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宠物迷的小编给各位宠物饲养爱好者分享怎么种珍珠的宠物知识,其中也会对怎么养珍珠(怎么养珍珠鸟不怕人)进行专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宠物相关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现在我们开始吧!
一、方法: 1、珍珠是在贝体内形成的和贝壳类似的物质。不论是天然珍珠或是人工培育的珍珠,都是由于贝类在偶然条件下受到外界有**性的细小杂物进入并接触其外套膜时,外套膜受到**便分泌出一种珍珠质,将这些微小杂技层层包裹而形成赘生物,经过一定时间便形成了珍珠。 2、饵料生物:水中饵料生物充沛,育珠蚌的营养丰富,就生长好,从而珍珠也就长得快,且质量高。主要饵料生物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3、光照和通风 光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对育珠蚌和饵料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来源;光影响着水环境的理化性状;光对育珠蚌的颜色、生殖和行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丰富珍珠的光泽也有利。通风的环境水波荡漾,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还可促进上下水团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4、无机盐 无机盐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钙是育珠蚌贝壳和珍珠的主要成份(以碳酸钙形式存在),育珠蚌的养殖场所一般要求每升水含钙10毫克以上。此外,还有镁、硅、锰、铁等,都要求有一定的含量。 5、水的酸碱度(PH值):中性的水域(PH7~7.5)最适宜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大多数淡水水域的PH值为6.5~8.5;硬水水域偏于碱性。酸碱度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和生存。 6、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都有重要意义。生产实践证明,在流水的水域中育成的珍珠光泽较静水中育成的珍珠光泽好,产量也高。 7、构成珍珠和贝壳的物质大部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随结晶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方解石、霰石等,珍珠是由霰石构成的,而贝壳是由方解石构成的棱柱层。 8、水温:育珠蚌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都直接地受到水温的影响和控制,珍珠的形成和生长也同样受到水温的制约,育珠蚌对温度变化幅度的耐受范围 。 二、知识点: 1、中国的天然淡水珍珠主要产于海南诸岛。珍珠有白色系、红色系、**系、深色系和杂色系五种,多数不透明。珍珠的形态以正圆形为最好,古时候,人们把天然正圆形的珍珠称为“走盘珠”。 2、珍珠并非是天然宝石,它生成于某些贝(蚌)中且未能排除时,它的细胞膜就会分泌出珍珠质液,将外来异物一层层地不断包裹起来,久而成珠。由于每次所包裹的珍珠质层极薄,因此,一粒珍珠甚至由几千层珍珠质包裹叠加而成,历经3—6年时间方能形成。珍珠全年皆产,通常以十二月较多。 扩展资料: 历史功用 1、珍珠药用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历史。三国时的医书《名医别录》、梁代的《本草经集》、唐代的《海药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的《雷公药性赋》等19种医药古籍,都对珍珠的疗效有明确的记载。 