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常识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中药怎么煲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是什么)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一、特殊处理的药物
  1,先煎。目的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毒性,充分发挥疗效。先煎的药物有:(1)有毒药物:乌头,附子,雪上一支蒿,商陆等。(2)矿物类,动物骨类:生石膏,穿山甲,珍珠母等。应先煎15~30分钟。
  2,后下。目的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使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后下药物:(1)薄荷,木香,青蒿,玫瑰花,大黄,钩藤,番泻叶等。一般在煎好前10~15分钟入药即可。
  3,烊化(溶化)。应于其他药物煎得虑出液后,再入药液中溶化。有阿胶,龟胶,鹿胶,蜂蜜,硭硝等。
  4,另煎。贵重药材应另煎。如:羚羊角,人参等。
  5,包煎。花粉淀粉等应包煎。
  二、火候
  一般应“先武后文”
  三、煎药时间
  解表药:头煎时间:10~20分钟。二煎时间:10~15分钟
  滋补药:头煎时间:30~35分钟。二煎时间:20~25分钟
  一般药:头煎时间:20~25分钟。二煎时间:15~20分钟
  四、服药
  1、服药温度
  一般药物宜温服,呕吐或中毒病人所服汤剂宜冷服,解表药宜热服。
  2、服药时间
  滋补药宜饭后服,安神药宜临睡前服,解表药宜趁热服并覆盖衣被,令其出汗
  3、服药剂量
  **一次150ml,每日2次。儿童一次75ml,每日2次。
  还有汤剂煎煮器具应用瓷器,陶瓷等,不锈钢也行。千万别用铜或铁具。

中药怎么熬?可以用高压锅吗?

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1、煎药火候一般先用武火,沸腾后改为文火。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20~30分钟左右。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宜武火急煎,时间宜短,15~20分钟即可。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可煎40~60分钟。 2、中药材在制成饮片前经过了一系列*制,卫生条件已经达标了,不必再用水洗。煎药时不能在中间数次加水,也不能把药煎煳了再加水重煎,煎煳的药物成分遭到了破坏,疗效也因此降低。另外有些药物煎煳以后,产生了其它功效,如荆芥是解表药,煎煳以后变成了荆芥炭,失去了解表作用,反而会产生止血效能。 高压锅和电饭煲不适合煎中药。这些电器多是在高压或密闭的环境中“闷煮”药材,导致药材中的很多成分不能进入药液,大部分留在了药渣中,降低了药效,还可能产生一定危险。 不锈钢锅也不建议用来煎中药。虽然不锈钢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并且比较容易清洗,但是其传热比较迅速,稍不注意,局部就容易烧干,将药熬糊。 扩展资料: 煎中药要用砂锅,最好选用黑砂锅。砂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化学性质稳定,受热均匀,传热缓慢,煎药时锅内的水分不容易蒸发,能很好地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使煎出的药液保持原有功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产生裂纹。因此,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 煎药用水宜选用水质洁净新鲜的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对于加水量,传统上一般以浸泡后淹没药材2-5厘米,如遇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者应酌量加减水量,水应一次加足,不可中途加水,更不能煎干了加水重煎。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中药煎服讲究多 药师教你怎样煎药才正确 人民网-好锅才能煎好药 煎中药时你用错锅了吗? 人民网-熬制中药讲究多 如何正确熬制中药?

怎样熬中药才是正确的

自己熬中药,首先要注意器皿选择,还要把握火候和时间,应根据药效来区别对待。

怎样熬中药

看你这副药的功效了。除了一些特别的需要先煎或者后煎的药材,一般如果是平常的药材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如果是补益为主的就要久一些,半小时到四十分钟。如果是解表的药就要短一些,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就可以了。但是有些药材不拘于此。比如附子一定要先煮,大约多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吧。薄荷呢就一定要后下。也就是快出国的前三五分钟就放进去。香味一出来马上关火。一般药方上都会注明的吧。对了,所有药材之前都要先浸泡上多半个小时。然后用浸泡的水来煮。另外还有需要包煎或者单煎的药方上都会注明。医生在开方子的时候也都会单独说明的。

熬中药的步骤?

器具:砂罐,砂锅最佳——陶瓷,不锈钢可以考虑——勿用铁,铜等器皿;

  清洗:现在药材大多都比较干净,不需要清洗,如果非得清洗的话,请用水快速冲洗一下就可以,切忌浸洗,还有如果有小颗粒的药材,如决明子,车前子等等,小心被冲走;

  浸泡:在煮中药前,记得有这个步骤的啊。浸泡记得只用冷水,最多20多度的温水,不要用开水。浸泡时间半个小时左右,不要太长,特别是夏天,要注意,否则很容易变味的;

  用水:大家都在想,我知道,有人说“3碗水煮成1碗”嘛,呵呵,大家家里的碗未必别人家里的是一样大小吗?未必总量200克的药材和500克的药材用同样的水吗?正确的是应以水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另外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火候: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武火就是大火,文火就是小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时间:一般而言,等用武火使得药水沸腾后再用文火煲药的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复煎: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就可以了。但滋补类的中药,可以煎煮三次。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三遍。大家最好把两道煮出的药水混合,分两次服用,三道的话,也依次类推,这样药效比较均衡些。

