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大田九层粿的做法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福州九层粿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吃(福州九层粿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吃视频)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用料 主料 大米200克 清水200毫升 辅料 白砂糖 40克 胡萝卜 1/2根 福州九层粿的做法 1. 大米洗净以后,加适量清水浸泡4个小时,清水以没过大米表面2cm为宜 2. 将浸泡好的大米再次洗净后沥干水分,添加进料理机中,加入200ml清水 3. 反复研磨成细米浆,装碗备用 4. 将1/2根胡萝卜洗净,去皮,切块,用原汁机或榨汁机榨成胡萝卜汁 5. 将研磨好的细米浆一分为二,在其中一份米浆中添加胡萝卜汁 6. 搅拌均匀成胡萝卜米浆 7. 在另一份米浆中添加同样份量的清水,搅拌均匀 8. 在白米浆加入20g白砂糖 9. 胡萝卜米浆中加入20g白砂糖 10. 取450ml耐高温乐扣乐扣保鲜盒,倒入少量食用油,均匀抹满保鲜盒的四壁和底部 11. 倒入50ml左右的白米浆 12. 蒸锅里倒入适量清水,将装有白米浆的保鲜盒 13. 蒸7-10分钟待第一层米浆熟,浇入50ml左右胡萝卜米浆 14. 蒸7-10分钟待第二层米浆熟,浇入50ml左右的白米浆,此为第三层,以此类推,直至浇满9层 15. 待第三层米浆熟,浇入50ml左右的胡萝卜米浆,此为第四层,以此类推,直至浇满9层 16. 待9层米浆浇满蒸熟,放入冰箱冷藏 17. 待九层粿**即可脱模,切块食用 烹饪技巧 tips:1、米浆的颜色可以根据个人喜欢更改,可以用菠菜汁,红菜头汁等等有颜色的蔬菜做天然染色剂,也可以做出九层都不同颜色的九层粿2、咸的九层粿一般只用白米浆,添加适量食盐,做法同样是浇九次米浆3、蒸九层粿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等到一层米浆完全熟透以后再浇第二次4、在蒸米浆的同时,要时不时搅动生米浆,以免米浆分层沉底和白糖沉底5、也可以在米浆快要磨好的时候把白砂糖添加进米浆一起研磨,这样白砂糖就能均匀和米浆融合6、大米尽量选择不怎么粘的大米,细长的清香稻之类的大米
原料配方:
在来米40克,蓬来米40克,紫米40克,太**4克,水190克,白糖60克。
大田县九层果的做法:
1. 各米洗净泡水至少数个小时或隔夜
2. 蓬米、太**、糖、水都分成等份
3. 在米与一半的蓬米混合后秤重,算出份米含水量多少?等一下要部份的含水量自1/2水重中去,也为紫米+1/2蓬米做相同的工作.
4. 米与减重过后的水混合用果汁打碎,倒出后分与太**与糖混合,时你应该有紫色米浆与白色米浆各一份(如果你跟我一样不常做,这时我建议你量一下浆重,而可以毛算出每一份的浆重是多少?比如说我的紫色有五份而白色就只有四份)
5. 水烧开后就可以蒸,蒸前先容器抹些油,然后就一次一种色的粉浆入锅去蒸,直到蒸完!
6. 等全凉后就可以切片食用
介绍几个福州好吃的地方供食客们参考
1、井大路比比香对面的大食馆,水煮田鸡,拍黄瓜,酸辣粉,实在好吃。水煮田鸡一定要沾店里特指的调料。
2、福州叫破店的吃店颇多,最早成名的大概要数古田支路的那家海鲜店了,续而但凡是没什么名字却有好吃的东西的店,也就冠以破店一说。朱紫坊的那家蹄膀店正是这样没名没姓地被大家爱了很多年。找这家店,得要费点功夫,晃在**如云的津泰路上,小心点留意一个小岔道,转进去,那就是福州市**局鼓楼分局哦。别心虚,过了桥看到局子的大门,往左一拐,嘿嘿,别有洞天啊,一溜小吃店,记得眼神要拿准了,中间那家才是正牌。估计是大家老是抱怨找不到地方,老板终于挂起了一个小招牌,上曰:朱紫坊蹄破店,圆圆的招牌里三个大蹄膀,看得大家心领神会。
3、东泰路郑记重庆米线店,里面的重庆米线味道不错,配一碗冰粉,爽。
4、东泰路香香川菜馆的**田鸡,蚂蚁上树不错,尤其蚂蚁上树印象特别深刻。
5、辣不辣酸菜鱼(总店在古田支路),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酸菜鱼。(淡如风:酸菜鱼我还是喜欢毛家湘菜的呀,离那也不远,在元洪大厦后面.)
