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常识

清朝著名的将军

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满清宗室将领排行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清朝著名的将军(清朝著名的将军都有谁)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清朝著名的将军

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谥忠节、封振威将军,汉族,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人,晚清著名爱国名将,民族英雄。著有《筹海初集》及训练图表等。三国名将武圣人关羽后裔,其后人多仁人志士,职业军人。历任把总、千总、守备、参将、副将、提督等要职。在任广东大清水师提督其间,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禁烟。关将军身经百战,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在率领将士与英国侵略军浴血激战中为国捐躯。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主权作出了杰出贡献。 刘永福(1837年—1917年),字渊亭,汉族,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祖籍博白东平, 清朝时的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后,奉命赴台**,但最终失败。 冯子材(1818.7.29~1903.9.18)晚清抗法名将。字南干,号萃亭,汉族,广西钦州人。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

理工学科是什么?

清朝著名的将军

理工科专业分为理、工、农、医四个学科门类,各学科专业设置如下: 一、理学 1.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2. 物理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3.化学:化学;应用化学 4.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5.天文学类:天文学 6. 地质学类:地质学;地球化学 7. 地理科学类: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8. 地球物理学类:地球物理学 9. 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应用气象学 10. 海洋科学类:海洋科学;海洋技术 11. 力学类:理论与应用力学 12. 电子信息科学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13. 材料科学类:材料物理;材料化学 14. 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生态学 15. 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6. 统计学类:统计学 二、工学 1. 地矿类: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2. 材料类: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3.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4.仪器仪表类:测控技术与仪器 5. 能源动力类:核工程与核技术 6. 电气信息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7. 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8. 水利类: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9. 测绘类:测绘工程 10. 环境与安全类:环境工程;安全工程 11. 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 12. 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油气储运工程;飞行技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 13. 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 14. 轻工纺织食品类: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包装工程;印刷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15. 航空航天类: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16. **类:**系统与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工程与**技术;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地面**机动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17. 工程力学类:工程力学 18. 生物工程类:生物工程 19. 农业工程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 20. 林业工程类: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林产化工 21. **技术类:刑事科学技术;消防工程 三、农学 1. 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茶学 2. 草业科学类:草业科学 3. 森林资源类:林学;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4. 环境生态类: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资源与环境 5. 动物生产类:动物科学:蚕学 6. 动物医学类:动物医学 7. 水产类: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四、医学 1. 基础医学类:基础医学 2. 预防医学类:预防医学 3.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临床医学;**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 4. 口腔医学类:口腔医学 5. 中医学类: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蒙医学;藏医学 6. 法医学类:法医学 7. 护理学类:护理学 8. 药学类: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

