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化料素作用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复合肥,尿素属于什么肥料?(复合肥,尿素属于什么肥料类)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复合肥料属于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尿素属于含氮量最高的肥料。 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尿素是哺*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扩展资料: 尿素用途 1、调节花量 为了克服苹果地大小年,遇小年时,于花后5-6周(苹果花芽分化的临界期,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叶片含氮量呈下降趋势)叶面喷施0.5%尿素水溶液,连喷2次,可以提高叶片含氮量,加快新梢生长抑制花芽分化,使大年的花量适宜。 2、防治虫害 用尿素、洗衣粉、清水4:1:400份,搅拌混匀后,可防止果树、蔬菜、棉花上的蚜虫、红蜘蛛、菜青虫等害虫,杀虫效果达90%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合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尿素
车用尿素的作用是净化尾气。
车用尿素相关介绍:
车要加尿素是针对柴油发动机的车,因为柴油发动机会排出有害气体氮**合物,造成环境污染,人类长期吸入这种废气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为降低这种危害,所以使用柴油发机的车就要加尿素,加尿素有一个催化的功能,遇到氮**合物就会产生化学反应,把氮**合物化成氮气和水然后排出来。
催化还原反应:
合格的尿素溶液为NOX以32.5%的超纯度尿素及纯水合成。车用尿素溶液通过与NOX产品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将其转化成氮气、氧气、水,从而减低氮**合物的排放。适用于所有欧IV、欧V排放的柴油发动机SCR系统。
氮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营养价值,特别能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氮是农作物体内蛋白质的主要成份,没有氮,就不能形成氮白质,没有蛋白质也就不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 尿素的使用方法: 1、平衡施肥 尿素是纯氮素化肥,不含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中的磷、钾,因此,做追肥时应在测土化验的基础上,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平衡施入氮、磷、钾肥。先把作物全生育期所需的全部磷、钾肥和部分(30%左右)氮肥结合整地底施。 再把剩下70%左右的氮肥作为追肥施入,其中作物的需肥临界期、最大效率期追施60%左右,后期追施10%左右。只有氮、磷、钾3种肥料合理配合、科学施入,才能使追施尿素的利用率提高。 2、适期追施 在农业生产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不合理的施肥现象:每年开春后的小麦返青期,农户借浇返青水的机会将尿素撒施或冲入麦田;玉米苗期,农户在雨前将尿素撒入田间;白菜苗期随浇水将尿素冲施;番茄苗期浇水时冲施尿素等。 这样追施尿素,虽说肥料用了,但浪费现象严重(氨气挥发,尿素颗粒随水流失),还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小麦、玉米后期倒伏、番茄“吹花”、白菜包心推迟等**现象发生。每种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都有一个特定的临界期(即作物对某种元素吸收特别敏感的时期)。 此期缺肥(氮、磷、钾),作物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影响巨大,即使以后再施入充足的肥料,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也无法逆转。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大效率期,即此期施肥作物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最高。 由以上分析可见,只有在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追肥,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作物达到高产、优质。 3、适时追肥 尿素为酰胺态肥料,需要转化为碳酸铵被土壤胶体吸附,进而被作物吸收,这一过程需要6~7天,此间尿素首先被土壤中的水分溶化,后缓慢转化成为碳酸铵。 因此,尿素做追肥施用时,应在作物的需氮临界期和肥料最大效率期前1周左右施入,不可过早或过迟。 4、深施覆土 施用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尿素随水流失、氨气挥发等氮素损失现象,浪费肥料,耗费人工,还极大地降低了尿素的利用率。正确的施用方法是:在玉米、小麦、番茄、白菜等作物上施用,应在距离作物20厘米处,挖15~20厘米深的*,将肥料施入后用土盖严,在土壤不是太干旱的情况下7天后浇水。 当土壤干旱严重确需浇水时,应小水轻浇1次,不可大水漫灌,以防尿素随水流失。在水稻上施用时,应采用撒施,施后保持土壤湿润,7天内不能灌水,待肥料充分溶化被土壤吸附后,可浇1次小水,而后再晾晒5~6天。 5、叶面喷施 尿素易溶于水,扩散性强,易被叶片吸收,对叶片损伤较小,适合做根外追肥,可结合作物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喷施。但做根外追肥时,应选择缩二脲含量不超过2%的尿素,以防损伤叶片。根外追肥的浓度因作物不同而有差别。喷施时间宜在下午4时后,此时蒸腾量小,叶面气孔逐渐张开,有利于作物对尿素水溶液的充分吸收。 扩展资料: 尿素的使用禁忌: 1、忌与碳铵混用 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值为8.2~8.4。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因此,尿素与碳铵不宜混用或同时施用。 2、忌地表撒施 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要经过4~5天的转化才能被利用,大部分氮素容易在氨化过程中挥发掉,一般实际利用率只有30%左右,如果在碱性土壤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撒施,氮素的损失会更快更多。 而且尿素浅施,易被杂草消耗。尿素深施,融肥于土,使肥料处于湿润的土层中,有利于肥效的发挥。作追肥应*施于苗旁或沟施在苗侧,深度应在10~15cm左右。这样,尿素集中在根系密集层,便于作物吸收利用。试验证明,深施比浅施能提高尿素的利用率10%~30%。 3、忌作种肥 尿素在生产过程中,常产生少量的缩二脲,当缩二脲含量超过2%时就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害,这样的尿素进入种子和幼苗中,会使蛋白质变性,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故不宜作种肥。若必须作为种肥施用,要避免种、肥接触,并控制用量。 4、忌施后马上灌水 尿素属酰胺态氮肥,它要转化成氨态氮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转化过程因土质、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不同,时间有长有短,一般在经过2~10天才能完成。若施后马上灌排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尿素就会溶解在水中而流失。一般夏秋季节应在施后2~3天才能灌水,冬春季节应在施后7~8天后浇灌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尿素