2、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中说,珍珠“有治目肤翳,止泄”等作用。唐代的《海药本草》认为,珍珠可以明目、除晕、止泄。在元朝,商人们常在水中加蜜糖和珍珠粉饮用,认为它既可以滋补,又可以防暑。元好问在《续夷坚志》中记载:“洮水冬日结小冰……圆洁如珠……盛夏以蜜水调之,加珍珠粉。” 3、明代李时珍更加重视珍珠的药理作用,认为珍珠的药效在美肤,因而在《本草纲目》**别写道:“珍珠味咸甘寒无毒,镇心点目;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坠痰,除面斑,止泻;除小儿惊热,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疗毒。……令光泽洁白”等。同时,它还记载了珍珠药用的多种方法。 4、明代陈继儒转引《独异志》说,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宰相李德裕以珠宝粉、雄黄、朱砂煎汁为羹,每食一杯约耗钱三万,过三煎则弃其渣。当时流行炼丹术,人们认为,珍珠粉、雄黄等物,经过提炼后服用可长生不老,鹤发童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珍珠
一、养殖水域的选择(一)场址的选择1、池塘养殖面积因地制宜,小的池塘为3~5亩,大的池塘从十几亩到几十亩都有,水深1.5~2米,水质一般都较肥,饵料生物丰富。池塘中可混养草鱼、鳊鱼、鳙、鲫鱼,放养密度为100~200尾/亩,不宜放养或极少量放养竞食性鱼类如链鱼等,切勿放养肉食性鱼类如青鱼、乌鳢等。2、河流 无污染的河流,氧气充足,水质清新,水体呈流动状态,物质交换充分,适合三角帆蚌的生长。3、大水面 如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较大,选择岸边或汊弯处水体较浅的水域进行珍珠养殖,水体流动性较大,水质清瘦,溶氧丰富。环境因子复杂,管理操作不太方便。(二)生态环境1、水质条件水深1.5~2.5米较为适宜。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培育极其重要。保持育珠水域的pH值在中性略偏碱的范围,以7~8为宜。pH值偏低的酸性水体不利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可以通过在育珠水体中泼洒生石灰水的方法进行调节。pH值偏高又抑制了育珠蚌的生长,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的方法进行控制。2、营养盐类钙盐是育珠蚌最需要的盐类。添加氯化胆碱可提高 贝壳底质厚度。提高出珠概率,蚌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育珠蚌的生长及珍珠的合成依赖于钙的吸收,保持水体中Ca2+含量为15毫克/升以上,可通过施加钙肥来补充钙源。镁、硅、锰、铁等不仅是育珠蚌生长所需元素,而且也是其饵料生物生长所必需的,通过施加有机肥、无机肥来补充这些营养元素。**能促进育珠蚌分泌珍珠质,加快珍珠的形成。在**营养源中,以硝酸型**效果为最佳,珍珠增长速度最快。在育珠蚌生长旺季每月施加**营养源一次,使池水呈0.1毫克/升的浓度。3、饵料生物三角帆蚌最适的饵料生物为硅藻、金藻、绿藻、*藻等,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所以培养丰富的饵料生物对珍珠养殖至关重要。水体的肥瘦、饵料生物的丰欠可通过水色来反应,水体颜色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以30厘米左右为宜,并且保持育珠水体“肥、活、爽、嫩”的状态。二、育珠蚌的选择(一)调查手术蚌的来源如果手术蚌的繁育场或邻近的珍珠养殖曾发生过病害,再便宜的蚌也不能购,以杜绝病原体的传播。繁殖用的种蚌最好是采自自然水域中的野生蚌,雌、雄蚌最好选自不同的水域,以保证种质的质量,提高后代的育珠性能。(二)运输及运输后的暂养工作1、干法运输适合气温为1~10℃的低温运输,温度高于25℃,易引起蚌体缺**死亡,温度低于0℃,易冻死。运输的时间越短越好,不能超过3天。