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数码相机图像模式设置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使用数码相机时,图片模式是选大点好还是小点好?(数码相机怎么调照片大小)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图片模式越大则画面越清晰,也可以打印越大的幅面,所以,在对画面质量有要求的前提下是图片模式越大越好。
但在网上使用的话,图片模式越小则越易于传输,但清晰度会明显下降。
对于初级摄影爱好者来说,在遇到美景和风光时,应该不急于拍摄,而是熟练掌握相机的基本设置。格式的选择、文件大小、感光度、白平衡、创意风格、对焦模式、曝光模式、测光模式这些设置看似基础,但是完全掌握并不简单,正确的参数设置是拍好风光照片的第一步。
JPEG文件格式与RAW文件格式的设置
数码照相机至少提供两种记录格式:Jpeg、Raw。Jpeg格式为有损压缩格式,它有几种不同的压缩比,比如1︰5 、1︰10等,有损压缩会丢失原影像的一部分色彩数据,压缩比越大丢失的色彩数据越多。Raw格式为无损压缩格式。它能够记录从亮到暗所有的色彩数据,(在感应器能够纪录的宽容度内)保留原始影像的所有信息。因为Raw格式文件较大所以占用储存器的空间较大。它的优点是容量大,把所有记录的影像信息纳入其中。图像输入计算机时,必需转存为编辑软件能够处理的其它标准图像格式,如:TIFF格式。(一般厂商提供专用的软件)Adobe Photoshop也可以对RAW格式进行处理,在数据转存为TIIF格式前,可以对色彩、亮度、对比度、锐度等进行调整。这一步对影像的质量是很重要的,因为保存大量色彩过渡信息(层次)。
在风光摄影中应该使用RAW格式,(不要怕麻烦)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没有损失图像,给后期调整留有更大的调整空间。因为在后期调整的各项指标都会损失影响的层次,(通过直方图可以看出来)所以有了RAW格式的图像才能保证影响的质量。
在实际拍摄中最好选择Jpeg、Raw格式一起使用,这样拍摄一次能够生成两种格式文件,Jpeg文件可以作为一般的图片用途,而RAW格式可以作为更专业的影像输出。
L(大)、M(中)、S(小)、文件的设置
在拍摄之前要设定好拍摄文件的大小。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以后影像的输出效果,小的拍摄文件会影响到以后放大大图片的问题。如果拍摄不重要的题材,不需要放大尺寸的图片,可以选择较小文件,如果拍摄的图片是参加一些摄影比赛、展览、广告的活动就需要选择大摄文的拍件。
在风光摄影中要选择L(大)的文件。L(大)的文件要与RAW格式一起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照相机的最大影像的功能。风光摄影图像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是不能忽视的,要把好影像这一关首先要从选择大的文件格式开始做起。
感光度的设置
由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的原因感光度值设置的越高其影像的噪点越大,噪点大的后果是影像的色彩、清晰度等会非常差,最终影响图片的效果,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只有用较低感光度拍摄才能达到很好的影像果效。在风光摄影中应该将感光度的值设置在ISO100,特殊的情况下(手持拍摄)不要超过ISO400,(开启高感光度减噪功能)这样才能保证影响的质量。
白平衡的设置
照相机提供了多种白平衡的设置模式,主要有自动白平衡模式、日光模式(5300K-5500K)、*天模式(6000K以上)、*影模式(7000K以上)、白帜灯模式(3500K左右与日出、日落时分的色温接近)等,还有自定义模式来设定色温。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色温”。色温的定义是:一绝对黑体在加热后辐射出不同的波长的色光,参照不同温度下色光由红色至蓝色的变化过程来定义的。通俗解释色温就是根据光线从暖色调至冷色调之间变化的一个度量标准,是用来说明色光成分的。色温的单位用K来表示,数字越大色温越高,数字越小色温越低,标准的白光色温大约为5300K—5500K左右。当照相机设定的色温与环境的色温一致是才能达到“平衡”,比如环境光的色温为3500K,我们将照相机的白平衡设定为3500K与环境光的色温一致,这样拍摄后的色彩达到了平衡,我们说没有“偏色”。在风光摄影中有这样一种状况:日出、日落时分的色温约为3500K左右,如果我们将照相机的白平衡设置在3500K,那么拍摄后的结果我们会发现太阳不红了,日出、日落红红的色彩效果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是白平衡了。
