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信号是怎么产生的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手机是怎么接收信号的?(手机是怎么接收信号的 简单答案)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自智能手机问世以来 手机就不停的在更新换代到现在 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 不过它最重要的功能还是电话通信 当我们拿起手机打电话的时候 不知道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疑惑 手机之间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呢
1、无线电波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射频频段的电磁波。
2、无线电波或射频波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其频率 300MHz 以下 (下限频率较不统一,在各种射频规范书,常见的有三 种分别是3KHz~300MHz, 9KHz~300MHz, 10KHz~300MHz)。
3、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技术。在天文学上,无线电波被称为射电波,简称射电。
4、无线电波产生的原理: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摘要】
无线电磁波是怎么产生的【提问】
1、无线电波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射频频段的电磁波。
2、无线电波或射频波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其频率 300MHz 以下 (下限频率较不统一,在各种射频规范书,常见的有三 种分别是3KHz~300MHz, 9KHz~300MHz, 10KHz~300MHz)。
3、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技术。在天文学上,无线电波被称为射电波,简称射电。
4、无线电波产生的原理: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回答】
1、无线电波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射频频段的电磁波。
2、无线电波或射频波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其频率 300MHz 以下 (下限频率较不统一,在各种射频规范书,常见的有三 种分别是3KHz~300MHz, 9KHz~300MHz, 10KHz~300MHz)。
3、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技术。在天文学上,无线电波被称为射电波,简称射电。
4、无线电波产生的原理: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摘要】
无线电磁波是怎么产生的【提问】
1、无线电波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射频频段的电磁波。
2、无线电波或射频波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其频率 300MHz 以下 (下限频率较不统一,在各种射频规范书,常见的有三 种分别是3KHz~300MHz, 9KHz~300MHz, 10KHz~300MHz)。
3、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技术。在天文学上,无线电波被称为射电波,简称射电。
4、无线电波产生的原理: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回答】
无线网络发展历史
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一代(1G)移动通信系统
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G系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实现语音业务,使用频分多址FDMA接入技术划分信道。
第二代(2G)移动通信网
由于1G系统存在诸如频谱利用率低、语音质量差、接入容量小、保密性差和不能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等先天不足,目前已被数字蜂房移动通信系统取代,形成了覆盖全球的第二代(2G)移动通信网。
目前2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和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两大移动通信标准。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网
国际电信联盟ITU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第三代(3G)移动通信的雏形。因此,统一标准和频段、提高频谱利用率和支持多媒体移动通信正是3G移动通信与2G的主要区别。欧洲提出的宽带WCDMA采用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信道。WCDMA的支持者主要是欧洲、日本等国家的GSM网络运营商和生产厂商,能够在现有GSM网络基础上,途径GPRS逐步过渡到3G移动通信。
GSM是采用FDMA(频分)与TDMA(时分)制式相结合的一种通信技术,其网络中所有用户分时使用不同的频率进行通信。在GSM900频段,25MHZ的频率范围划分为124个不同的信道,每个信道带宽为200K,每个信道含8个时隙,即GSM900M频段在同一区域内,可同时供近1000个用户使用。而CDMA是采用码分多址技术的一种通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用户都使用同一频率。FDMA、TDMA及CDMA的比较如图2.1.
一、GSM的理论基础.
GSM系统是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采用900MHz频段,在后期又加入了1800MHz频段及1900MHz频段,为便于区别,分别称为GSM900、DCS1800及PCS1900. 凌锐手机具有GSM900MHz及DCS1800MHz两个频段自动切换的功能.
初期的GSM的工作频率是890~915MHz(移动台发),935~960MHz(基站发)共25MHz的双工频率;后加入了EGSM(扩展GSM)其频段为880~890MHz(移动台发),925~935MHz(基站发),为与EGSM区别,把前者称之为PGSM。GSM900上行与下行频段的间隔为45MHz,信道间隔为200KHz,可分为124个信道(EGSM加入了975~1023共49个信道);因此E-GSM共有174个信道。
DCS1800的频段为1710~1785MHz(移动台发),1805~1880MHz(基站发),上行与下行频段的间隔为95MHz,频带宽度为75M,可分为374个信道(512至885)。
PCS1900的频段分为上行:1850~1910MHz,下行:1930~1990MHz,上行与下行频段的间隔为80MHz,频带宽度为60M,可分为300个信道。
每信道分成8个时隙(半速率是有16个),每个时隙信道速率是22.8kb/s,信道总传输速率270.83Kb/s,采用GMSK调制,通信方式是全双工,分集接收,每秒跳频217次,交错信道编码,自适应均衡.现在GSM向前发展开发了GPRS业务,作为2G向3G的过渡方式。
注: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作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GSM向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过渡技术,是由英国BT Cellnet公司早在1993年提出的,是GSM Phase2+ (1997年)规范实现的内容之一,是一种基于GSM的移动分组数据业务,面向用户提供移动分组的IP或者X.25连接。
GSM手机的话音编码采用RPE-LTP(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方案,它每20ms输出260比特,因此速率是13Kb/s.每帧为120/26=4.625ms,每时隙为577us,每比特宽度为3.692us.