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运输前让手术蚌吸足新鲜水分后装进箩筐、草包或散装。②蚌体平放,保持其体内的蓄水不致流失。③装运时,手术蚌堆积的高度低于20厘米。④途中经常喷洒新鲜水,保持蚌体湿润。必须保证用水的安全性。2、湿法运输 适宜于远距离运输。①利用活水船运,可运输大批量的蚌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污水和缺氧。②另一种是利用封闭箱低温运输,箱内装水并用袋装碎冰保持较低水温,以降低手术蚌的新陈代谢,同时进行充氧,以保证运输过程中手术蚌的成活率。经长途运输的手术蚌,体质较虚弱,必须进行暂养处理,复壮后才能进行手术。受损伤的蚌单独吊养处理,复原后再用于手术。冬季运输的蚌,暂养时间为1星期左右;春夏运输的蚌,暂养时间为1个月以上;秋季运输的蚌,暂养时间为20~30天左右。三、育珠手术中的注意事项育珠手术是珍珠生产的关键,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以提高手术蚌的成活率,避免病害,增加优质珍珠的比例。(一)育珠手术的季节育珠手术以3~5月和9~10月进行较为适宜,此时水温为15~25℃,育珠蚌的新陈代谢旺盛,细胞小片的存活率高,育珠蚌手术伤口愈合快,珍珠囊的形成迅速,珍珠质分泌快,珍珠质量好。当水温超过30℃,尽管手术伤口愈合快,珍珠囊形成迅速,但细胞小片存活时间较短,成活率低,且伤口易溃烂而感染疾病,引起育珠蚌的死亡。如果在高温季节进行育珠手术,必须选择*凉通风遮阳处进行,且施手术者必须有熟练的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手术过程。当水温低于5℃,三角帆蚌进入冬眠状态,此时进行手术,尽管减少了感染疾病的机会,但伤口不易愈合,细胞小片容易冻死。(二)手术蚌的选择选择健康、无病害、无损伤的三角帆蚌。生长线宽大明显,斧足肥壮饱满,外套膜呈微**。(三)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手术过程中,所有工具都应严格进行消毒、清洁,避免带菌操作。用70%的酒精浸泡或擦洗所有操作工具。有条件的可以在无菌状态下进行手术。操作人员也不能带菌操作,作业前清洁双手。2、制片操作应在遮阳无风的环境中进行,以免风力引起小片**,避免细胞小片因受紫外线直接照射而降低活力。3、使用混合营养液处理细胞小片,可以提高小片的成活率和抗病力,提高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几种混合营养液的配方: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营养液配方:在1升0.4%的盐水中加入1.5%的PVP0.5毫升。②卵磷脂营养液配方:在1升浓度为0.4%的盐水中加入卵磷脂0.5克,氯化钾(KCL)0.02克,碳酸氢钠(NaHCO3)0.02克。③氯化钴营养液配方:在1升浓度为0.4%的盐水中加入氯化钴(CoCL)1.5克。④金霉素营养液配方:在1升浓度为0.4%的盐水中加入金霉素1克。4、开壳宽度绝不能超过0.8厘米,以免拉伤或拉断闭壳肌,引起手术蚌手术后的死亡。5、插核植片的伤口面积不能超过外套膜总面积的5%,以免引起手术蚌组织**严重积水而死亡。6、尽量避免在内脏团插核,以免损伤消化道导致手术蚌心脏糜烂而死亡。7、操作人员的技术必须熟练,动作迅速,手术时间越短越好,整个手术过程最好不超过8分钟,以保证细胞小片的成活率和育珠蚌的成活率。
养殖珍珠:根据贝类自然生长的规律和成珠原理,运用人工技术,在天然水域中培育而成的珍珠。 养殖过程:将一小块牡蛎壳组织植入到小牡蛎中,而后慢慢培养而成的。这一移植形成了珍珠囊,而后碳酸钙不断地沉积在这一囊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大约2-5年,珍珠囊就长成珍珠了。 收获及处理珍珠的方法: 一、收获时间 一般在年未至翌年初,即11月至翌年的2月。高温季节一般不收珠,因为在气温高的时期珍珠质沉淀快,质地松,珍珠表面往往蒙上一层白色的物质(霰石结晶溶解物),光泽暗淡,质量不好。而在冬季或低温条件下,珍珠贝分泌珍珠质速度减慢,珍珠质表层比较细致,光滑,光泽较好,因此是采收珍珠的最好时间。 