6、五一广场买电动车那条街,九频道新疆菜馆的羊肉串(已经搬到铜盘路),红扒羊蹄,大盘鸡,爆炒羊头肉都不错,价格也实在。
7、晋安河边的实达温泉公寓门口的天山雪,大盘鸡不错。
8、鼓东路上的苗家酸汤鱼火锅,那个鱼很怪,怎么煮都很嫩,汤味道也特别,一段时间不去九有点想去。就是偏贵了一点。
9、庆城市场门口依土捞化对面那个榕城古街牛杂店,大家都说依土好吃,我觉得古街比依土更好,里面的煎包也很不错。
10、别有天茶艺居的萝卜酥饼,是我吃过最香的萝卜酥饼,现作现吃,端上来烫手的很。另外,别有天的杭州菜也很精致,不过在那里喝茶实在冷清。
11、京门大酒楼的醉鸡,用一个小酒坛子封着,味道很醇,也很新鲜。 京门大酒楼改做杭州菜了,体育中心的知味馆也是做杭州菜的,还有天福酒店的酒楼等(安于食淡提供)
12、大利嘉城对面一条小路里面的建瓯光饼很香,一块钱四个还是五个,里面夹着霉干菜,我每次去都要去买两块吃吃看。
13、红叶蛋糕的波士顿派很不错,看起来不起眼,吃起来口感极好,一块九块多好像。
14、屏东东方红附近有一个“榕树下”,那个小店在福州也蛮有名的,那里的猪腰卤面我喜欢,上次跟一群朋友去,外地朋友很惊讶,你们连面条都能做成甜的,可是一吃就放不下筷子了。
15、工会大厦边上的百味馆,里面的粉干煮的真好吃,加了泥鳅,糟,酸菜,我在闽清吃过一直恋恋不忘,没想在福州也吃到了。
16、水煮鱼吃来吃去还是东泰路的东泰川菜馆作得最好,但是也最贵,一斤16元。原来鼓东路的重庆小辣椒作得也不错,前一阵又去了一次,颇感失望。
17、东方楼旁一小路,去煤炭医院的,路口第一家湘菜馆“桃苑湘菜馆”,酸菜鱼,芝麻牛肉,都是我每次必点的,而且每每都点上两份。
18、湖东路的超亚,还有红叶蛋糕都有提拉米苏卖,个人觉得比提拉米苏西餐厅里卖的好吃,而且价格也只有餐厅里的二分之一。
19、黎明大酒店楼下的全聚德,虽然有假冒嫌疑,但是里面的烤鸭味道也不错,可以半只买,皮和肉片下来包面饼吃,骨头架子熬汤,味道都不错。值得一提的是,那里的面饼比较特别,作得跟别家不太一样,每次带遥遥去,他都要生吃那个面饼,说好吃。那里价格也不算太贵,去了几次,人均消费在50左右吧。
20、通湖路食鼎记有几个特色:纸火锅,一桶天下。
21、乌山路拐到西营里市场的路口的聚福园小吃是福州最好的. 烧卖,马蹄糕,糯米糕...正宗福州地道小吃。
22、利嘉城和长安饭店中间的小路上有家猪血大肠化不错,我不爱吃猪血,可那里的猪血确实好吃。那里的牛杂,肉燕,牛排都不错,以前在台江住的时候就爱吃那里的牛杂捞化,现在都没地方找了,也就这里的捞化有点老台江的味道了
23、马尾煤码头的海鲜不错,新鲜品种也多,有一种蟹以前没吃过,好吃现在一说起来就又想冲去吃了. 就是比较远,福州人都是开车下去吃.