立即滤取: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

  其它:

  先煎——有些要需要先煎,通常是矿石类,如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必须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决明、龟板、鳖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钟,再加入其它药材中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等,必须先煎半小时以上(当然,有关附子的问题,这个应该根据医生的具体要求,有的医生不要求先煎),才能达到减毒或去毒之效。此外,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等,也须先煎10-30分钟才能发挥效用。

  后下——后下的药物包括气味芬芳、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檀香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等,通常应在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锅。

包煎——有的药,因为是细粉,容易粘锅或漂浮在药水上,如蒲黄,滑石等,或者有绒毛容易**喉咙,如旋复花等,要求用纱布包煎。

  另煎——有的药材比较贵重,同其他的一起煮有些浪费,所以可以另外煮,然后把药水兑在一起。如人参,西洋参,西红花,虫草等。

  冲服——有些入水就化或者可以同渣服用的药,可以把药水煎煮好好,冲服,如蜂蜜啊,竹沥水,姜水,或者现在有些朋友能够把阿胶或者肉桂打成粉末,直接冲服也可以。

从这里看到的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9749637.html

怎么熬中药才是正确的

1,煎中药,有一种专用的 “药壶” ,陶制品。目的是不使金属离子进入药汤里面,破坏药效。
2,有一些中药需要 “先煎” ,比如磁石、龙骨、石膏、朱砂等矿物性中药。大约先在药壶里面煮 30 分钟,再下其它的中药。
3,有一些中药必须 “绢包” ,比如一些松散的中药,以免在第一次煎煮时随着药汤流失,影响下一次煎煮药汤的药效。
4,有一些中药必须 “后下” ,这些中药都是 易挥发类药物,比如 冰片、麝香等等。待煎煮15 分钟后再加进去,略煎煮 5 分钟,即可。
5,有时还需要 “绢包后下” ,煎煮完毕,拿出来,另外放置。
6,为了充分发挥药效,煎煮前,泡一会儿,使药材充分吸收水分,有效成分充分析出。
7,为了均衡药效,最好一副中药,连续煎煮三遍,把三次的药汤混合后,分成三份,早午晚各服一份。
8,滋补的中药,须小伙慢煎。解表的中药须急火快煎。

怎么熬中药

据我所知,煎服中药的“六步”分别是选煎药罐 、选纯净水 、药材浸泡时长、煎药火候、煎好的中药汁混合和单药材的特殊煎制方法 。“四招”是:煎出的中药汁服多少, 煎出的中药汁是饭前还是饭后服用, 煎出的中药汁宜什么温度服用和煎出的中药汁是否可以加糖同时服用 。 下面做出具体分析: 烤中药有六步 第一步是选择煎药罐。 现在的年轻人对中医饮片器的选择知识很少,特别是城里人、饮片器家一般没有合适的饮片器。 所以,选择煎药罐是关键的第一步,罐最好选择砂罐、瓦罐、陶罐。 搪瓷罐如下。 这些罐子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热量均匀,保温性好,价格便宜。 如果真的别无选择,玻璃和不锈钢材质也可以。 特别注意禁用铜锅、铁锅和铝锅。 因为这些锅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容易与中药内的化学成分相互作用。 用铁锅煎山楂和五倍子等中药,会生成不溶于水的单宁铁,对身体有害。 第二步准备纯水。 煎中药不应该用自来水。 自来水中有漂白化学剂和重金属类,容易和中药生物碱和单宁等反应,所以建议使用纯水。 有好水就有好汤。 准备煎剂水也是重要的第二步。 第三步注意浸渍时间。 有罐子,加水后会起泡。 如果觉得中药脏了,请不要马上冲洗,以免失去药效有效成分。 煎药前,把中药用水浸泡约20-60分钟,让中药吸收水分,这样中药煎煮过程中就能充分溶出有效成分。 但是也要注意,轻而软的中药浸泡时间短,重而硬的中药泡沫浸泡时间长。 另外,也要注意季节。 冬天夏天很短。 第四步是掌握火候。 煎中药时掌握火候是最重要的,煎药像做饭一样,但火候适中,善均五味,味道咸。 只看文烈。 “武火”火力猛,火势急,温度上升快,水分多蒸发。 “文火”火力弱,火势缓慢,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缓慢。 先武后文,适当搅动,沸腾前武,沸腾后文,让中药慢慢煎煮药效成分。 第五步是混合煎好的中药汁。 混合中药果汁口服可以均匀地发挥药效。 例如,酿酒师把头锅和尾水分开,头锅高度的数量很难咽下,尾水像水一样清淡,所以酿酒师一般会充分调配,使酒更有口感。 煎中药一样,药分两次煎,第一次和第二次煎的药汁充分混合后,一天分两到三次服用,保证中药的药物浓度在体内吸收平衡。 第六步掌握特殊的方法。 在单药中,也要注意先煎药、后煎药、包煎药、冲服、矮化等特殊的方法。 1 .先煎获得有效成分降低药物毒性的中药,特别是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因为其质量是硬类、滋补类,所以应该先煎,打破生龙骨、生紫石英、生石决明、鳗鱼、龟甲等。 2、后下方可以得到一些芳香类、容易挥发的药物的最佳药效时期。 这些药物受热不稳定,长时间煎会失去有效成分,所以最好在后下方煎2~5分钟。 示例: 薄荷、砂仁、豆蔻、苦杏仁、生大黄、番泻叶等。 3 .包煎有些中药带毛,混合药汁服用时**喉咙,容易烧焦锅,所以需要用纱布包着煎。 示例: 滑石、旋复花、蒲黄、五灵脂、车前草子、蒺藜揶揄子等。 4 .冲服用于一些中药是粉剂,不要和药罐一起煎。 冲服后,可以直接发挥药物效果。 示例: 三七、川贝、珍珠、苏合香、苯甲酸、琥珀、血淋淋、牛黄等。 5 .在即将董化之前,将橡胶类药物放入水或煎的药液中溶解,加入煎好的药液中和后内服。 例如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糖浆等类。 如何吃药有四招 煎的中药汁多少钱? 第一招: 将药汁约300-500ml左右煎2次,一天分2~3次服用结束。 煎的中药汁是饭前还是饭后? 第二招: 平时早晚分两次服用,但防虫剂、脾胃调整药、感冒出汗等中药建议在饭前服用。 滋补药,对胃肠有**性的中药建议饭后服用。 煎的中药汁在什么温度下服用比较好? 第三只招: 热**最好放凉服用(如四虎汤)。 寒**应该热服,发散攻击帮助药力。 血脉通络达筋骨者应热服,涩固精止血剂应放凉服用。 厌倦解暑的药剂应该热服,解表的药是辛散之品,功能应该疏散肌表,热服。 清热药和消暑药最好放凉服用。 热病用的寒药要温服,大寒病用的热药要冷服。 煎的中药汁可以加糖同时服用吗? 第四招: 中药果汁多味道苦,也有人喜欢加糖服用,加糖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特别是慢性胃病,不能像上述那样给腹部容易膨胀的患者加糖,容易引起胸闷的腹部膨胀。 吃药后嘴里难受的话,用清水漱口就好了。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饮片法中也是一样,为了吃中药精华,取得最佳疗效,必须掌握科学的饮片方法,按照医生的指示服药。