二、收珠方法 为保证所收珍珠的质量,在收珠前,应抽样检查珍珠层的厚度,按照国际珠宝惯例,所收获的各种规格的商品珍珠,其珠层厚度有如下标准: 细珠:珠径2.6~4.9mm,珠层厚0.3mm 小珠:珠径5.0~6.4mm,珠层厚0.5mm 中珠:珠径6.5~7.9mm,珠层厚0.8mm 大珠:珠径8.0mm以上,珠层厚1.0mm 抽样检查后,若发展珠层太薄,达不到商业上要求的标准,可适当延长育珠期。收珠的方法,是按插核员前后顺序排列进行,收完一个再收下一个,顺此类推。 从海里取来育珠贝后,用开贝刀从腹缘开口处插入贝体内,用力割断闭壳肌,露出软体部用镊子或刀轻轻地插入育珠袋,小心地从袋中取出珍珠。 珍珠的收获量,一般是以1万个育珠贝收获珍珠量多少来表示,日本三重县每1万个育珠贝,珍珠收获量最高者达13公斤。 三、处理及保存 刚收获的珍珠,因为表面附有海水、体液和污物等,若放置过久,会使珍珠表面的胶质状碳酸钙和有机质发生凝结,珍珠质变暗,被**变质,影响质量。所以,采收之后应及时进行处理。 一般洗涤:将收获的珍珠及时放入清淡水中浸泡,然后用香皂水和淡水洗净后擦干保存。为了彻底洗去珠面附着物的剩余粘液、污物,收获的珍珠,经清水洗涤后,可用盐水浸泡5~10分钟,接着用细食盐混合珍珠(其比例为2:1)揉擦,再轻香皂水和清水多次漂洗,最后用毛巾或绒布打光,凉干后保存。 药剂洗涤:①较差的珍珠可用含量0.15%~0.2%的十二醇硫酸洗涤,然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后保存。②表面光泽暗淡或有污点的珍珠,可有3%浓度过**氢洗涤,然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后保存。而药用珍珠,采收后不宜用化学度剂处理,仅用清水和盐水洗净擦干即可。 所有经处理,凉干后的珍珠装入净洁的布袋中,封口后置于橱柜里保存,切勿放置潮温的地方。
(1)珍珠养殖的水域类型:育珠蚌的生活环境是水域,水域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 一般说来,凡能养鱼的水域都可以养殖珍珠。 2)珍珠养殖的水域条件:养殖珍珠的水域条件,归纳为水深、水流、水的酸碱度、无机盐和饵料生物等。 1、水深 养殖珍珠的水域,水深1.5--3米为好。 2、水流 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都有重要意义。三角帆蚌在水流畅通的河道中养殖生长良好。生产实践证明,在流水的水域中育成的珍珠光泽较静水中育成的珍珠光泽好,产量也高。 3、水的酸碱度(PH值) 中性的水域(PH7-7.5)最适宜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大多数淡水水域的PH值为6.5-8.5;硬水水域偏于碱性。酸碱度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和生存。如果呈酸性,可施石灰水中和;若呈碱性,可施有机肥改变。 4、无机盐 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在水体中溶有很多种无机盐。这些盐类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钙是育珠蚌贝壳和珍珠的主要成份(以碳酸钙形式存在)。因此,育珠蚌的养殖场所要求一定量的钙,一般要在每升10毫克以上。此外,还有镁、硅、锰、铁等,都要求有一定的含量。 5、饵料生物是育珠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中饵料生物充沛,育珠蚌的营养丰富,就生长好,从而珍珠也就长得快,且质量高。主要饵料生物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三角帆蚌以食硅藻为主,兼食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泥沙碎屑的含量,决定着水体的水色和透明度。从水色的深浅,可以估计出水中饵料生物的多少。饵料生物多,透明度低,水色深。一般以黄绿色的水体最宜于养殖育珠蚌。养殖水域的透明度以30厘米为好。 