24、鼓西路尚干依心拌面扁肉,(可惜烧了,已搬达明路和温泉路)还有乌山路拐到加洋路上的尚干有冰拌面扁肉.这个算小店了吧. 鼓西路上的太挤了,我还是喜欢到加洋路的那家.这两家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拌面扁肉了.
25、鼓西路靠西门路口的地方 傅记 晚上生意很好,就是绿豆汤、花生汤、虾酥、锅边、粉干之类的小吃 通常9:00…10:00左右人最多,很多的士司机在那里吃,常常堵车 我喜欢那里的绿豆汤和粉干
26、通缉必胜客。自从福州撤的只剩东百那家之后(据说先施也开了一家,请探后回报),必胜客作得不是一般的差。 pizza的起士越放越少,而且不卖6寸的了,只卖9寸的,6寸只剩一款中午商务午餐。 烤鸡翅的油越来越少,喝水的杯子越来越土,卡布基诺见不到一点奶星,跟黑咖啡似的,还狡辩他们的卡布基诺就这样。装沙拉的碗越来越小,碗壁越来越滑。 价格越来越高,鸡翅从16变成二十多,沙拉从19变成28,东西却越来越差,生意还那么好,实在士没有天理啊
27、老干局门口一小摊卖的烧饼很好吃
28、双子星大厦对面的福新菜场门口的小吃店的拌猪腰真是一绝
29、洪山科级园里面的实达科技园对面的活鱼小镇的水煮鱼很不错,放的是小辣椒,味道很香!里面的水煮田鸡好!但是现在质量严重下降,可能换了厨师!
30、福州总院食堂的葱爆羊肉很好吃(四楼)
俗名油葱粿,独具同安地方风味小点。同安地面操此业者甚众,却以“龙记碗仔粿”最负盛名,闻名海内外。选用上等粳米磨浆,盛入小碗中,加入香肠片、瘦肉、孛荠蓉、鹌鹑蛋等,放入蒸笼中旺火蒸熟。粿质不粘不结,软滑有弹性。食用时根据个人口味,配以油葱、酱油、北醋、卤酱、扁鱼末、沙茶酱、辣酱、蒜蓉等佐料,令人“走近摊前,口齿生涎”,非尝不可。 碗仔粿是同安传统小吃,主要原料是粳米,把经水泡过的大米磨成浆,配上肉泥、鹌鹑蛋、油葱等佐料,蒸熟便可。吃起来清凉爽口,亦甜亦咸,别具风味。吃的时候如果浇上一点调好的酱,味道会更加鲜美 希望采纳
霞浦美食概述霞浦的美食特好吃!基本上以海鲜为主,有剑蛏、虾姑、弹跳鱼、墨鱼、白虾,海地龙……等等,这里是滩涂的海鲜,不同深海、外海的味道,比较鲜嫩! 早餐:县**东面,兴业银行隔壁,邮局对面,有家做早餐的当地风味小食,“糊汤”,肉皮汤,牛肉片最地道。 宵夜:县城里里到处是大排档,但最大的一个大排档,在“野猫岭”,环岛酒店对面,也就是龙头路那。一排排临时搭起来的红色帐篷。 特色菜:辣炒杂螺:敲碎壳与肉同盘…
糯米南瓜饼
糯米南瓜饼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将南瓜切成小块,放糖,上锅蒸
第二步:蒸大约25分钟,蒸到南瓜变得很软为止
第三步:把南瓜捣成泥,加入糯米粉,比例是1:1。然后和成面团
第四步:上锅炸/煎至金黄
福鼎依山傍海,物产丰饶,鲜货海产品满街可见。丰富的山珍海味可为初来乍到的游客大快朵颐,而让游人垂涎的则是福鼎风味小吃。福鼎小吃,味美形秀,做工讲究,香味浓郁,地方特色明显,款式丰富多样,备受人喜爱。这里顺便介绍几样:
1、江记鱼片
只要是福鼎人,谁都知道福鼎有一家老铺“江记鱼片”。江记鱼片始创于1940年,自创始人江声赣开始至今,老铺已历经60多年。昔日的老铺已迁了址,可老名号依旧响亮,没变的是质量和信誉,还有络绎不绝的顾客。