中国历史上能征善战的***名将,你最佩服哪一位

一、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3万打败60万楚国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元年。阖闾举伍子胥为行人,伯喜为大夫。伍子胥奉阖庐之命,请孙武出山练兵斩姬。阖庐拜孙武为元帅兼军师,执掌吴之国政。公元前512年,吴取分兵扰楚之策,讨吴叛臣,断楚翅翼,灭徐与钟吾。公元前511年,吴取三师以敝楚,多方以误楚之策,攻楚之夷,楚军往救,吴军攻弦,楚军往救,吴军又退。楚人探知吴军确已返国,乃自回军。楚军一退,而吴之又一军复出,进攻养邑,楚人救援不及,吴遂攻克养邑,杀公子掩余与烛庸。公元前510年,楚联越伐吴,为吴军所败。阖闾使伍子胥增筑都城。公元前508年,吴为继续施行多方误敌之策,诱桐叛楚,投饵钓鱼,囊瓦上钩,率师攻吴,被吴军击败于豫章,吴遂取巢,获公子繁以归。自此役之后,楚国豫章山以东诸邑及附庸,属国全为吴所有。公元前506年,晋以周王室名义会十八国诸侯于召陵,谋攻楚。晋荀寅向蔡昭侯求赂,不得,伐楚夭折。囊瓦围蔡,吴往救,开始了吴破楚入郢之战。吴军至淮纳弃舟,越大别山,进攻楚囊瓦军于柏举,乘机攻入郢都。战绩可能不是数一数二,但凭借旷世巨著《孙子兵法》也完全足够了。 二、吴起,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汉族,卫国左氏人,通晓兵家、法家、儒家诸家思想。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大战绩是以五万之兵破五十万之敌,一战封神。 三、李牧,战国时期赵国人。他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军事活动。李牧战功显赫,生平未尝一败仗。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优秀的将领。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并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3个月后赵国即灭亡。他的无辜被害,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 四、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人,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队。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与楚国。奔魏时居于大梁,而后老死于楚地,葬于寿春。唐德宗时将廉颇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廉颇为临城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五、白起,战国时期秦国人,秦穆公大将白乙丙的后人。秦国第一名将,战国第一名将,中国第一名将,秦国三大干将之一,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被后世尊称为“死神”、“战神”。白起凭自己的战功从一名士兵成长为秦国最高军事长官,他是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中国古代历史上战功最为辉煌的将军。他戎马一生,大小七十余战,未尝一败,歼灭六**队一百余万,夺取城池大小七十余座,打到后来,六果将领闻‘白’色变,都不敢与之交战。 纵观白起一生,主要有六场大战: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黔中之战,华阳之战,陉城之战,长平之战。如果用一个字概括白起的用兵特点,就是一个‘狠’字。在中国所有的名将里,最狠的莫过于白起了。白起每次作战,战必求歼,六**队死在他手下的不下百万,被时人称之为“人屠”,后世称其为“死神”。在其攻下楚国都城后,挖了楚王的祖坟,再放火烧了墓地,处处显示其狠劲。可以说,白起是中国名将中最具个人魅力的将军,他完全凭个人奋斗成为秦国大将;一生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无人可挡;他用兵以狠,杀人如麻,铁血冷酷。虽然他最终被秦王赐死,但他至死都坚持自己的军事主张,不忍为败军之将,不惜公然抗命,以至付出自己的生命。 六、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本人灭了赵国、燕国、楚国、百越。王翦请田,得以善终。王翦一生的代表之作,还是那场以六十万大军对抗楚国的大战,三十六计中的“以逸待劳”仿佛是专门为他所作的,以静制动,不变应万变,牵着敌人鼻子走。 七、项羽,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上的幼稚,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用人方面。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三国时代的东吴被灭也从侧面说明当天下大定只剩江东的时候,江东是无法抵挡的。按河南大学王立群先生的话讲“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兵上天才,**蠢材。但**上的失败,无法遮掩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22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三十岁自刎乌江。 八、韩信,汉族,淮*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遭到汉高祖刘邦的疑忌,最后以谋反罪处死。韩信是中**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韩信有代表性的六大战役:暗渡陈仓、京索之战、安邑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垓下之战。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九、卫青,西汉着名将领。河东平阳人。