6、光照和通风 光照是生物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光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对育珠蚌和饵料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来源;光影响着水环境的理化性状;光对育珠蚌的颜色、生殖和行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丰富珍珠的光泽也有利。风起波动。通风的环境水波荡漾,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还可促进上下水团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7、水温 温度与生物的代谢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育珠蚌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都直接地受到水温的影响和控制,珍珠的形成和生长也同样受到水温的制约,育珠蚌对温度变化幅度的耐受范围,有三项温度是最基本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1)最适温度范围--15-30度:在这个水温范围内,育珠蚌生长和发育正常,珍珠质分泌旺盛,珍珠生长快。 (2)最低温度--10度以下:在这个温度以下,育珠蚌的新陈代谢处于停滞状态,活动微弱,珍珠质分泌基本上停止。 (3)最高温度--35度以上:温度超过35度,育珠蚌的生长受到阻碍,新陈代谢作用中的异化大于同化,造成育珠蚌的衰弱或死亡;同时,高温造成育珠蚌缺氧而窒息。 养殖水域底部应无水生维管束植物,因为水生植物既和饵料生物争夺无机盐,植物死亡后又产生有毒物质,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如在有水生维管束植物的水域中养殖育珠蚌,应予以清除。 3)珍珠养殖期间的管理 珍珠的养殖时间比较长,一般要经过2-3年的养殖方能采收。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培育高产优质的珍珠。主要管理工作可归为以下几方面。 (1)养殖初期管理 育珠蚌经过手术后,大都体质比较衰弱,需要半个月至一个月的休养生息,伤口愈合后,恢复正常生理活动。在育珠蚌手术后一个月内,管理工作要特别认真、细致。 (2)清除附着物 在养殖期间,由于水生藻类的大量繁殖,往往有大量的藻类附生于吊养的笼子上,阻碍水流畅通,影响育珠蚌摄食。同时,在蚌的贝壳上也常常附着大量藻类,影响育珠蚌的生长。所以,在养殖期间,要定期清除笼子上和蚌壳上的附着物,也要清除水中的杂草,保持水质清洁。 (3)调节水层 水位的变化及水温的变化,要求调节育珠蚌的养殖深度。吊养的深度要随季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季和夏季宜吊养深一些,以防寒冷和酷暑的不利影响。夏季离水面一尺左右,冬季以放深到近河底而又不碰着泥为宜。春、秋季可吊放得浅一些,以加强光照,促进珍珠的形成和生长。 (4)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主要是指养殖水域的肥水培育,因为它是获得珍珠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肥沃的水质,才为育珠蚌培育充沛的饵料生物。为提高育珠水体的生产能力,要适当施肥。 春季水温逐步上升,育珠蚌新陈代谢日趋旺盛,珍珠质开始沉积,饵料需要量不断增加,要施有机质肥料肥水,培育饵料生物,满足育珠蚌的生长发育需要。四、五月份是三角帆蚌性成熟时期,更需大量的营养物质。有机肥有猪牛粪、羊粪、人粪和绿肥等,夏季为防止施有机肥料发酵消耗水中的氧气,宜施无机肥料,氮磷肥混合施,一般比例为2:1。秋季水温逐渐下降,可以施一些有机肥,和无机肥搭配施用。秋季后期应多施有机肥,以保证越冬前育珠蚌有足够的饵料。施肥宜在晴天进行。施肥量视水质情况而定,原则是少量多次,逐步改善水质肥度,使育珠蚌有个适应过程。