鱼片,当地也有音译为“鱼羹”,是一种在当地流传相当广泛的小吃品种,这类小吃店在市区内不下数十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江记鱼片”老铺经久不衰,与其选料精良、做工精细分不开。“江记鱼片”已传承了三代,现今“掌门人”江修令始终谨记祖传的手艺和遗训,保证过硬的质量。他每天凌晨去采购新鲜的鱼类,就连盐、白糖、姜、木薯粉等佐料都亲自购买。他的鱼片坚持手工制作,新鲜的鱼去皮剔刺处理,取其净肉,用力切碎,下姜末去腥,按比例下盐、白糖和味精。用手将鱼肉和调料一起搓,直至鱼肉有弹性。手搓动作要快,否则在搓过程中鱼肉发热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新鲜,最后再加木薯粉和少许姜、葱、水,搅拌均匀即可。需要时,捏成小块下锅。江记鱼片鱼香留齿,嫩滑爽口,百吃不厌。
作为福鼎的老字号,江修令并未将产品局限于鱼片这一单一品种,凭借他多年的实践经验,又针对浙闽两地顾客的口味,做出了鱼丸、燕丸等新品种。他首创的酸辣鲳汤堪称福鼎一绝。目前,江记鱼片在市区内已有2家分店。
2、鱼片粿汤
先取鲜鱼精肉打成肉泥,与地瓜粉、味精、盐精、白糖、少许姜末和食用碱一起拌匀,手拈入锅煮熟,然后把福鼎特有的九层粿(米粿的一种)切成小条放入同煮片刻。这样鱼味渗入粿条,粿条的香味也被鱼片所吸收。再加少许辣椒、米醋调之,美味爽口,鱼片韧且脆,米粿柔且软,吃起来软硬兼备,别有一番风味。
3、银杯汽糕
银杯汽糕在福鼎当地流传历史悠久,已难追溯其根源。在童年的记忆中,那是既可果腹又可解馋的**。汽糕,顾名思义,就是有“汽”蒸出来的糕。这种在福鼎街头巷尾才可找到的味美价廉的小吃,制作非常讲究。它采用三合米,即杂米、糯米和粳米按一定比例混合为原材料,
这其中可大有学问。据介绍,单选杂米,做出来的汽糕口感太糙;单用糯米,又太软,粘牙;用三合米制作,则松软适宜,还有弹性。将三合米浸泡一晚后磨成粉,晾至八成干,备用。制作汽糕的工具也别具一格,
一个小小的煤炉上端置一口不大的铝锅,没有锅盖,放一平铝板于锅上,铝板**开一直径约8厘米的圆口。传统汽糕的做法是在这圆口上置一底端有孔的圆锥状铝杯。但现在街头上看到的大抵用竹筒取代了铝杯。竹筒紧扣在锅顶圆口上,放入一带孔的铝板,再铺一层纱布,舀上两三勺磨成的三合粉,摊平。再依个人口味,撒上一层桂花红糖或芝麻白糖,
之后再铺一层米粉。摊主大多一次重叠2
个竹筒,就像蒸笼那样叠加着。铝锅加水置于小火上,不停地加热,蒸汽自锅顶圆孔中徐徐向上,三五分钟即可,现买现做,新鲜可口。推主熟练地取下竹筒倒出,一个厚约2厘米,香糯适中,洁白晶莹,松软弹性的汽糕便做成了。冒着热气又烫手的汽糕,还带着点淡淡的竹香吃起来滋味最佳。不过吃它时,可得悠着劲,中间的桂花红糖或芝麻白糖馅加热成了糖油,小心烫嘴噢。许多远游的福鼎人都特别钟情于汽糕这种小吃以解乡愁。
4、八宝芋泥
芋泥是闽菜中的传统甜食之一,其中又尤以福鼎的八宝芋泥最为地道。它的盛名与其选材密切相关。福鼎八宝芋泥选材自福鼎土特产——省名牌农产品福鼎芋。福鼎芋以其个大、质松、味香而闻名,是制作八宝芋泥之上品。
此菜细腻软润,香甜可口,看似凉菜实却烫嘴,别具风格,吉辰喜庆,筵席上多有此菜。它的出名有一段趣闻。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9年)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英美等国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特备了西餐凉菜,企图让林则徐吃冰淇淋时出丑。事后,林则徐设了丰盛筵席“回敬”。几道凉茶之后,端上一盘颜色暗灰而发亮,深褐又光滑,不冒热气,犹如凉菜的东西。一位外国领事舀了一勺往嘴里送,烫得两眼发直,其他客人都惊呆了。这时林则徐才漫不经心地介绍说,这是中国福建的名菜叫芋泥。
