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常识

文化遗产和非文化遗产有什么区别?

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遗产不包括哪些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文化遗产和非文化遗产有什么区别?(非文化物质遗产和文化物质遗产的区别)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文化遗产和非文化遗产有什么区别?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本的区别是:1、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3、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群)和人类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物质文化遗产(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传统文化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文化遗产和非文化遗产有什么区别?

传统文化不一定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父母遗产可以不分给子女吗?

不一定。一般情况下,子女都可以继承父母的遗产。但有如下几种情形之一的,子女无法继承父母的遗产: ①按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开始后,有遗嘱的,按照遗嘱办理。如果遗嘱人通过遗嘱将自己的财产留给某些继承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人,其他继承人(包括遗嘱人的子女)就无法继承遗产。 ②如果子女具有《继承法》第七条丧失继承权的情形之一的,就丧失了继承权,无权继承父母的遗产。 ③按照《继承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因此,子女有能力赡养父母而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可以不分遗产。 《继承法》相关规定: 第七条: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 (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三)遗弃被继承的,或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第十三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第十六条: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到目前为止我国公布了几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目前已发布了四批,时间如下: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白蛇传传说、阿诗玛、苏州评弹、凤阳花鼓、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共518项。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高邮民歌、陕北民歌、梁山竹帘等共510项。
2011年6月10日,国务院发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其中包括:弥渡民歌、翼城琴书等共191项。
2014年7月16日,国务院发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298项,其中新入选151项,扩展项147项。其中包括:卢沟桥传说、鬼谷子传说等。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文化遗产和非文化遗产有什么区别?

标签:宠物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