有机肥施在水域的四周,或施在育珠蚌的周围,或装在箩筐里吊在水中,使其缓缓溶在水中,千万不能将肥料施在蚌体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无机肥最好溶解在水中后泼施。 4)珍珠的采收 珍珠采收,是育珠生产周期的最后工作,也是育珠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果实获得收获的时节。 (1)珍珠养殖周期 从育珠蚌养殖规律看,一般养殖周期为2-3年。从无核珠形成过程看,以第二至第三年最快,第四年以后生长速度下降,育珠蚌也渐趋衰弱,易于死亡。养殖2--3年的珍珠颗粒大,圆整,富有光泽,质量高。三年以上虽颗粒大,但光泽不好,质量并不高。 (2)珍珠采收季节 采收珍珠的季节,一般都在生长期最后一年的秋后,即10--12月份进行,最好在次年的2月份前后采收。 (3)珍珠的采收方法 珍珠采收常用杀蚌取珠的方法。 采珠时把育珠蚌从水里捞出,洗净壳上的污泥和其他附着物,切断前后闭壳肌,用手捏出珍珠即成。 (4)珍珠采收后的处理 采下的珍珠要立即处理,因为在采下珍珠的外表常附有体液和污物,如放置过久,会使珍珠的光泽暗淡,影响质量。 珍珠采收后,先用水洗涤,然后放入饱和盐水中浸泡5--10分钟,捞出用布揩去珠面上的体液和污物,接着用肥皂水洗涤(用碱性弱的肥皂为好),再用清水漂净,最后用绒布或细软的毛巾打光,晾干,即为商品珠。用肥皂水洗涤要损害珍珠的光泽,最好用0.15--0.2%十二醇酸钠洗涤(浸泡**)。
养殖珍珠:根据贝类自然生长的规律和成珠原理,运用人工技术,在天然水域中培育而成的珍珠。 养殖过程:将一小块牡蛎壳组织植入到小牡蛎中,而后慢慢培养而成的。这一移植形成了珍珠囊,而后碳酸钙不断地沉积在这一囊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大约2-5年,珍珠囊就长成珍珠了。 收获及处理珍珠的方法: 一、收获时间 一般在年未至翌年初,即11月至翌年的2月。高温季节一般不收珠,因为在气温高的时期珍珠质沉淀快,质地松,珍珠表面往往蒙上一层白色的物质(霰石结晶溶解物),光泽暗淡,质量不好。而在冬季或低温条件下,珍珠贝分泌珍珠质速度减慢,珍珠质表层比较细致,光滑,光泽较好,因此是采收珍珠的最好时间。 二、收珠方法 为保证所收珍珠的质量,在收珠前,应抽样检查珍珠层的厚度,按照国际珠宝惯例,所收获的各种规格的商品珍珠,其珠层厚度有如下标准: 细珠:珠径2.6~4.9mm,珠层厚0.3mm 小珠:珠径5.0~6.4mm,珠层厚0.5mm 中珠:珠径6.5~7.9mm,珠层厚0.8mm 大珠:珠径8.0mm以上,珠层厚1.0mm 抽样检查后,若发展珠层太薄,达不到商业上要求的标准,可适当延长育珠期。收珠的方法,是按插核员前后顺序排列进行,收完一个再收下一个,顺此类推。 从海里取来育珠贝后,用开贝刀从腹缘开口处插入贝体内,用力割断闭壳肌,露出软体部用镊子或刀轻轻地插入育珠袋,小心地从袋中取出珍珠。 珍珠的收获量,一般是以1万个育珠贝收获珍珠量多少来表示,日本三重县每1万个育珠贝,珍珠收获量最高者达13公斤。 三、处理及保存 刚收获的珍珠,因为表面附有海水、体液和污物等,若放置过久,会使珍珠表面的胶质状碳酸钙和有机质发生凝结,珍珠质变暗,被**变质,影响质量。所以,采收之后应及时进行处理。 一般洗涤:将收获的珍珠及时放入清淡水中浸泡,然后用香皂水和淡水洗净后擦干保存。为了彻底洗去珠面附着物的剩余粘液、污物,收获的珍珠,经清水洗涤后,可用盐水浸泡5~10分钟,接着用细食盐混合珍珠(其比例为2:1)揉擦,再轻香皂水和清水多次漂洗,最后用毛巾或绒布打光,凉干后保存。 药剂洗涤:①较差的珍珠可用含量0.15%~0.2%的十二醇硫酸洗涤,然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后保存。②表面光泽暗淡或有污点的珍珠,可有3%浓度过**氢洗涤,然后用清水洗净擦干后保存。而药用珍珠,采收后不宜用化学度剂处理,仅用清水和盐水洗净擦干即可。 所有经处理,凉干后的珍珠装入净洁的布袋中,封口后置于橱柜里保存,切勿放置潮温的地方。
那种种子别管卖家怎么叫,肯定不是矮珍珠! 把种子洒在水草泥或者石头沉木上后,加水到水草泥湿润就行,别汪水湿透就行,然后每天保湿,用水草灯照。大约五天左右就能发芽。在慢慢灌水。灌水后需要转水会死一些不过剩余的是大部分。
下一篇
沈阳宠物如何解决仓鼠软便问题