下图是一个GSM的源编码与信道编码示意图.
图2-2-2 GSM的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但它还要加入纠错编码.因为话音编码的比特重要性不同,一种是重要的称为I类比特,必需加以保护,即规则脉冲编码与LPC参数比特共182个,加上3位奇偶检验比特,及4位尾比特共189比特.纠错编码使用1/2码率的卷积码,因此共编码为378个比特.260比特中的其余78个比特,则不加以保护.这样加起来,每20ms的总输出是456比特.如图1所示.
为了防止抗衰落引起的突了误码,编码后的比特还须进行交织.交织的原理在此从略.
二、GSM手机原理框图.
图2 GSM移动电话原理框图
移动电话(以下均称手机)电路结构可分为四个部分:无线部分、传输处理部分、接口部分、电源部分。其电路原理可归纳为两大部分:射频电路和基带电路。
1.无线部分
包括天线回路、发送、接收、调制解调和振荡器等高频系统.其中发送部分由射频功率放大器、带通滤波器组成.接收部分由高频滤波、高频放大、变频及中频滤波器组成,调制解调器采用GMSK.
2.传输处理
2.1发送通道的处理包括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加密、TDMA帧形成.
1)语音编码:用户的话音通过MIC转化成电信号,这个电信号通过ADC转化成数字的、代表语音的13Kbitps的信息流。
2)信道编码:为了检测甚至纠正传输期间产生的差错,在数据流中引入冗余码,通过从信
源数据计算得到的信息来提高其速率。信道编码的结果是一个码字流。
3)交织:将几个码字的比特混合起来,使得在已调制信号中相互靠近的比特能扩展到几个
码字上.由于调制流中连续出错的可能性是紧密相关的,而且由于当差错被去相关后,信道编
码性能会改善,交织的目的就是去除差错及它们在码字中位置的相关性,交织以后,信息流就
成了信息块的序列.
4)突发脉冲格式化:为有助于接收信号的同步和均衡,向加密的信息块中增加一些二进制信息使其成为二进制信息块。
5)加密:通过仅由移动台和基站收发台知道的加密方式修改这些信息块的内容。
6)调制:使用GMSK调制技术,在适当时刻将数码信号转变为合适的频率的模拟信号;然后通过射频电路的处理,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射出去。
2.2接收通道的处理包括均衡、信道分离、解密、信道**和语音**.
1)解调:无线电波被天线接收以后,***根据多址规则接收相应的信息。在突发脉冲格式化期间引入的附加信息的帮助下对这部分信号进行解调,结果为二进制信息块的序列。
2)均衡:采用均衡解调的目的是校正因复杂地形引起的无线电信号失真。
3)解密:通过与加密相反的方法修改这些比特。
4)去交织:为了重建码字,把不同的突发脉冲的比特放回原位。
5)信道**:利用附加的冗余码,检测或纠正解调器输出中可能的差错,从解调器的输出中恢复信源信息。
6)语音**:通过***DAC将数字语音信息还原成模拟的语音信号。
控制部分对移动电话进行控制和管理.包括定时控制、数字系统控制、天线系统控制以及人机接口控制等.若采用跳频,还应包括对跳频的控制.***采用微处理器.
3.接口部分
包括模拟语音接口、数字接口及人机接口三个部分.模拟语音接口包括A/D、D/A变换、话筒和扬声器.数字接口主要是数字终端适配器.人机接口主要有显示器和键盘.