制作此菜,先将福鼎芋去皮,洗净后切块,上笼屉去蒸1个小时左右,取出,用刀板压成泥,注意此时要拣去粗筋。再将芋泥装碗,加上白糖、熟猪油,用清水搅拌均匀,抹平后上笼屉用旺火蒸1个小时,取出。依据各人的口味,还可适当在芋泥中包些豆沙馅,风味更佳。上盘后,在芋泥上撒些肉果、枣泥、桂花、花生仁、桂圆、蜜枣、青红丝等八样配料,五颜六色,美观醒目。八宝芋泥由此而得名。当地福鼎芋质地优良,资源丰富,民间普遍人家都能自己动手制作这一甜食。在采访过程中,福鼎环岛大酒店的林乃永师傅还专程制作了“鲤鱼跳龙门”、“太极芋泥”等花样繁多的芋泥菜肴,让人们在品尝这道风味独特的传统小吃同是,了大饱了眼福。
5、红龟
皮用蒸熟的糯米粉和入红色食用染料,搓揉而成,红龟的馅是用晒干炒熟的豌豆粉(加少许面粉)和着红糖蒸熟后搓成团状,然后又搓成长条状,最后用刀切成一粒粒,搓成圆状充馅,将皮和馅包好后,重新搓圆。放入用柚木制刻成的模具中,印压成“龟”形后,用蒸笼蒸熟,用柚叶作垫底,摆在竹篾上,晾干即成。
6、御豆酥
就是取材御豆。御豆煮熟去皮压碎,然后与面粉一起揉成面团,再搓成一个个小圆球,放入油锅,炸到金黄,捞起放凉。开小火,放入糖和水,煮成稠糖油,关火将炸好的御豆球放入糖油不停翻炒,等附于表面的糖凝固成白色状,清甜香酥的御豆酥就做好了。
除此之外,福鼎还有店下的炒米粉;秦屿的车圆、碗糕、香馍馍、鱼面太平蛋;管阳的泥鳅面;城关的牛杂、牛肉丸、红龟、馄饨、御豆酥、面茶糕、等近百种风味小吃。
希望能帮助到您,我们一起“福鼎818”,谢谢。
(一)笋 干
永安白笋干,又名“玉兰片”,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细,具有笋质肥嫩、笋花显明、色泽金黄、味道鲜美的特点,堪称“闽笋”上品,永安白笋干有东、西两大路,逢单产大年的“西大路”,有洪田、西洋、小陶、罗坊等地;逢双产大年的“东大路”,有上坪、贡川、青水等地。品级分正牌、副牌、下路和红笋4种,现有生产基地乡1个、基地村24个,竹林40万亩,可年产笋干1.7万担。永安白笋干品质优良,曾在1983年北京“全国出口商品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受到对外经济贸易部门赞誉,获得《荣誉证书》。永安白笋干除内销国内各大城市外,还远销东南亚市场。1980~1984年,永安市外贸收购笋干2065吨(年均413吨),1989年社会收购量6562吨。
三明的“闽笋”,相传为黄石公所做,迄今有1000余年历史。闽笋肉质肥厚柔嫩、纤维质丰富、清鲜可口,有消除因油腻而引起肠胃不适的功能。产品分正牌、副牌、下路三等,每等又分湖、尖、片**。主要产区分布中村、莘口两地,中村笋山面积9.5万亩,年产量325吨;莘口笋山面积6.4万亩,年产量200吨;余为眉山、碧溪、梅列等地。生产期自农历9月进山烧炭,越冬开路,至清明节前后5日掘笋,经剥壳、劈头蒸煮,榨压至立夏,然后洗焙,再经修剪包装供市。每50公斤鲜笋可烤焙2.5公斤笋干。1956年笋干产量950吨,收购780吨。1963年9月,三明定为笋干外贸出口基地。1989年社会收购量1162吨,主要销往江苏,上海、浙江、湖南等地。
(二)玉扣纸
