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猫是在东汉末年(约公元220年)传入中国的。根据历史记录,当时来自西域的国家,如大秦(古罗马),向汉朝进贡了一种被称为“狸猫”的动物,这便是现在我们所知的猫。这是中国关于猫的最早记载。这种狸猫拥有灰白色的身体和特别长的尾巴,体型较现在的家猫为大。
2、猫是大概在4000多年以前传入中国的。猫在四千多年前就已经进入中国了。1990年山东临淄的一处遗址中,在新石器时代的灰坑内也发现一块动物的下颌骨,并附带第一前臼齿,生物学家鉴定认为也属于家猫的遗骨,其牙齿端部不甚锋利,已有较高的驯化程度。
3、猫是在汉朝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的。 据史料记载,当时一位名叫郅支乾的西域国王,向汉武帝献上了一对名为“揶叶”的动物,其中就包括一只猫。 这是猫首次被正式介绍到中国。当时的人们对猫并不熟悉,甚至认为它们是“豹子”中的一种,而对于这种新奇的动物,人们既好奇又敬畏。
4、猫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进入中国了。1990年山东临淄的一处遗址中,在新石器时代的灰坑内也发现一块动物的下颌骨,并附带第一前臼齿,生物学家鉴定认为也属于家猫的遗骨,其牙齿端部不甚锋利,已有较高的驯化程度。考古研究所学者还指出家猫的驯养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5、猫是在东汉末年(公元220年左右)传入中国的。据史**载,当时西域的国家大秦(又称罗马帝国)向汉朝进贡了一种名为狸猫的动物,即现在所说的猫。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猫的记载。狸猫是一种身体灰白色、尾巴特别长的猫科动物,与现在的家猫相比,体型较大。
猫一直作为人的生产工具,直到唐宋时期,人们驯养猫才逐渐淡化其捕鼠的功能,猫逐渐成为陪伴人们的“宠物”。需要注意在唐宋时期,猫和狸的称谓是并存的,那时还称猫为“狸*”,狸*是人们对猫的一种爱称,显示出猫可通人意,供人驱使的意思。可见猫是经过驯化的狸。
猫的历史可谓悠久 据史料记载,大概在战国时期,便有人开始养猫,那时的猫并不是宠物,只是人们用来保护庄稼和家一种工具。因为猫捕鼠的能力很强,在那个农业时代,害虫猖狂的时代,养一只猫是很多人选择。猫因为会抓老鼠,因为它的忠诚而被人们饲养。
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开始驯化猫,并将之作为家禽饲养。由于猫的行为谨慎、神秘,以及眼睛在不同光线条件下能清晰视物的能力,古埃及人将猫视为神圣的动物,尊奉为月亮女神巴斯特的化身。
有些资料声称,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驯养家猫,而另一些资料则表明,家猫是在唐代从西亚引进的。中国开始饲养家猫的时间比其他地方稍晚,大约是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在西周时期,就有关于猫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礼记》、《吕氏春秋》等文献,都有养猫捕鼠的描述。
护国忠义庙为前后两重院落,建筑面积为1650平方米。主殿为两连房,黄琉璃瓦覆顶,龙凤和玺彩绘,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东西两侧建有配殿。《宸垣识略》中记载:护国忠义庙在观德殿东,塑关帝立马像。林木*翳,周围多植奇果。护国忠义庙为供奉武圣关公而设立。
皇家关帝与关帝祭祀专题展的地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公园内,具体来说是景山西街44号南门(景山公园)内。这个专题展位于景山公园的古建筑院落中,这个院落始建于明代,又被称为护国忠义庙,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整个院落占地面积达到1710平方米,前后有两重院落,分别供奉关帝和祀真武大帝。
北京景山公园景点介绍 景山的主要建筑有:三座园门(景山门、山左里门、山右里门);祭祀孔子的绮望楼;五座峰亭(观妙亭、周赏亭、万春亭、富览亭、辑芳亭);景山山后的寿皇殿;东侧的永思殿和观德殿以及护国忠义庙。景山公园地处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占地23公顷。南与紫禁城的神武门隔街相望,西邻北海公园。
从公园东门进,直接奔景山而去。沿着台阶向上攀登,登上景山五座亭子中的最高建筑“万春亭”,登高远眺,故宫的全景就尽收眼底了。
园内景点院落(寿皇殿、观德殿、护国忠义庙)8:00至18:00开放,17:30停止进入,逢周一关闭(法定节假日除外)。11月1日-3月31日:6:30至20:00开放,19:30停止入园;园内景点院落(寿皇殿、观德殿、护国忠义庙)8:30至17:00开放,16:30停止进入,逢周一关闭(法定节假日除外)。
**历史文化的厚重**:景山公园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中心点上,曾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宫后苑。公园内保存着寿皇殿、观德殿、护国忠义庙、绮望楼等古迹文物,这些都是对明清皇家文化的见证,赋予了景山公园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由宠物迷 宠物之家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宠物猫里面是哪个朝代(宠物猫里面是哪个朝代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