过各方面综合考察比较后最终选***的。为了确保这些肩负祖国重任的“国宝”们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早在神州五号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之前,一个由各方专家组成的营养小组就开始了苛刻的航天员专用食品遴选工作。为了确保航天食品的安全、绿色和营养,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有关航天员食品的规定长达8页之多!对“全营养食品”牛奶的考察和选定工作首当其冲。
奶源是决定牛奶品质的第一关键,因而也成为专家们考核的首要因素。考虑到以***大草原为核心的中国西部大草原地处国际公认的中温带季风气候优质奶牛饲养带,是整个中国无可匹敌、世界上也具有领先意义的优质草原,主要奶源基地全部处于这一地带的蒙牛*业进入了专家们的视野。而在蒙牛的生产基地,他们又看到了全球领先的“样板工厂”,在这里,每一滴原生奶经过一道道全自动工序成为香浓合格的牛奶产品,全过程都在封闭无菌的状态中进行。从市场到工厂、从工厂到牧场,蒙**奶的表现说服了每一位专家。
国家航天部门经过严格检测后,认为蒙**奶的各项指标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内、国际标准。凭借着纯天然、高质量、丰富的营养和好的口味,蒙**奶最终成为太空营养学专家唯一指定的“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从此,“每天三杯奶”成为了航天员训练、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首“白色乐章”。
每天早晨,在享用精心搭配的其他食品的同时,航天员都要喝一杯蒙**奶来有效保证全天的热能和营养”。而在午餐之后,训练基地的营养师又会及时为每一个航天员送上一杯蒙牛酸奶。原来,酸奶中含有的*酸、醋酸等有机酸,不仅赋予了酸奶清爽的酸味,还能帮助牛奶形成细嫩的凝*,从而降低肠道PH值,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让航天员们一个下午都精神抖擞。“蒙牛已经将其酸奶产品中的益生菌由两种变成了四种,这样不仅营养价值比同类产品有了明显的提高,其帮助消化、抑制有害菌的作用也得到了更一步的加强,很受航天员们的欢迎。”基地的营养师这样评价道。
结束了一天紧张的训练之后,航天员们还将在晚饭时喝上一杯牛奶。营养专家指出,一方面,晚餐饮用的牛奶,其安神作用促进了航天员的深度睡眠,另一方面,人体处于睡眠状态下,也更易于吸收牛奶中的蛋白质。
“一天三杯牛奶,每天500-800毫升。这个科学的食谱既保证了营养补给,又不至于引起脂肪堆积,不仅适用于宇航员,用样也适用于普通人”!营养专家认为,航天员膳食中牛奶的科学搭配,值得在全社会进行大力推广。
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对于蒙牛,既是一项崇高的荣誉,也是一种期待和责任。在中国航天事业用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鼓舞中国心”的同时,每一个蒙牛人也在致力于“强健中国人”的伟大使命。2003年,当神州五号拔地而起,实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零的突破时,蒙**奶也迅速成为了中国液体奶市场的领跑者,并于2004年成为了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训练专用牛奶,为中国健儿扬威世界赛场奉献了自己的力量。随后,蒙牛率先建起了中国规模最大的“澳亚国际牧场”,在国内第一个引进机器人挤奶设施,种植世界十二国优质牧草,养殖全球优质奶牛,开启了中国*业奶源升级之路。2005年,当神州六号用完美的姿态围绕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一圈圈旋转的时候,蒙牛已经以日销液体奶7000吨的成绩,超越众多百年历史的跨国*业巨头,成为了全球液体牛奶领域的领先者。作为首位“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蒙牛不仅将“为中国喝彩”,还将用洁白醇厚的牛奶,为每一个航天员、每一个中国人的健康加油,为“强健神州梦想”而不懈追求。
经典瞬间二:直刺九天
灰白色的低云层层叠叠,零号指挥员的倒计时口令回响在空旷的发射场上。12日9时整,轰鸣声中,托举着神舟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喷着金黄的尾焰,稳稳地离开了发射台。几秒钟后,火箭破云而入,随即消失在云层里。第一次安装在火箭上的**头,把火箭的一路飞行画面实时传送到飞控中心的屏幕上。“助推器分离成功!”“一二级分离成功!”随着火箭的每一个完美动作,掌声骤起,人们大声叫好。583秒后,船箭分离,飞船入轨。 两度金秋,两度飞天。继杨利伟之后,两位中国人再次叩启苍穹。
经典瞬间三:天地传情
一张无形的测控通信巨网联结着天与地,也联结起了两个家庭。12日21时30分,正在进行第9圈飞行的两名航天员与来到北京飞控大厅的亲人开始了天地通话。
“小费”,王洁像平时那样轻轻地叫了一声丈夫,似乎费俊龙就在身边而不是343公里高的太空,14岁的儿子费迪则与父亲相约返回后一起去钓鱼。聂海胜的妻子聂捷林问,此时此刻你感觉好吗?聂海胜回答说,我感觉很好。11岁的聂天翔为两个半小时后将迎来41岁生日的父亲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停泊在南大西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传回的画面上,聂海胜为女儿鼓掌,然后擦了一下眼角。歌声中,原本安静的飞控制,所有的人鼓掌应和。
经典瞬间四:太空早餐
13日6时10分,飞船飞行第15圈。聂海胜拿着勺子,从食品盒中舀出一块食物,让它飘在空中。费俊龙用手轻轻一碰,食物飞入口中。两人冲着**头开心地笑了起来。这份早餐是在轨道舱进行加热的。神舟五号飞行中,杨利伟吃的是小月饼。神舟六号上装备了食物加热器,两名航天员不仅能品尝到50多种食品,还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加热,进餐,航天员吃饭的每一个动作都不简单,都宣告着中国载人航天新的一步。继续考核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是神舟六号的第一大任务。所谓“基本技术”,就包括保障多人多天太空生活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
经典瞬间五:穿舱试验。
没有什么词语比“飘”和“游”更能准确地描述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运动状态了。13日14时25分,费俊龙从座椅上起身,拉着扶手、助力绳,头先脚后地进入轨道舱,随后回到返回舱,聂海胜则从轨道舱到返回舱进行了两次类似的动作。以鱼儿在水中轻轻游动般的姿势,航天员顺利完成了3次穿舱试验。
飞船系统顾问郑松辉说:“试验表明,航天员的活动对飞船姿态影响很小,飞船可保持正常飞行,不需纠正飞船姿态。” 而从12日航天员第一次进入轨道舱起,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的国家。
经典瞬间六:刮胡须和翻筋斗
16时11分。费俊龙似乎心情不错,涂上特殊的剃须膏后,拿着剃须刀开始“美容”。他非常专注地看着前方,镜头切换过去——原来,他面前的舱壁上有一面镜子。像飞船操作的任何一个动作一样,刮胡须时的费俊龙仔细而又轻松。在太空刮胡须,是否也需要特别培训呢?