以产玉扣纸著称的宁化县,系福建四大产纸县之一(即长汀、宁化、将乐、连城)。最盛时全县有纸厂500余家,产量高达5万多担;品种有玉扣纸、毛边纸,尤以玉扣纸驰名中外,产量占总数一半以上,产地十分之九在南乡治平区。据1972年底调查,全县共有竹林147743亩,治平区就占71600亩,故治平有“九竹一田”之称。该地竹种与别地不同,竹口径小,肉厚纤维长。全境山高林密,山泉特别清冽,且附近龙门所产石灰,碱性特优。因具“竹、水、碱”三大优良造纸条件,故制出的纸张颜色特别清洁,拉力强、吸水性好,质地结实,不易老化腐蚀,不仅历来为国家档案、史集、佛经、族谱、账本、重要契约等所选用,而且早已远销国外东南亚地区;尤为华侨所喜用。建国后,一、二级玉扣纸直调**。1974年印刷线装本《毛**选集》时,即选定治平产的玉扣纸。1974~1976年,共调运出640吨(折合1万余刀)。1986年出口149吨。
(三)将乐纸和砚
将乐纸本名青丝扣、扛连纸。制作精细,光润幼洁,响张少疵,坚实洁白,以经久不碎不蛀见长,有“纸寿百年、冰清玉洁”之誉,为书写、印刷、簿籍、裱褙之上品。宋元麻沙版图书用此纸长达200年。《将乐县志》载:“将乐纸,清初即已运销江右、湖广等地。”(即今江西、江苏、湖南、广西)乾隆末年,输送官府的纸叫“官纸”或“京纸”,质量要求严格。**初年,纸槽逾500个,纸工超400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纸的个体手工作坊,已逐步转向机制集体生产,产品质量也有提高,年产达千吨以上,畅销国内和亚太地区。
海棠砚,是用将乐县城北郊石门岭至莲花山一带的龙池石制作的。据清乾隆年间重刻的《玉华洞志》记载:“龙池石者,则皆砚瓦峡所出。大者可为碑,小者随方圆而磨砻之”,以龙池石制砚,有400~500年以上的历史。尤以县城北隅海棠洞石所制的“海棠砚”为最佳,质地细腻,湿润缜密,能发墨保色而不易磨损,多年来已成为将乐县的特产工艺美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制砚技艺更有所改进,精雕细刻,推陈出新。将乐的砚和纸都是三明很出名的“文房四宝”。
(四)建宁莲子
建宁莲子,又称建宁通心白莲。粒大圆润,色如凝脂,稍炖即熟,汤清不浊,温馨可口,被誉为“莲中上品”,驰名中外。建宁莲子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建宁县志》载:五代后梁龙德年间(921~922年),在县东南金铙寺前,有白莲池、红莲池各一口,后传入城关的西门。自此,西门莲子被列为进贡珍品,古称“西门白莲”、“建莲”。《红楼梦》第十回及五十二回中的“用七粒建莲做引”、“建莲红枣汤”,说的就是建宁西门贡莲。宋咸淳元年(1265年)筑城墙,“西门外,池百口种莲。池旁遍植桃李,春夏花时,游人络绎不绝。莲子岁产千斤,为吾国第一。”(引自《三明文史资料》)。1949年前,全县莲田面积仅200多亩,年产量只有5000多斤,但质量极佳。至今,西门一带仍有大小百口莲池,所产莲子品质为全县之冠。1956年,在江西瑞金召开的闽浙赣三省物价平衡会上,一致认定建宁莲子为最佳,其价格之高,推销之广,居三省邻县之上。50~60年代,建宁莲子仍以西门种植为主,县城的河东、水南虽有种植,但面积不大。1978年后,莲子生产迅猛发展,1983年莲田面积为8000多亩,产量300多吨;1989年莲子面积达29838亩,产量849吨。莲子亩产多在70~80斤,好的有100斤,最高达210斤。
(五)沙县晒烟
因产于沙县夏茂一带,故称“夏茂晒烟”,亦称“沙县烟”。夏茂地区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当地农民焙制晒烟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其中以溪口产者为上品,叶大而厚,晒干后色泽金黄,气味芬香。“沙县晒烟”久负盛名,誉满全国,远销东南亚国家,历史上最高年产量达154万斤(折770吨)。据《三明统计年鉴》记载:1989年晒烟面积7933亩,产量768吨,收购量268吨。
