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蛋饽饽的做法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红枣红豆大饽饽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吃视频(红枣红豆大饽饽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吃视频下载)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食材 面粉500g 水250g 酵母5g 红豆500g 红糖适量 制作时间:30分钟-1小时 用餐人数: 步骤 1 先将红豆清洗干净,用清水浸泡**至涨大 2 红豆中加入清水,大火煮开,然后小火慢慢煮至红豆变软并且只剩下极少水量 3 用勺子将红豆略微挤压,变成还有一些红豆颗粒的红豆泥。 4 向红豆泥中按照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红糖,搅拌均匀,即成红豆馅儿 5 酵母用水化开,加入面粉,和成光滑的面团 6 放在温暖湿润的地方发酵至原来的3倍大小 7 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不断揉至光滑且内部无气泡。 8 将揉好的面团分成均匀的8等份 9 将做好的红豆馅儿也分成均匀的8等份,揉圆待用。 10 取一份面团,揉圆,擀成面片 11 放上一份红豆馅儿。 12 收口,捏口朝下,将包好的饽饽整理成圆形 13 先在饽饽正上方挑一个小面环出来,我们管这个小面环叫做“鼻子”。 14 然后将大小合适的红枣切成枣丝 15 取枣丝塞到小面环中,并且按照这种方法在饽饽的四周再做出4个类似的。 16 做好的饽饽是这样的 17 把饽饽都做好 18 放入蒸屉中,二次饧发,之后大火蒸开,中火蒸15分钟即可
1.主料集合。
2.先把干白菜提前用水煮一下回软。
3.把干白菜剁碎。
4.剁好的干白菜用屉布把水分拧干。
5.韭菜切末。
6.把干白菜、韭菜、虾皮、葱、十三香、各种油、盐放一起搅拌均匀。就是我们普通的瓣馅,怎么好吃怎么弄就行了!
7.拌好的馅团成180g的球形。
8.玉米面用开水烫面60%,再用凉水和成团。
9.和好的玉米面也分成140g的面团。
10.用左手拿起一个玉米面团按成薄片。
11.在玉米面面片中放一个菜团。
12.用双手用力往上团,直到把馅料包严实了。这是一个熟练活哈!
13.包好的菜饽饽。我老公包的是一绝!佩服他。
14.这是一款用锅蒸制的菜饽饽。把屉布用水洇湿铺好。
15.把包好的菜饽饽有间距的放到蒸锅里面。
16.盖上盖子,上气20分钟接锅。
17.这是一款直接用饼铛烙制的菜饽饽。在饼铛里面放油和水。
18.把包好的菜饽饽放到锅的侧面贴上,这叫贴饽饽。
19.盖上锅盖小火20分钟。中途要不停的转锅,为了受热均匀,不要烙糊了。
20.用饼铛烙的接锅了!薄皮大馅,贴勃勃下面是酥脆的!适合年轻人食用!
21.这是用蒸锅做的菜饽饽,出锅后在用饼铛烙一下。上面软下面脆,适合老年人食用!
1.把玉米面加入半碗黄豆面搅两下放入暖壶的水也就是放了一段时间的开水烫面,用筷子把面搅匀,要保证没有干面,都要沾到水,不要太干,要不然蒸出来的饽饽也会硬,烫好的面盖上盖子闷两个小时,一般我都是晚上烫面中午蒸也可以晚上蒸
2.把3分之一勺小苏打放一丁丁水稀释,加入玉米面里搅匀
3.抓所有玉米面一把一个,揉成团放入锅里,形状随意可以原型可以椭圆形
4.大火蒸20分钟就可以出锅了,刚出锅时表皮有点黏,放一下就好了
玉米面、黄豆面、小米面用温水加少许酵母和好面团。 静置半小时后手上沾少许油压成饼状。 平底锅少许油,压扁。 贴好的饽饽一面金黄酥脆,一面暄软豆香。 .佐以蒸好的咸鱼,美味又健康。
1和好面团,温暖的地方发酵。2 将发好的面团进行揉面,揉的使劲越长越好吃 做大枣饽饽。3上锅蒸45分钟左右,根据大小不同时间自己调节。
用料
主料
玉米面(黄)250克
猪肉100克
辅料
虾皮
50克
萝卜缨(白)
200克
韭菜
200克
调料
食盐
5克
味精
3克
甜面酱
5克
植物油
10克
五香粉
5克
饺子馅调料
5克
菜饽饽的做法
1.萝卜缨择洗干净(提前用热水稍微烫一下)
2.玉米面放盆中,倒入开水,边倒边搅拌,搅至玉米面成颗粒状,基本看不见干粉即可
3.用手揉匀,盖上盖子醒30分钟,焯好的萝卜缨捞出控净水分,切成碎粒
4.锅中放植物油,将切好的猪肉炒至出油
5.切好的萝卜缨和韭菜放盆中,加少许猪油(要想做好的菜饽饽好吃,猪油是必不可少的,这次用的猪油,是用猪肥膘肉练的,只加少许就可以,不用太多,因为还要加一些食用油)加五香粉
6.加饺子馅调料、少许味精、植物油
7.少许甜面酱、适量盐
8.最后放虾皮,将馅拌匀
9.准备一盆清水,手上先沾凉水,拿一块玉米面,拍扁,放适量拌好的馅
10.双手配合,将馅包到玉米面中,蒸锅放水,将包好的菜饽饽放锅中
11.蒸锅上汽以后蒸20分钟,关火即可
农家菜—蒸饽饽蒿的做法步骤
1