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处世谨慎,奉法守职。漠北大战后未再出征。卫青不愧是西汉杰出将领,司马光评他“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是很恰当的。他的战略战术的成就,可以归纳为:善于在沙漠草原组织骑兵集团的进攻战役;善于发挥骑兵的特长,实行远程奔袭,捕捉战机和包围歼敌。在此之前,汉族名将中没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带指挥过规模如此巨大而又获得成功的战役。卫青的战略战术运用,是极其有创造性的。 十、霍去病,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人,为大将军卫青之甥。一生四次领兵出击匈*,均大获全胜而回,歼灭匈*11万多人,降服匈*4万余众,开河西、酒泉之地,消除了匈*对汉王朝的威胁。他作战勇猛,是一位军事天才,汉武帝曾劝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说:“为将须随时运谋,不至学古兵法。”汉武帝为奖励他的军功给他建造了豪华的宅第,他却说:“匈*未灭,无以家为也。”十七岁时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击匈*于漠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获敌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同时也斩杀了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并且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以一千六百户受封冠军侯。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与卫青被称为帝国双璧。霍去病是一位少年将军。多次以少胜多,立下赫赫功劳。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 十一、班超,字仲升,东汉名将、外交家。扶风安陵人。班彪子,班固弟。永平十六年(73年)从窦固击北匈*,旋奉命率吏士三十六人赴西域。攻杀匈*派驻鄯善、于阗之使,废亲附匈*的疏入侵疏勒王,巩固汉在西域的统治。建初三年(78),他率疏勒、于阗等国兵大败姑墨(今新疆阿克苏一带)的侵犯,又上疏请兵,欲平定西域。从章和元年(87)到和帝永元六年(94),班超陆续平定莎车、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姑墨、焉耆等国,西域遂平。以功任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九年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抵达安息西境,未至大秦而还,十四年回到洛阳,拜射声校尉,不久病死。班超在西域活动长达31年之久,平定内乱,外御强敌,保护了西域的安全以及丝绸之路的畅通。 班氏三父子:班彪、班固、班超,他们建功立业,青史载殊勋,炎黄子孙铭记于心。班彪,字叔皮,东汉史学家。东汉初任徐令,因病免官。他专力从事史学,以《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乃收集史料,作《后传》六十余篇,为其子班固修《汉书》,奠定了基础;班彪写赋、论、书、记、奏,也颇有成就,功名传千秋。 十二、周瑜,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十三、韦睿,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的名将。原籍京兆杜陵人,曾祖时迁至襄阳。宋时为右军将军、辅国将军等职。指挥果断,谋略过人。公元505年,韦睿督军北伐,攻拔北魏小岘城,随即进军合肥。魏将杨灵胤率众5万来,梁军惧不敌,请求增兵。韦睿认为,兵贵齐心不在众,应速与战。遂列阵,待敌临近,指挥猛冲,大破魏兵。又堰肥水灌合肥城,用高大战舰**,强弩齐发,魏军大溃,梁军入城,斩俘万余人。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军数十万围钟离,韦睿与右卫将军曹景宗奉命往救,率军进屯邵阳州。随即在敌营前,通宵达旦筑成营垒,又激战一整天,数次挫败魏军进攻。时值淮水暴涨,他遣将以小船载草,灌上膏油,焚烧敌桥,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斗。在梁军总攻下,魏军大败,溺死、被杀者各10多万,被擒5万。韦睿因功进爵为侯,任右卫将军。毛**在读李延寿著《南史》卷五十八《韦睿传》的批语中说:“(韦睿)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 十四、李靖,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人,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军事理论家、民族英雄。李靖军功卓越。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唐太宗曾给予高度评价:“尚书仆射代国公靖,器识恢宏,风度冲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运始,效绩边隅,南定荆扬,北清沙塞,皇威远畅,功业有成。”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李靖一生作战无败绩,战败一百余万**,东西南北扫荡近6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整个长江以南,蒙古大草园,青海高原,江浙全部是他平定的。卫公兵法名扬于世, 被两次想杀他的李渊称为“比古之白韩卫霍,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靖还是丞相,当时在唐朝官员中有句流行的话 “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 十五、郭子仪,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勇武不凡。中国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实践者。