(六)辣椒干
宁化的牛角椒,名列全国八大名椒之一,经加工制成的椒干,以颜色鲜红、皮薄、透明、味香、脂多、辣味适中六大特色闻名中外。辣椒于明末传入我国。宁化县种植辣椒有300余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辣椒干开始出口,为国家创汇。1972年全县出口量286吨,占全省当年出口量902吨的31.7%。宁化辣椒干畅销港澳地区,尤受新加坡、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欢迎。70年代初,省进出口公司曾派员专程来宁化组织出口货源,在全国出口商品目录中,三明地区唯有宁化辣椒干和建宁莲子。省外贸部门对宁化辣椒干的收购任务从不限额。牛角椒,产地以水茜、安远、河龙所产为佳,近年来西乡的淮土、禾口所产质量也显著上升,已列为宁化椒干中的上品。
(七)明溪肉脯干
明溪特产肉脯干,在“汀州八干”中最为名贵,闻名省内外。以选料精、做工细、制作考究、色香味俱全为特色。它是选用猪后腿的瘦肉,横切成薄片,佐以陈年上等好酒糟、五香等配料,浸于缸内数小时,取出后贴在竹篓上用文炭火慢烤制成。既是筵席上的佳肴,亦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过去,成品销售多放在玻璃瓶内或用纸简陋包装,现在改用塑料小食品袋包装,既美观经济,方便携带,又符合卫生要求、利于保存。
(八)小北斗红菇
产于泰宁县西部小北斗山地。小北斗红菇与别处所产不同,其特点:菇面色泽分明,色紫红,菇内页层规则,白泽**,菇茎坚实粗短,颗粒均匀,肉质厚嫩;煮熟后,味清鲜甘美,入口细嚼不涩不滑,纤维细而易化,色、香、鲜、嫩出众,营养丰富,含高蛋白、维生素、无机盐、糖类和矿物质等。不但是宴会佳肴,且可入药,有去汗、解毒、滋补之功能。明、清两朝,每逢中秋节前,当地官府必派人护送一批红菇到京都进贡,因而小北斗红菇驰名遐迩。
(九)尤溪金柑
金柑(俗名金桔、绿桔),果实呈圆形,冬季成熟,是柑桔水果类中之珍品。
尤溪县金柑最早植于八字桥洪牌村。据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尤溪县志》载:“金桔,实长曰金枣,圆曰金桔。又有山金桔,俗名金豆。”可见金桔在尤溪至少有270多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八字桥和管前二乡,种植面积逾万亩,总产达1100多吨,被誉为福建“金桔之乡”。尤溪县现已成为全国金柑四大产地之一。
尤溪金柑形美色鲜,汁多肉嫩,甜酸可口,尤以八字桥“三洪”(即洪牌、洪村、洪田三村)所产质量最佳。其果肉含有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营养价值在柑桔水果类中名列前茅。金柑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酱、罐头、蜜饯。尤溪县罐头厂和金柑制品厂,已将其制成罐头、果酱出售。厦门、福州等地厂家,以尤溪金柑为原料,加工成的金柑罐头和蜜饯,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福州九层粿的家常做法大全怎么做好吃”
上一篇
庆大霉素有几种用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