4.电源部分
电源部分包括电池直接供电的电路和由电池供电通过专用集成电源IC转换成各路直流电压的电路
无线网络发展历史
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朔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一代(1G)移动通信系统
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G系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实现语音业务,使用频分多址FDMA接入技术划分信道。
第二代(2G)移动通信网
由于1G系统存在诸如频谱利用率低、语音质量差、接入容量小、保密性差和不能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等先天不足,目前已被数字蜂房移动通信系统取代,形成了覆盖全球的第二代(2G)移动通信网。
目前2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和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两大移动通信标准。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网
国际电信联盟ITU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第三代(3G)移动通信的雏形。因此,统一标准和频段、提高频谱利用率和支持多媒体移动通信正是3G移动通信与2G的主要区别。欧洲提出的宽带WCDMA采用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信道。WCDMA的支持者主要是欧洲、日本等国家的GSM网络运营商和生产厂商,能够在现有GSM网络基础上,途径GPRS逐步过渡到3G移动通信。
GSM是采用FDMA(频分)与TDMA(时分)制式相结合的一种通信技术,其网络中所有用户分时使用不同的频率进行通信。在GSM900频段,25MHZ的频率范围划分为124个不同的信道,每个信道带宽为200K,每个信道含8个时隙,即GSM900M频段在同一区域内,可同时供近1000个用户使用。而CDMA是采用码分多址技术的一种通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用户都使用同一频率。FDMA、TDMA及CDMA的比较如图2.1.
一、GSM的理论基础.
GSM系统是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采用900MHz频段,在后期又加入了1800MHz频段及1900MHz频段,为便于区别,分别称为GSM900、DCS1800及PCS1900. 凌锐手机具有GSM900MHz及DCS1800MHz两个频段自动切换的功能.
初期的GSM的工作频率是890~915MHz(移动台发),935~960MHz(基站发)共25MHz的双工频率;后加入了EGSM(扩展GSM)其频段为880~890MHz(移动台发),925~935MHz(基站发),为与EGSM区别,把前者称之为PGSM。GSM900上行与下行频段的间隔为45MHz,信道间隔为200KHz,可分为124个信道(EGSM加入了975~1023共49个信道);因此E-GSM共有174个信道。
DCS1800的频段为1710~1785MHz(移动台发),1805~1880MHz(基站发),上行与下行频段的间隔为95MHz,频带宽度为75M,可分为374个信道(512至885)。
PCS1900的频段分为上行:1850~1910MHz,下行:1930~1990MHz,上行与下行频段的间隔为80MHz,频带宽度为60M,可分为300个信道。
每信道分成8个时隙(半速率是有16个),每个时隙信道速率是22.8kb/s,信道总传输速率270.83Kb/s,采用GMSK调制,通信方式是全双工,分集接收,每秒跳频217次,交错信道编码,自适应均衡.现在GSM向前发展开发了GPRS业务,作为2G向3G的过渡方式。
注: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作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GSM向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过渡技术,是由英国BT Cellnet公司早在1993年提出的,是GSM Phase2+ (1997年)规范实现的内容之一,是一种基于GSM的移动分组数据业务,面向用户提供移动分组的IP或者X.25连接。
GSM手机的话音编码采用RPE-LTP(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方案,它每20ms输出260比特,因此速率是13Kb/s.每帧为120/26=4.625ms,每时隙为577us,每比特宽度为3.692us.
下图是一个GSM的源编码与信道编码示意图.
图2-2-2 GSM的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但它还要加入纠错编码.因为话音编码的比特重要性不同,一种是重要的称为I类比特,必需加以保护,即规则脉冲编码与LPC参数比特共182个,加上3位奇偶检验比特,及4位尾比特共189比特.纠错编码使用1/2码率的卷积码,因此共编码为378个比特.260比特中的其余78个比特,则不加以保护.这样加起来,每20ms的总输出是456比特.如图1所示.
为了防止抗衰落引起的突了误码,编码后的比特还须进行交织.交织的原理在此从略.
二、GSM手机原理框图.
图2 GSM移动电话原理框图
移动电话(以下均称手机)电路结构可分为四个部分:无线部分、传输处理部分、接口部分、电源部分。其电路原理可归纳为两大部分:射频电路和基带电路。
1.无线部分
包括天线回路、发送、接收、调制解调和振荡器等高频系统.其中发送部分由射频功率放大器、带通滤波器组成.接收部分由高频滤波、高频放大、变频及中频滤波器组成,调制解调器采用GMSK.
2.传输处理
2.1发送通道的处理包括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加密、TDMA帧形成.