如何将日出、日落的色彩表现好呢?我的经验是:将白平衡设定为5500K(日光模式)其实这时模拟传统胶片的色温模式效果,来拍摄日出、日落,这样照相机设定的色温高(5500K)日出、日落的色温低(5300K左右)它们之间的色温不平衡,拍摄后的影像“偏色”,偏向红橙色,这样就非常符合人眼看日出、日落的色彩效果。
这种情况下能不能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呢?如果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拍摄,那么这个模式就会自动纠正这种不平衡的色温(有一定的限度不能全部纠正)结果会造成色调的变化,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得结果。这种情况下最好不要使用自动白平衡。如果是在*天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这样可以纠正一下色温高影调偏蓝的现象。在其他的环境色光下还是应该有针对性设定白平衡,以保持影像影调的色彩平衡。
创意风格的设置
照相机提供了多种拍摄风格的设置模式,主要有:标准、风景、人像、夜景、黑白等。单从经验应该设置创意风格为标准模式。有的朋友会问:我们拍摄的风景应该设置为“风景”模式才对?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了解一些照相机的功能。数码照相机内置的软件支持各种拍摄风格,当我们把拍摄风格设置在“风景”模式下,照相机会自动生成具有色彩饱和度高(艳丽)、反差大及锐化后的影像,这种影像实际上是经过照相机“加工”的影像,事实上已经损失了一些过渡层次的色彩这是专业摄影师不愿看到的结果。当我们把拍摄分风格设置在标准模式时,照相机会提供标准的非常丰富的色彩(从暗部至高光),这才是我们要的合格的影像。既然拍摄的风景就应该让色彩艳丽一些、反差大一些,但是还不能损失层次,怎么解决。应该在转换软件之中设置成风景模式。通过各厂家专用软件(包括PHOTOSHOP软件)处理后的风景影像具有相应色彩饱和度、适中的反差与丰富的色彩过渡(通过直方图可以看出来),明白了这些我们就知道如何设置照相机的创意风格了,创意风格是根据我们的拍摄需要去选择,拍摄风光我们只选“标准”的。
大家好,我是聊摄影也聊修图的拍照人。这一期简单聊聊数码相机的几种拍摄模式(M档、B档、Av、Tv、CA、全自动、C1-3),就以我手里的佳能5D2为例吧。这期算是摄影入门的一个知识普及了,小白用户可以放心食用了。
那时照片的尺寸。 也是像素的选择。。10m就是1000万像素啊!
看来你是用手机上的,比较悲剧看不到图。你开机保证相机在拍摄模式(就是能在相机上看到你想要拍摄的画面),如在播放模式,那你按上面画着照相机样子图标的那个键切换至拍摄模式。然后再按动画录制按钮(一般动画录制按钮上面都会画着一个小红点,也就是你相机上好像唯一不是圆的的那个键,呵呵,仅供参考,我自己没研究过,语言形容难免有理解差异!
(1)拍摄前注意设定好相机的参数
大多数数码相机都在设置菜单中提供多种设定值。包括图像分辨率、聚焦方式、光圈、快门等项目,其中最常用的是图像分辨率。许多相机都提供了多种分辨率选择,例如Agfa1280有五种设置,分别是1280×960、1024×768Hi、1024×768、640×480Hi和640×480。多数相机都有一个缺省的设置,如果有一段时间未使用相机,例如30分钟以后,重新开机时,缺省设置会自动生效。因此,每次拍摄之前,特别是更换电池之后,必须重新检查一次相机的设置菜单,确认分辨率、光圈等的设置,否则,极有可能拍出的照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尽量使用最高分辨率进行拍摄
当使用数码相机时,处理的照片只有非常有限的分辨率---对于高档相机也是如此,更不用说低档相机了。在低档到中档的数码相机中间,照片的分辨率从640x480到800x600dpi。与传统相机相比,这并不是很高的分辨率。但是与PC机的图形分辨率来比就算是很好的了。事实上,大多数Web图形都少于640x480dpi。若用这一标准来衡量,数码相机的分辨率还是很好的。但是不管数码相机的功能如何,所能达到的分辨率还是有限的。
因此,得到尽可能高的清晰度是拍摄数码相片时重点要考虑的。对于传统相机,拍摄时主要考虑的是要取好景,构好图。如果数码相机要拍摄的是一幅典型的摄影作品,所有的基本的摄影准则都是适用的。但是如果只是拍摄一个单独的对象,例如手表、手机,那么有关取景、增加动感及其他的准则就可以不用考虑了。这时应该将对象尽量充满取景框,即使得到的照片构图很糟糕也没关系,这只是为了将最大分辨率用在所摄对象上。