氮肥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生物总量和经济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营养价值,特别能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氮是农作物体内蛋白质的主要成份,没有氮,就不能形成氮白质,没有蛋白质也就不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 尿素的使用方法: 1、平衡施肥 尿素是纯氮素化肥,不含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中的磷、钾,因此,做追肥时应在测土化验的基础上,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平衡施入氮、磷、钾肥。先把作物全生育期所需的全部磷、钾肥和部分(30%左右)氮肥结合整地底施。 再把剩下70%左右的氮肥作为追肥施入,其中作物的需肥临界期、最大效率期追施60%左右,后期追施10%左右。只有氮、磷、钾3种肥料合理配合、科学施入,才能使追施尿素的利用率提高。 2、适期追施 在农业生产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不合理的施肥现象:每年开春后的小麦返青期,农户借浇返青水的机会将尿素撒施或冲入麦田;玉米苗期,农户在雨前将尿素撒入田间;白菜苗期随浇水将尿素冲施;番茄苗期浇水时冲施尿素等。 这样追施尿素,虽说肥料用了,但浪费现象严重(氨气挥发,尿素颗粒随水流失),还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小麦、玉米后期倒伏、番茄“吹花”、白菜包心推迟等**现象发生。每种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都有一个特定的临界期(即作物对某种元素吸收特别敏感的时期)。 此期缺肥(氮、磷、钾),作物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影响巨大,即使以后再施入充足的肥料,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也无法逆转。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大效率期,即此期施肥作物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最高。 由以上分析可见,只有在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追肥,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作物达到高产、优质。 3、适时追肥 尿素为酰胺态肥料,需要转化为碳酸铵被土壤胶体吸附,进而被作物吸收,这一过程需要6~7天,此间尿素首先被土壤中的水分溶化,后缓慢转化成为碳酸铵。 因此,尿素做追肥施用时,应在作物的需氮临界期和肥料最大效率期前1周左右施入,不可过早或过迟。 4、深施覆土 施用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尿素随水流失、氨气挥发等氮素损失现象,浪费肥料,耗费人工,还极大地降低了尿素的利用率。正确的施用方法是:在玉米、小麦、番茄、白菜等作物上施用,应在距离作物20厘米处,挖15~20厘米深的*,将肥料施入后用土盖严,在土壤不是太干旱的情况下7天后浇水。 当土壤干旱严重确需浇水时,应小水轻浇1次,不可大水漫灌,以防尿素随水流失。在水稻上施用时,应采用撒施,施后保持土壤湿润,7天内不能灌水,待肥料充分溶化被土壤吸附后,可浇1次小水,而后再晾晒5~6天。 5、叶面喷施 尿素易溶于水,扩散性强,易被叶片吸收,对叶片损伤较小,适合做根外追肥,可结合作物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喷施。但做根外追肥时,应选择缩二脲含量不超过2%的尿素,以防损伤叶片。根外追肥的浓度因作物不同而有差别。喷施时间宜在下午4时后,此时蒸腾量小,叶面气孔逐渐张开,有利于作物对尿素水溶液的充分吸收。 扩展资料: 尿素的使用禁忌: 1、忌与碳铵混用 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值为8.2~8.4。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因此,尿素与碳铵不宜混用或同时施用。 2、忌地表撒施 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要经过4~5天的转化才能被利用,大部分氮素容易在氨化过程中挥发掉,一般实际利用率只有30%左右,如果在碱性土壤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撒施,氮素的损失会更快更多。 而且尿素浅施,易被杂草消耗。尿素深施,融肥于土,使肥料处于湿润的土层中,有利于肥效的发挥。作追肥应*施于苗旁或沟施在苗侧,深度应在10~15cm左右。这样,尿素集中在根系密集层,便于作物吸收利用。试验证明,深施比浅施能提高尿素的利用率10%~30%。 3、忌作种肥 尿素在生产过程中,常产生少量的缩二脲,当缩二脲含量超过2%时就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害,这样的尿素进入种子和幼苗中,会使蛋白质变性,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故不宜作种肥。若必须作为种肥施用,要避免种、肥接触,并控制用量。 4、忌施后马上灌水 尿素属酰胺态氮肥,它要转化成氨态氮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转化过程因土质、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不同,时间有长有短,一般在经过2~10天才能完成。若施后马上灌排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尿素就会溶解在水中而流失。一般夏秋季节应在施后2~3天才能灌水,冬春季节应在施后7~8天后浇灌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尿素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复合肥,尿素属于什么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