1)语音编码:用户的话音通过MIC转化成电信号,这个电信号通过ADC转化成数字的、代表语音的13Kbitps的信息流。
2)信道编码:为了检测甚至纠正传输期间产生的差错,在数据流中引入冗余码,通过从信
源数据计算得到的信息来提高其速率。信道编码的结果是一个码字流。
3)交织:将几个码字的比特混合起来,使得在已调制信号中相互靠近的比特能扩展到几个
码字上.由于调制流中连续出错的可能性是紧密相关的,而且由于当差错被去相关后,信道编
码性能会改善,交织的目的就是去除差错及它们在码字中位置的相关性,交织以后,信息流就
成了信息块的序列.
4)突发脉冲格式化:为有助于接收信号的同步和均衡,向加密的信息块中增加一些二进制信息使其成为二进制信息块。
5)加密:通过仅由移动台和基站收发台知道的加密方式修改这些信息块的内容。
6)调制:使用GMSK调制技术,在适当时刻将数码信号转变为合适的频率的模拟信号;然后通过射频电路的处理,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射出去。
2.2接收通道的处理包括均衡、信道分离、解密、信道**和语音**.
1)解调:无线电波被天线接收以后,***根据多址规则接收相应的信息。在突发脉冲格式化期间引入的附加信息的帮助下对这部分信号进行解调,结果为二进制信息块的序列。
2)均衡:采用均衡解调的目的是校正因复杂地形引起的无线电信号失真。
3)解密:通过与加密相反的方法修改这些比特。
4)去交织:为了重建码字,把不同的突发脉冲的比特放回原位。
5)信道**:利用附加的冗余码,检测或纠正解调器输出中可能的差错,从解调器的输出中恢复信源信息。
6)语音**:通过***DAC将数字语音信息还原成模拟的语音信号。
控制部分对移动电话进行控制和管理.包括定时控制、数字系统控制、天线系统控制以及人机接口控制等.若采用跳频,还应包括对跳频的控制.***采用微处理器.
3.接口部分
包括模拟语音接口、数字接口及人机接口三个部分.模拟语音接口包括A/D、D/A变换、话筒和扬声器.数字接口主要是数字终端适配器.人机接口主要有显示器和键盘.
4.电源部分
电源部分包括电池直接供电的电路和由电池供电通过专用集成电源IC转换成各路直流电压的电路
我想你应该是想问手机通信的原理吧!其实说白了手机通信原理就是移动通信的具体表现方式。其中涉及到很多的相关知识,我大概给你介绍下最基本的,如果你还想了解,可以直接mail我~
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 空间系统;
(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从用户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术包括:蜂窝移动无线系统,如3G;无绳系统,如DECT;近距离通信系统,如蓝牙和DECT数据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系统;卫星系统;广播系统,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场合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集群移动通信
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只有一个基站,天线高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30公里,发射机功率可高达200瓦。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可以是车载台,也可是以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也可通过基站与其它移动台及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
蜂窝移动通信
蜂窝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各个基站通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系,并与市话局连接。利用超短波电波传播距离有限的特点,离开一定距离的小区可以重复使用频率,使频率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小区的用户在1000以上,全部覆盖区最终的容量可达100万用户。
卫星移动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利用卫星转发信号也可实现移动通信,对于车载移动通信可采用赤道固定卫星,而对手持终端,采用中低轨道的多颗星座卫星较为有利。
无绳电话
无绳电话。对于室内外慢速移动的手持终端的通信,则采用小功率、通信距离近的、轻便的无绳电话机。它们可以经过通信点与市话用户进行单向或双方向的通信。
……
脉冲信号是一种离散信号,形状多种多样,与普通模拟信号(如正弦波)相比,波形之间在时间轴不连续(波形与波形之间有明显的间隔)但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是它的特点。最常见的脉冲波是矩形波(也就是方波)。脉冲信号可以用来表示信息,也可以用来作为载波,比如脉冲调制中的脉冲编码调制(PCM),脉冲宽度调制(PWM)等等,还可以作为各种数字电路、高性能芯片的时钟信号。 所谓脉冲信号表现在平面坐标上就是一条有无数断点的曲线,也就是说在周期性的一些地方点的极限不存在,比如锯齿波,也有电脑里用到的数字电路的信号,0,1。脉冲信号,也就是像脉搏跳动这样的信号,相对于直流,断续的信号,如果用水流形容,直流就是把龙头一直开着淌水,脉冲就是不停的开关龙头形成水脉冲。 你把手电打开灯亮,这是直流,你不停的开关灯亮、熄,就形成了脉冲,开关速度的快慢就是脉冲频率的高低。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手机是怎么接收信号的?”
下一篇
《H1Z1》怎么设置游戏最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