换句话说,如果拍摄的是一个人的照片,必须在取景框中包括周围景物,使人与景物获得平衡,传统摄影有许多构图原则。但是对于数字摄影来说,常常是拍摄包括场景的照片,然后在编辑时再把多余的部分剪裁掉。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反对常规摄影的黄金定律,尽可能使整个取景框内只充满打算使用的图像。因而如果要拍摄家中一台电脑的照片,应使取景框中只有电脑,然后再在图片处理软件中裁剪出来。这就是使画面主体电脑的分辨率达到最大的意思。
(3)正确运用光照条件
大多数数码相机只能在完美的光照条件下才能拍照。在拍照之前,一要找到尽可能好的光照条件。常规的胶卷也受光线的影响,但是,基于胶卷的摄影的色调与色彩质量使其较少依赖光照条件。数码相机是完全依赖于光线的。在数码相机照片范围内的光照太强的话,就会产生带状效果,没有大量细致的调整工作是很难改正的。另一方面,由于CCD有一定的感光阀值,如果光线较暗,达不到要求的起码照度,数字照片就会受到严重损坏。即使是光照稍小一些,也能明显地减少照片的清晰度。由于受到闪光灯的有效距离限制,即使使用了闪光灯,对于数码相机来说,*影地带或傍晚时的光照条件仍可能光照不足。采用更灵敏的CCD芯片是数码相机减少光照条件限制的有效途径。数字摄影中的另一个因素是,某些类型的光照对不同的相机的影响不同,这一点对于常规摄影来说也是如此。但关键是,某些光照条件对数码相机的影响与对常规相机的影响不同,这就需要试验。荧光照明会产生亮度与色彩问题;为了得到最佳结果,可以使用拍电视用的新闻灯。试验表明,在一个拍摄周期内,在摄影室内使用钨灯进行数码拍摄,过后在电脑上观察照片,惊奇地发现,当光线照直射向镜头时(而不从后面射来)照片上明显地增加了桔橙色。
对于低档数码相机来说,自然光确实是最好的。利用台灯和相机灯也可以,但是需要控制灯光,使其成为直射光,因为光线和相机的低分辨率会抵消获得优秀而连续色调的努力。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日光而不必到户外去拍照,可以摆好一张桌子,上面放上一个由白色招贴板做成的背景,并将其放在窗口旁,以便在一天中尽量多地接受日光照射。目前,完全或部分云遮的日光对于数码相机来说是最好的光源。
(4)慎用闪光灯
许多数码相机有内置的闪光灯。通常有四档设置:闪光、不闪光、防红眼闪光和自动闪光,最后一档是由相机来确定是否需要额外的光线。在许多情况下,闪光灯可能会破坏一幅完美的照片或者会制造出以后难以清除的错误。
对于傻瓜数码相机来说,大多数自动闪光都是在多云天气下发生的。将闪光灯关闭,然后增加曝光量,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闪光灯不像曝光量那么好控制,闪光灯射出的光线容易彼附近的物体反射回来,在照片上形成不均匀的耀斑。因此,当在多云的天气或是黄昏日落时拍照(或是其他不理想的照明条件时),请尽量关闭闪光灯。闪光灯射出的红外线会影响图像,因为图像是由CCD芯片进行处理的。例如,红**域可能记录下来时变成了发绿的。在室内拍摄时,应该提供足够的照明,以便得到不用闪光灯的照片,或是看看没有闪光灯的照片是否满意。为了看出差别,可拍摄同一对象的两张照片,一张使用闪光灯,而另一张不用。可能不用闪光灯更好。从中可以学到不用闪光灯拍照的技巧,不过这时需要有其他光源进行补光。
(5)色温的调节
熟悉传统摄影的朋友都知道彩色胶卷有日光型和灯光型之分,目的是适用于不同的光源环境,日光色温室5000K的,卤素石英灯色温是3200K。
数码相机无法更换胶卷,所以采用白平衡调节,同时又分手动和自动,手动调节具有灵活性,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但手动调节并不那么简单,也很难掌握。自动调节可以保证拍摄的效果不会偏差很大,但难以创造特殊的艺术效果,如采用日光型胶卷拍摄,用3200K的石英灯做光源,可以营造出温馨的气氛,肤色黄里透红,是现在婚纱摄影很常用的手法,但用数码相机拍摄,采用白平衡自动调节,拍摄的效果没传统相机那么明显,不过效果也很好。还有相同的灯光、相同的模特儿位置,换用不同颜色背景结果拍摄的结果模特儿肤色也会不同。不同的数码相机拍摄的差异很大,所以对于白平衡的调节,用户必须针对不同的摄影环境、不同的数码相机自己试验、摸索而得,做到心中有数。
数码相机的人像模式和风景模式区别为:光圈不同、拍摄对象不同、对焦不同。 一、光圈不同 1、人像模式:人像模式时,数码相机会把光圈调到最大,做出浅景深的效果。 2、风景模式:风景模式时,数码相机会把光圈调到最小以增加景深。 二、拍摄对象不同 1、人像模式:人像模式用来拍摄人物相片,如**照。 2、风景模式:风景模式用来拍摄风景名胜。 三、对焦不同 1、人像模式:人像模式对焦聚焦到人物上,以突出人像主体。 2、风景模式:风景模式外对焦变成无限远,使相片获得最清晰的效果。
单反相机都有一个ISO参数设置,那么该如何使用呢
本文由宠物迷 百科常识栏目发布,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使用数码相机时,图片模式是选大点好还是小点好?”
上一篇
哪个品牌的收腹裤效果好?
下一篇
狗狗食品营养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