野外挖的 饽饽蒿,摘好,洗净。用刀切一下。
2
在切的饽饽蒿上撒上干的玉米面。因为洗净的饽饽蒿上有水,玉米面自然裹在饽饽蒿上。
3
用手拌匀。
4
放入大蒸锅中。大火蒸,水开后再蒸十分钟。
5
蒸熟的饽饽蒿。
6
将蒜捣碎,加生抽,香油。蒸熟的饽饽蒿沾蒜。
饽饽是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饽饽是用粘米 做成的。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等。豆面饽 饽是用大黄米、小黄米磨成细面,再加进豆面蒸制而成 。这种饽饽颜色金黄,有粘性,味香可口。苏叶饽饽是 用粘高粱面和小豆的豆泥混合拌匀,外面用苏叶包起来 蒸熟的,有一种苏叶的特殊香气,别具风味。粘糕饽饽 是用大黄米浸泡之后磨成面,在黄米面中间包上一些豆 泥蒸熟后则成。这种饽饽用油煎着吃,或蘸着糖吃都行 ,既香又甜。 满族的饽饽很耐饿,携带方便,风味独具,至到今 天仍是颇为风行的食品。 蒙族、回族、汉族等多民族居住区,特别是满、蒙等少数民族和当地百姓都喜欢吃饽饽。在承德最受欢迎的是油酥饽饽、混糖锅饼、叉子火烧、丝糕等被当地人誉为满族饽饽四绝。 满族人习惯把许多面制食品称为“饽饽”。制作方法分为蒸、烙、烤、煮等。据清代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记载:“饽饽,古之铧锣也”。又据《升庵外集》:“北人呼为波波,南人呼为镆镆。今京中书为饽饽,有硬面饽饽、发面饽饽......”。 承德满族人吃饽饽已有300多年历史。清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每年来避暑山庄消夏,主食几乎都要吃饽饽。据乾隆44年(公元1779年)和嘉庆25年(公元1820年)《驾幸热河哨鹿节次照常膳底档》记载:“乾隆和嘉庆就餐用过“匙子饽饽、”、“油酥饽饽”、“芦花饽饽”、“奶油饽饽”、“澄沙饽饽”、“白面丝糕”等不下20多个品种。 乾隆末年,一些御厨离宫休致到承德街定居,有的就在本市开设饭馆和点心铺,专以制作饽饽为生。到清末**年间,承德街专营饽饽店铺已有几十家,业主大部分为御厨的徒弟和满族和回族兄弟。较有名气的有王家名盛馆、二道牌楼陈记烧饼铺、杨家澄沙包、张三把大锅饼、满把烧麦、马家烧麦馆等。承德艺人张登顺的“混糖锅饼”远近驰名。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承德地方风味小吃和满族饽饽越来越受当地百姓和旅游者的青睐。市内各饭店酒楼都有经营,并且已形成了五条胡同、陕西营、大、小佟沟、南园路、北兴隆街、石洞子沟等食品一条街。经营满族饽饽四绝的小吃摊点遍布各条街巷,深受群众欢迎。 油酥饽饽制作方法是,用精粉、白糖、豆油、香油、桂花、青红丝等,分为和面、制酥、卷馅、烤烙四道工序。特点是酥脆、松软、有层次。 混糖锅饼制作方法是,面粉加水和面肥和匀发酵,然后加碱至不酸时,将白糖、红塘、白果、桂花、香油掺在一起搅匀,放入面团中揉均。分做坯、烤、烙即成。特点是可长期保存,便于携带,是乡间馈送亲友的礼品。 丝糕的制作方法是将白面和匀发酵,在加碱后再加入白糖,揉匀,上屉蒸。特点是清香爽口,甘甜松软。 叉子火烧的制作方法分为搓酥、和面、制坯、烤烙四道工序。这四道工序要求都非常严格,有一道工序做不好,就影响下一道工序。最后用温火烤烙至微**即成。特点是酥香微咸、松脆适口,易于保存 酸汤子也是满族的传统饽饽食品。它是用玉米面经 过发酵后做成的。先用水把玉米泡开,磨成水面,再用 布袋过掉渣滓,水面置桶里发酵,待到有酸味时,用漏 斗或机器挤成面条状,煮熟即可食用。有时发酵过大, 略有酸臭味,故又称“臭米子”。在辽宁叫“(左火右 叉)子”。东北城乡,还设有(左火右叉)子馆,专营 “臭米子”。 萨其玛是驰名全国的满族糕点。其前身,是满族的 一种传统糕点——搓条饽饽。制作搓条饽饽先把蒸熟的 米饭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锤反复打成面团,然后蘸黄豆面 搓拉成条状,油炸后切成块,再酒上一层较厚的熟黄豆 面即成。搓条饽饽是昔日满族的重要供品,所以也称为 “打糕穆丹条子”。后来,用白糖代替了熟豆面,成了 “糖缠”,更名为萨其玛,人们又称其为糖蓉糕。这种 饽饽色、香、味、形具佳,深受人们的喜爱 满族饽饽品种繁多,各有特色。金黄的小窝头,酥 脆的炸馓子,松软的淋浆糕、细腻的大盆糕,此外,还 有金丝糕、太阳糕、凉糕、酒糕、春饼等等,数不胜举 ,各领风*,都是满族的传统风味。 2.山东胶东地区,圆形的馒头称为饽饽。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红枣红豆大饽饽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吃视频”
上一篇
鹦鹉拉稀,没精神,该怎么办?
下一篇
有机硒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