安史之乱爆发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任副元帅率唐军及回纥等援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郭子仪功德越高,人们越尊重他。吐蕃、回纥称他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甚至有些安史叛将也很尊重他,因为他曾施恩于很多人。安庆绪的骁将田承嗣占据魏州后,蛮横无理,飞扬跋扈。郭子仪派遣自己的—个部将去见他。田承嗣倒很规矩,还向郭子仪所在的方向遥望叩拜,指着自己的膝盖对使者说:“我这双膝盖,不向别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现在要为郭公下跪。”他麾下的老将军数十人,都是王侯显贵,郭子仪颐指他们进退,他们就像*仆一样,听从他的安排和指挥。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四日(7月9日),郭子仪以85岁的高龄辞世。德宗沉痛悲悼,废朝5日,下诏书高度评价和追念他。按律令规定一品官坟墓高1丈8尺,特下诏给他加高10尺,以示尊祟。君臣依次到府第吊唁,皇帝还到安福门临哭送行。生前死后,哀荣始终。 十六、岳飞,字鹏举,汉族民族英雄,今河南相州汤*永和乡孝悌里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岳飞一生与中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作战,为宋王朝抵御异族侵略,但是最后由于受到当朝*臣秦桧的构陷以及南宋统治者的猜忌而被监禁、杀害。宋孝宗淳熙六年追諡武穆,宋宁宗嘉定四年追封鄂王,故后人也称“**穆”或“岳王”。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孝宗立定格目的十三处战功而成。 1.建炎二年十二月乌珠自杭州分兵至明州城下,浙东制置使张浚拒之,小捷。 2.建炎四年二月,金兵还。过吴江县,浙西宣抚使统制陈思恭,以舟师败之于太湖,几获乌珠(宗弼)。 3.绍兴元年十月,乌珠亲攻和尚原,陕西都统吴玠出奇兵邀击大破之,乌珠中流矢二,仅以身免。 4.绍兴四年三月,金陕西经使萨里罕犯杀金平,为吴玠所败。 5.绍兴四年十月,淮东宣抚使韩世忠,败乌珠游骑于大仪镇,乌珠遂不进。 6.绍兴六年十月,主管殿前司公事杨沂中败伪齐刘倪于藕塘,降杀元遗,刘倪只身遁。 7.绍兴十年六月,马军都虞侯刘锜人败乌珠于顺昌,乌珠拔寨还,东京两淮遂定。 8.绍兴十一年二月,淮西宣抚使张俊、淮北宣抚使杨沂中、宣抚判官刘锜,大败乌珠(宗弼)十万众于柘皋。 9.绍兴三十一年十月,淮南制置使刘锜,遣其将贝琦,败金统军高景山于皂角林。 10.是月,浙西副总管李宝,败统军完颜郑家*于密州之唐岛,斩其首。同月,步司统制官邵宏渊拒虏于真州之胥浦桥,获捷。 11.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中书舍人都督府参赞军事虞允文,以建康统制张振,王琪之军,败金主舟师于采石。12.是年,侍卫马军司中军统制赵撙复蔡州,鄂州都统制吴拱拒敌于茨湖,统制官王宣拒敌于确山。 13.绍兴卅二年,镇江都统制张子盖,解围海州。 十七、徐达,明朝开**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南京打到北京去的将领,岳飞的异世知己。1353年,徐达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后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克集庆。继又率部攻占镇江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国。二十五年,以大将军率师出征,先占淮东,继平浙西,连战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师25万北上,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挥军攻克大都,灭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军远征漠北等地,戍守边疆,被朱元璋誉为“**长城”。徐达长于谋略,治军严整,战功显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十八、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戚继光战绩: 1.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牺牲陈文清等3人。 2.白水洋战斗:我敌对比:1500对2000余,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己方牺牲陈四等3人。 3.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000名。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名.牺牲陈文彪等13人。 4.牛田之战:击溃数上万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斩首688颗,己方无一人牺牲。 5.林墩之战:烧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斩首960颗,俘虏26人。己方阵亡90人。 6.福清葛塘之战:消灭300多名倭寇,斩首150多颗,牺牲20人。 平海卫战斗:斩首2622颗,己方牺牲金渔等16人。 7.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倭寇1000余,斩首498颗,生擒1名,己方牺牲童子明等24人。 8.王仓坪战斗:击溃倭寇近万名,斩首177颗,己方无一人阵亡。 9.蔡丕岭战斗:击溃倭寇7000余名,**1000多名,斩首160多颗.己方牺牲31人。 其余较小规模的战斗,总共加起来,在浙江福建广东有80多次,没有一次败仗.每次几乎都是全歼敌人,而自己只伤亡几名或者几十名,牺牲最多的一次也只有69人.在牛田和王仓坪战斗中,消灭了上千名倭寇,而自己却没有一人阵亡。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