中药怎么熬

中药煎煮具体方法:             1、先用冷水(高出药面少许)充分浸泡20~30分钟,目的是使药物完全渗透,煎煮时便于药物有效成份溶解。
2、煎药前,水不足时需再加水,以水高出药面3--4厘米为易。
3、大火煮开后,再慢火(小火)使药液保持较小沸腾即可。从煮开后算起,时间约20分钟。
4、以上为头煎,倒出煎好的药液,再加冷水(等砂锅稍**后再加水,这样砂锅不易破裂。)量比头煎时稍少,大火煮开,再小火煮约15分钟即可。些为二煎。
5、头煎、二煎药液合起来(约300~500毫升),分数次温服。
希望能帮上你。

中药可以用电饭煲煲吗?

电饭煲是不适合煲中药的,因为大多数电饭煲的内胆都是铝合金的,在熬药的时候,铝合金会很容易与药里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副作用,影响药效。 中医比较讲究煎药的器具,一般来讲用陶瓷的、不锈钢的容器皆可煎中药,不会影响中药的疗效,而用一般的铝制电饭锅,可能吸附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或破坏有效成分,影响治疗的效果,一般不建议使用。 最佳煎煮器当然还是传统的瓦罐、沙锅,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锅、铁锅和铜锅,以防止这些活跃性强的金属器皿与药物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传统的沙锅、瓦罐以及陶瓷,不会与各种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且传热均匀缓慢,煎出的汤剂质量好。 扩展资料 煲煮中药四大误区 一、器具:避免用铁制锅具煲药 煲中药一般选择用砂锅,避免用铁制锅具。用砂锅煲中药是最科学的用具,因为砂锅是陶制品,不会产生化学反应。然后把需要煲的中药饮片放进砂锅中。 二、加水:凉水放置半天后再来使用 煲中药用的水一定是凉水(至于是用自来水还是用纯净水,就看各位的条件了,推荐是用纯净水或自来水放置半天再用),不要用开水,加3~4碗水(一般是浸过药面约1中指末节),把中药完全浸泡,最好浸泡半小时再煲。 三、煲药:火候不宜一成不变 中药泡好后,放在火上开始煎煮。在中药煮沸之前用武火(大火),煮沸之后转为文火(小火)慢慢煎煮,根据不同的药物性质决定煎煮的时间。 翻渣:加水量减半如煲干了应弃药 即煲第二次。第二次煲,加水量大概是第一次的一半左右,是煲20分钟左右,煲完看看药汤多不多,如果不多就可以直接倒出来。若药汤较多,可以再多煲一会儿。 发表解肌的药物一般不翻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药煲法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中药的正确熬制方法

标签:宠物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