20分钟后,更精彩的一幕开始了:费俊龙半蹲在地上,用双手撑住船舱地上的两个固定物,然后突然向前,完成了中国人在太空中的第一个前滚翻!仿佛意犹未尽,费俊龙又翻了三个筋斗。聂海胜一直在为他拍照,两人不时相视而笑。
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说,这4个筋斗不是安排的,而是航天员在获知飞船姿态控制良好的结果后,自己进行的游戏。在失重的空间里要抑制住自由漂浮的愿望,或许是件困难的事。3次穿舱试验完成后,航天员从此可以放开手脚,尽情享受摆脱地球引力的自由。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费俊龙在3分钟里翻了4个筋斗,一个筋斗351公里。
经典瞬间七:温暖对话 神舟遨太空,天地心相连。
15日下午4时许,胡总**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4时28分,飞船进入测控区,费俊龙、聂海胜在飞船舱内的图像清晰地显示在大屏幕上。总**拿起电话,同两位航天员亲切交谈。聂海胜向总**报告:神舟六号飞行正常,我们的身体感觉很好,空间科学实验正按计划顺利进行。胡总**说,听到你们身体状况良好,各项实验顺利进行,我们十分高兴。你们作为担任这次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做出了杰出贡献,祖国和人民为你们感到骄傲。希望你们沉着冷静,精心操作,圆满完成任务。祖国人民期盼着你们胜利凯旋。费俊龙激动地表示,衷心感谢总**的关怀,衷心感谢祖国人民的支持。我们一定圆满完成任务。4时33分,实时通话结束,大厅响起热烈的掌声。 经典瞬间八:太空问候
16日19时59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与两位航天员通话。陈善广说:“这几天,我们收到全国各界群众和世界各地同胞的来电,向你们表达亲切的问候和祝愿,期盼你们平安归来。”“感谢全国人民,感谢**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聂海胜雄浑的声音,从距离地面343公里的太空传来。
两年前,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独上九霄的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向地球发出问候。短短两年后,中国实现了从一人一天到两人多天的载人航天飞行大跨越。今天,中国航天员再次从太空向同胞致以问候。
此刻,神舟六号的舷窗外一片蔚蓝,正在进行第71圈绕地飞行的神舟六号正掠过南印度洋上空。在此之前,神舟六号飞船曾多次飞越**、香港、**的正上空。
杨利伟在回忆他两年前的神五飞行时说,经过这21个小时的太空之旅,对国家和民族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或许,此刻向同胞发出太空问候的两位航天员,正在接受这同样的心灵洗礼。
经典瞬间九:神舟回家
17日凌晨,位于***四子王旗阿木古朗牧场的主着陆场星光灿烂。这是一段令人焦急的时光,飞船在航行了325万公里之后,正沿着既定的返回轨迹,飞向祖国的怀抱。
4时08分,喀什测控站发现目标,飞船飞入祖国上空。一朵“彩云”出现在广阔的草原上,在1200平方米的主降落伞牵引下,飞船缓缓向预定着陆点飘落。飞船距离地面1米时,反推发动机精确点火。返回舱的速度由8米每秒迅速下降到1米每秒,如同一片羽毛,轻轻地落在草原上。4时33分,飞船返回舱着陆,航天员报告身体感觉良好。
北京飞行控制中心里掌声四起。费俊龙的父亲费长宝由衷地赞叹:“祖国真伟大!”
5时38分,身着航天服的费俊龙自主出舱,聂海胜随后走出,挥动鲜花向搜救人员致意,欢呼声惊醒了草原的黎明。 这一刻,距离神舟六号发射115个小时又32分钟;距杨利伟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后顺利返回两年又22个小时;距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13年又26天。
本文由宠物迷 投稿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方舱医院出来为什么不给做核酸?”
上一篇
二手房过户流程是什么?
下一篇
蜻蜓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