清朝皇帝的儿子是如何划分或晋升等级的?

清朝皇室爵位分为十二个等级,各等级名字如下: 1、第一级:和硕亲王 2、第二级:多罗郡王 3、第**:多罗贝勒 4、第四级:固山贝子 5、第五级:镇国公 6、第六级:辅国公 7、第七级:不入八分镇国公 8、第八级:不入八分辅国公 9、第九级:镇国将军 10、第十级:辅国将军 11、第十一级:奉国将军 12、第十二级:奉恩将军 爵位等级规定:亲王的一个儿子封为亲王,其余儿子封为郡王。郡王的一个儿子封为郡王,其余儿子子封为贝勒。贝勒之子封为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 扩展资料: 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四种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辅国将军以上还分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类。 一般情况下,因为功封王爵者多属世袭罔替,也就是俗话说的“铁帽子王”。因为恩封爵位者则多属世袭递降,但在递降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 获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的宗室并不能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 惟有12大“铁帽子王”因为其祖先功勋卓著,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但其后世也不乏被夺爵的历史记载。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 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 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朝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铁帽子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宗室

清朝**有哪些等级?

清朝的**共有240多位,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将宗室封爵定为十四等级即和硕亲王、贝勒、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和硕、多罗、固山都是满语,和硕意为:一方,那么和硕亲王是**等级中最高的一等。清朝封爵方式有两种:一是因军功受封,为功封;一种因皇帝之后而受封,为恩封。按照制度,恩封的后代在承袭前人的爵位时要降一级,降至最后一个等级再袭。但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俗称:铁帽子王,即:世袭罔替,配享太庙。

清朝的著名将军?

1、董鄂·何和礼 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努尔哈赤征讨乌拉部,何和礼率所部旗兵破敌有功。1611年(万历三十九年),何和礼与额亦都、扈尔汉讨伐渥集部虎尔哈路,攻克紥库塔城。 1613年(万历四十一年),努尔哈赤再次征讨乌拉部。当时,努尔哈赤本欲招抚布占泰,希望他能够悔悟归降。何和礼与代善等贝勒极力劝谏,主张进兵,努尔哈赤遂灭亡乌拉部。 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在原有四旗的基础上确立八旗制,何和礼被编入正红旗。1616年(后金天命元年),努尔哈赤自称汗王,建立后金,任命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安费扬古为五大臣,同听国政。 2、爱新觉罗·多尔衮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 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3、爱新觉罗·岳乐 爱新觉罗·岳乐(1625年—1689年),清朝宗室、将领,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饶余敏郡王爱新觉罗·阿巴泰第四子,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功勋卓著的名将,为清朝入关后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初封镇国公。顺治六年(1649年),封贝勒。顺治八年(1651年),袭爵,改号安郡王。顺治十四年(1657年),进爵亲王。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岳乐去世,年六十五岁,谥号和。死后因贝勒诺尼攻讦被夺谥降爵。 4、岳钟琪 岳锺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原籍凉州庄浪(今兰州永登)。岳飞二十一世孙,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名将。 康熙五十年(1711年),授游击。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以准噶尔部入扰西藏,奉命率兵入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夺桥渡江,直抵拉萨。 雍正元年(1723年),以参赞大臣随年羹尧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出归德堡(今青海贵德),断敌退路。次年正月,授奋威将军。二月,袭破罗卜藏丹津大营,青海平。雍正三年(1725年),授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 次年,奉命将云贵两地"改土归流"。雍正七年(1729年),受命为宁远大将军率师出西路,会北路靖远大将军傅尔丹备攻准噶尔部游牧地伊犁。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以"误国负恩"等罪被夺官拘禁。乾隆十三年(1748年),初以总兵启用,复授四川提督。 参与大小金川之战,献南北夹击、直捣中坚之策,被经略傅恒采纳,并以13骑入勒乌围(今四川金川东)大营,劝导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父子归降。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时年64岁的岳钟琪奉命出兵康定,会同总督策楞,结果成功讨平叛乱。 5、爱新觉罗·多铎 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封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福王,晋和硕德豫亲王。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多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钟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岳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多尔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鄂·何和礼

清朝五个将军辖区是哪五个将军辖区?

指的是盛京(奉天)将军、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这五个。 这五个辖区不设督、抚,驻防将军为本区最高的军政长官。根据官阶,顺序如下: 1、伊犁将军统辖区; 2、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 3、镇守吉林等处将军; 4、镇守盛京等处将军; 5、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 其中,乌里雅苏台将军在**古,伊犁将军在新疆,主要是为了控制**古和新疆的蒙古族**区;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设立在东北地区,主要是为了管制满清**区。 清朝在全国一共设立了14个驻防将军职位,分别是: 1、盛京将军一人,驻盛京,辖辽宁; 2、吉林将军一人:驻长春、辖吉林; 3、黑龙江将军艺人,驻齐齐哈尔,辖黑龙江; 4、江南将军一人,驻江宁,辖江苏; 5、福建将军一人,驻福州,辖福建; 6、浙江驻军一人,驻杭州,辖浙江; 7、湖北将军一人,驻荆州、辖湖广; 8、四川将军一人,驻成都,辖四川; 9、广东将军一人,驻广州,辖两广; 10、绥远城将军一人,先驻归化,后迁绥远,辖归化、绥远及土默特二旗; 11、陕西将军一人,驻西安,辖陕西; 12、甘肃将军一人,驻宁夏,辖甘宁; 13、新疆驻防伊犁将军一人,驻伊犁,辖新疆,天山南北两路; 14、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一人,驻阿尔泰,辖唐努乌梁海、额鲁特、喀尔喀除土谢图汗外领旗。

清朝第一猛将是谁,灭掉了张献忠和吴三桂,若他要称帝,可以获得成功吗?

这个清朝的第一猛将是爱新觉罗·岳乐,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也就是顺治帝的兄弟。因为同样是皇族血脉,所以他也完全有资格当皇帝,而且清朝皇位的继承并不像明朝那样只传嫡不传庶,所以清朝只要是皇室血脉就有坐皇位的可能。据说因为岳乐军功甚高,顺治帝在传位的时候有考虑过把皇位传给他,但有大臣劝顺治帝为了政局稳定应该传位给儿子康熙,于是顺治帝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试想一下,如果当年顺治帝坚持把皇位传给兄弟爱新觉罗·岳乐的话,后来的清朝会怎样,我觉得岳乐治理国家不一定会比康熙好。大家都知道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发展水平蛮高的,康乾盛世的开端就是康熙统治时期,也就是说康熙为清朝打了个好底。康熙虽然不善征战,但他却善于治政。岳乐虽然军功高,但他在治理国家方面不见得会比康熙要好。 为了清朝的政局稳定,爱新觉罗·岳乐也不可能成功称帝。清朝入关虽然取得了天下,但是有几股势力一直在蠢蠢欲动。看过《鹿鼎记》的人都知道,***的故事发生在康熙初期,那时候康熙面对的难题很多,有辅政大臣鳌拜的专权、反清复明天地会的*动,还有吴三桂的密谋**,这些事件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康熙把这些事情处理得都很妥当,如果换做岳乐的话,就不一定会是这个结果了。 所以说如果爱新觉罗·岳乐称帝的话,不一定会获得成功。他会被此起彼伏的反抗势力所压倒,而且他也没有康熙来得名正言顺。

亲王、郡王、贝勒等等王公的权利分类和排列

亲王称和硕亲王 郡王称多罗郡王 贝勒称和硕贝勒 贝子称
固山贝子


亲王
亲王是封建制度中的爵位名。在中国封建制度中,为王爵的第一等。

中国封建制度中的亲王

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

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王,其封地称国,王玺称“某国之宝”。爵号直接冠以亲王字样为名的,唯清朝一代,其全称为和硕亲王,满语称“hošo i cin wang”。

郡王
爵位名。始置于西晋。唐宋以后,郡王爵号低于亲王一等,多为诸王长子的封号。此外,臣下亦可封郡王。清代宗室封爵第**称为“多罗郡王”(“多罗”即满语“理”之意),简称“郡王”。


在早期满族社会中 ,贝子意为天生贵族 。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以子侄为各旗旗主,称和硕贝勒。贝勒下设贝子,全称为固山贝子,属高级贵族。自皇太极后逐渐实行12级封爵制。贝子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受封贝子者皆为宗室、觉罗及其他八旗贵族 。获取途径有世袭 、恩封、功封和考封数途。归附于清朝的蒙古贵族亦实行这种封爵制,在王、贝勒下设贝子爵。
说皇太极是八阿哥四贝勒---因为他是八皇子,在贝勒里为第四位!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号后金,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 、侄阿敏为二贝勒 、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清朝著名的将军

标签:宠物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